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是最難做的。自己上學的時候傻乎乎的,家長被各種加盟廣告騙。現在自己長大了,孩子上學聰明的很,學會了網絡和交朋友,還是被毒友誼侵害。
從前家長盯著學生書包里的小紙條,看見一點早戀的苗頭,心里立馬拉響警報器。現在開始盯著“毒友誼”,因為他的危害,比早戀可嚴重多了。
比起那點青春期的悸動,這種“毒友誼”才是真正需要家長們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的“隱形殺手”。
“比早戀更可怕!”中學生毒友誼正在迅速蔓延,家長要提高警惕
“毒友誼”不是指學生交了個小偷小摸或者打架斗毆的“壞朋友”那么極端。它更像是一種“氛圍”,一種“關系模式”。
就是表面看是好朋友,一起玩一起鬧,但內里卻在不知不覺中消耗著學生的能量,扭曲著他的想法,甚至拖著他往下走。
比如那個總讓你家學生覺得“不夠好”的朋友,那種家境很好,從文具到衣服再到假期的旅行,都讓自家學生覺得不如。
孩子自卑感就會像野草一樣瘋長,把價值觀被死死地綁在“別人有什么”而不是“我是什么樣的人”上。這會導致學生變得焦慮、不滿足,甚至對家庭產生怨恨。
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兩面派”,也不能忽視。表面是好朋友,背地里卻說壞話,帶領其他同學一起孤立他。
這種友誼的“毒”,在于狠狠踐踏學生對“信任”的純真理解。學生會困惑:到底誰是真心對我好?我還能相信誰?
這種懷疑一旦生根,會讓人變得敏感、多疑,不敢再輕易敞開心扉,甚至對真誠的友誼也充滿戒備,嚴重損害了建立健康人際關系的能力。
還有那個喜歡拉著人“一起躺平”的“偽學渣”。嘴里經常念叨:“學這有啥用?考試隨便考考得了,那么拼命干嘛?走,打球/打游戲去!”
結果別人躺平了,他偷偷的學習。一到考試的時候,你家學生下滑嚴重,他直線飆升。這種友誼的“毒”,在于它像催眠曲一樣,瓦解著孩子的學習動力和進取心。
他讓人誤以為“不努力”很酷很輕松,掩蓋了背后的欺騙和惡意。學生被帶偏了節奏,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等醒悟過來,可能已經落后一大截,自信心也備受打擊。
家長該如何應對:
身為家長,我們不能沖進學校,指著某個孩子說“你不準跟我家孩子玩”?這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覺得你不理解他,干涉他的自由。
更聰明的做法,是給孩子裝上識別和抵御這種“毒友誼”的“防護盾”。多和學生聊聊,他是誰?他喜歡什么?擅長什么?他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當一個人內心對自己的價值有清晰的定位,知道“我想要什么”,就不太容易被別人的物質攀比帶跑偏,也不太會被偽學渣的“躺平哲學”迷惑。
教會孩子關注自己和朋友相處時的真實感受。是覺得放松、開心、被鼓勵、有成長?還是經常感到自卑、焦慮、被貶低、被消耗?
如果一段友誼帶來的負面情緒遠多于正面,就像手機電池一直在掉電,那它很可能就是“有毒”的。要鼓勵孩子相信自己的感覺,不舒服了就要警覺。
一定要注意, 別一上來就否定孩子的朋友。耐心聽孩子說說,他為什么喜歡和這個人玩?這個人哪里吸引他?
在輕松的氛圍里,用聊天的形式,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這個朋友的行為對我有幫助嗎?他尊重我嗎?和他在一起,我是變得更好還是更糟了?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