從“三海里”到“十二海里”,領海寬度的變大,意味著近海領土的安全性變高。不過這從3到12的過程可不是靠嘴皮子念念就成的,靠的還是公認的“真理”。
“十二海里”新規
1958年,毛主席邀請法學家倪徵到北戴河介紹劃分領海的方法以及世界各國采用的領海制度。毛主席聽完倪徵的介紹,腦子里產生了一個問題——領海越寬越好還是越窄越好。
通過倪徵的介紹,毛主席了解到當時一邊是用約定俗成的“3海里”做領海的劃分。可這“3海里”對強盛的國家來說是好事,對新生的中國來說卻不是了。
英美等國追捧“3海里”,是因為他們自身足夠強大,有能力保衛疆域,不怕有外敵跑到自家門口叫囂。與此同時,因為海軍的強大,“3海里”的規定還可以方便他們“合法合理”地跑到別人地盤上掠奪資源。
毛主席想明白了這點,就覺得中國還是需要更寬一點的領海。而此時倪徵也建議:必須限制軍事大國在領海、領空的自由活動。而根據我國實際情況,設定12海里是領海寬度是比較合適的。
于是同年的9月1日到2日,毛主席等人在北戴河開會討論,4日就宣布了結果——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于領海的聲明》里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新規無疑是觸犯到了如美國這樣的軍事大國的利益的,因此他們極力反對。
當時正好臺海局勢不穩,美國把自己的艦船開到了中國家門口,意圖靠近中國新劃定的領海線。美國是打了一手好算盤下,一方面想殺殺中國威風,另一方面要叫中國這次新宣布的“12海里”變成笑話。
哪知中國不是好捏的軟柿子,連續了幾周的炮擊直接把美國的“白日夢”擊了個粉碎。中國也借此向世界證明,中國的“12海里”領海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國有決心也有能力守好這一道領海線。
為什么能得到支持
雖然中國擺出了態度,但英美等國家還不死心,幾次三番在國際社會表示反對。那么既然如此,“12海里”領海線為什么在今日能得到廣泛的認可呢?一方面是我國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是各國的實際需要。
有了中國打樣,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意識到“12海里”領海線對國防安全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因此紛紛向中國學習,劃定了新的領海線。
而緊隨其后的是加拿大,1966年加拿大為應對外國漁船對當地漁業資源的威脅,率先在西方國家中承認12海里領海權。有了一個后面就逐漸跟上了,畢竟大家都“12海里”了,你堅持“3海里”就沒什么用了。
1982年,“12海里領海制度”正式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里塵埃落定,毛主席24年前提出的新規最終成了國際社會普遍遵守的準則。
參考文獻:
[1]十二海里領海寬度的由來[J].黨建,2012(10):3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