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靖州飛山腳下的東南方,有一個大寨,寨上住著三百三十三戶人家,種著三千三百三十三擔山坡地。這里糧食富足,尤其是這里的山林中生產木耳,是難得的山珍,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實在安樂。
不料有一年,皇帝派來了一個縣官,叫杜長南。他脖子生得又粗又短,腦殼又尖,心腸狠毒,一肚子壞水。他一上任,就派人到各寨,貼出了一張張告示,派捐派款。這天,又貼出一張告示,上面寫道:“皇帝要木耳,每戶一百斤;哪家沒有交,就用人耳頂?!?/p>
天啦!這怎么得了!每戶要交一百斤木耳,全寨每年最多也只能收三千三百三十三斤,全都交了,也還差得遠。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第一年有七七四十九個人被割了耳朵;第二年有八八六十四個人被割了耳朵;第三年又有九九八十一個人被割了耳朵。山上的木耳越來越少,人耳越割越多。老百姓有苦無處訴,有冤無處伸,都暗暗地咒罵:“杜長南是短命鬼,肚腸爛。”從此,寨子里的人都喊他“肚腸爛”。
再說寨子里有兩兄妹,哥哥叫做楊再思,生得高大魁梧,有扳山的力氣;妹妹叫楊八美,長得像三月的山花,聰明伶俐。兄妹倆靠打獵為生,都練得一身好武藝。人們說楊再思上山能打虎,下海能擒龍,楊八美射箭能百步穿楊,百發百中,而且膽大心細,善于謀略。楊再思見杜長南那么壞,早已氣得兩眼含火,七竅生煙,拿起刀就要去殺杜長南,楊八美一把拉住哥哥的手說:“不行,好漢難斗三只狗。你一個人去,不但殺不了狗官,而且自己的命也難保?!?/p>
楊再思把眼一瞪:“難道我們就這樣聽任‘肚腸爛’欺負嗎?”
楊八美說:“我們得把全寨的人都串通起來,作好準備,然后就???!?/p>
楊再思同意了妹妹的主意。從這天起,兄妹就走東家,串西家,暗暗串通了寨內的男女老少,磨刀削棒,造弓制箭,足足準備了三個月零三天。
這天正是正月十五,每年一度的燈節開始了。只聽見寨中的祠堂樓上一聲炮響,一個龐桶大的哈龍舞出來了,舉這個龍燈的不是別人,正是楊再思。他舉著這個燈穿街走巷,昂首前進。這哈龍像母雞下蛋一樣,隨后出現的龍燈越來越多,不一會就形成了浩浩蕩蕩的龍燈隊伍,按往年的慣例,龍燈都要到縣衙門前會燈,今年這里又是一番景象,只見燈火通明,人如海,燈如潮。杜長南一本正經地坐在一張紅椅上觀燈,左右立著四對手拿彩帶的丫鬟彩女,前后站著十六個彪形大漢,數以百計的兵丁散雜在人群當中。這時,楊再思帶領的龍燈隊伍來到了燈場。在震天動地的羅鼓聲中,八條龍燈滾來滾去,一時翻滾向上。一時左右盤旋;時而雙龍搶寶,時而又五龍戲珠,晃得人們眼花繚亂。突然哈大龍一聲呼嘯,向杜長南迎面橫掃過去,杜長南身邊的八條彪形大漢頓時倒在地上。全場老百姓立即舞起刀棒,對著那些兵丁一頓亂打。八條燈龍兵分八路,焚燒了官兵的三十六座營帳,打開了官府的四十八座糧倉,一個晚上就把杜長南的三百官兵殺得個精光。
可惜杜長南乘夜逃走了,他跑到巡按處,搬來三千救兵。楊再思考慮到很難抵擋官兵的圍攻,于是便帶領全體男女老少退進了龍峰峒,為了表示與朝廷反抗到底,他們自稱“峒人”,這就是“侗族”的來歷。
這龍峰峒(即今龍風巖),是龍峰半山腰上的一個洞。三面懸巖峭壁,只有一條小道上下,內有十二層,岔洞眾多,真是一夫把關,萬人莫上。
據傳,不曉得是哪個時候,排牙山的一個深谷里有一條全身血紅的小蛇,吸山川靈氣。經過三千年修練,成了一條滿身金麟的龍,有一日,孽龍要歸大海去了,想在歸海之前試試三千年練成的功夫,抖抖威風。于是它把身上的金麟一抖,頓時天昏地暗,平地水深三丈。正在這時,太白金星路過這里,他見孽龍作亂,就把手中拐杖一指,大水不見了;再一指,孽龍化成了一座山峰,這就是龍峰山;孽龍的血盆大口,成了一個大峒,人們稱為龍峰峒。
話說官兵圍了一個月,峒人的白米吃光了;兩個月后,瓜菜也吃光了,最后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吃光了。楊再思整天盤算,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一個好主意來。他準備自己去察探虛實,想尋找一個官兵防守較弱的地方,偷出重圍,到山下去搞點糧食來。一天,他抓著巖上的藤子慢慢攀上山頂,他舉眼向四面一望,山下官兵密密層層,圍得像鐵桶一般,根本無法沖出去。他正無計可施,猛然聞到甜絲絲的一股氣味,頓時心清氣爽。這是什么氣味? 左看右看,沒有發現什么東西,只有手里抓著一股揉爛了的藤子。這股藤子是攀巖壁上來時,扯斷了的一節,剛才無意中揉爛了,香味就是從藤上發出來的,楊再思將藤放在口里一嚼,啊,硬是甜進了心! 餓了兩天的肚子也不叫了。他心里像開了一朵蓮花,忙扯了一大捆藤子背回山洞,捶爛煮了一鍋,然后要大家都來喝。喝一碗,肚子不饑,喝兩碗,精力充沛;三碗下肚,力氣倍增。就這樣,峒人依靠藤水,度過了難關。大家把這藤叫做“仙藤”、“救命藤”。又因為它是甜的,所以也叫“甜藤”。接著,楊再思派人在龍峰峒找到了另一個山口,運來了一批糧食,用甜藤和糯米做成甜粑,峒人吃了甜藤粑一個個身強力壯,一舉沖下山來,打敗了官兵取得了勝利。
峒人的后代為了紀念楊再思用藤水救命的恩德,每年三月用藤汁、糯米粉做成粑粑敬奉楊再思,久而久之,湘、桂、黔各族人民都形成了傳統風俗:每年三月用甜藤粑祭祖。
官兵圍困龍峰山已近半年,按照官府的“妙計”,楊再思和侗人早被餓死??墒钱斔麄兣商今R到山邊探查時,只見楊字旗號依然在山頂迎風飄動,守卡的侗人依然堅守在那里,嚴陣以待。而官兵由于曠日持久的圍困,早已厭倦,人不喊炮不響,三個一堆,五個一伙地喝酒、打牌,站崗放哨也不過是應付一下。
楊再思和全體侗人,自從吃了甜藤粑以后,身子強壯了,力氣增加了,他們砍來竹子,削了十萬利箭,在一個大霧沉沉的夜晚,每人臂上捆一條白布作記號,人不知鬼不覺地摸下山來,一部分人圍住官兵營盤,一部分人四面放起火來。一時烈焰騰空,火龍亂竄,官兵被燒得焦頭爛額、喊爹叫娘,三千兵丁被燒死了大半,余下的紛紛奪路逃跑,誰知剛鉆出火陣,迎來的又是一陣箭雨,官兵排排倒下。這時楊再思帶領侗人手舉鋤頭、菜刀等,朝著官兵一頓亂砍,官兵又倒下一片,最后剩下的幾十個也歸降了楊再思,這一仗把三千官兵全部消滅了。
為了消滅城里的官兵,楊再思讓侗人穿上官兵的衣服,叫降兵帶路,假充被打敗的官兵,叫開城門,一涌而入,把官兵殺得落花流水,只有一個總兵溜走了。楊再思叫大家打開金庫分金,打開銀庫分銀,打開糧倉分糧,一時間城里熱鬧非凡。
再說那總兵官,脫下馬褂,裝成老百姓,乘亂混出城來,走了七天七夜,來到八府巡撫衙門,向巡撫大發雷霆。巡撫親率十萬大軍來到靖州,把城池圍了個水泄不通。日夜猛打猛攻。由于城高墻固,又有楊再思兄妹日夜小心防守,官兵一直攻不下來。巡撫見久攻不下,便想出了一條毒計,他命令士兵把異溪截斷,讓河水改道,想要干死城里的侗人。
異溪水一斷,城內用水發生了危急,連煮飯的水都沒有了,人們一片驚慌。在這緊要的時候,楊再思自己帶領勇士在城上防御,要妹妹楊八美帶人找水。
真是天無絕人之路。一天,楊八美在玉皇閣下發現了水,里有一茶杯清水。她高興萬分,急忙用碗舀起來。可是怪得很,水舀了一碗又一碗,怎么也舀不干。楊八美心知這凼下一定有水源,即刻叫人用鋤頭把它擴大挖深,果然是挖的有多深,水就有多深,成了一口取之不盡的水井。但是井少人多,擔水的擁擠不堪,于是八美發動大家在城內四處挖井找水,不幾天功夫,就挖出了四十八口清水汪汪的深井,解決了吃水的問題。
官兵圍了一年零六個月,傷不著侗人一根毫毛。巡撫計窮力盡,只得帶著官兵夾著尾巴回去了。
從此以后,楊再思為抗御朝廷做了各種準備,團結了附近廣峒人民,自稱為誠州刺史,與朝廷長期對抗。他們那時在城內掘出的水井,就是我們現在城里的四十八口吊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