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威海堅持和加強黨對社會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社會工作體制機制,加強新興領域黨的建設,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深化凝聚服務群眾工作,以改革精神、務實舉措推動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錨定方向,健全社會工作體制機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社會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社會工作體制機制等重要改革舉措,明確了新時代社會工作的重點任務。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作出加強社會工作體制機制建設等工作部署,進一步為社會工作找準服務中心大局的切入點、著力點。
中央、省委有部署,威海見行動。近年來,威海不斷完善社會工作政策制度,為做好新時代社會工作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鎮(街道)基層治理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連續三年把大抓基層作為全年工作主線之一,出臺大抓基層20條措施、新就業群體權益保障16條措施、改進信訪工作10條措施等一系列具體措施。在全省率先探索產業鏈黨建做法,一體推進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等專項整治行動,健全適應新時代要求、具有威海特色的志愿服務體系,威海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被評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2024年4月,威海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縣兩級黨委社會工作部門同步組建,全市社會工作實現良好開局。推動建立黨委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優化“兩新”工委運行機制,社會工作體制機制持續健全。
全市社會工作系統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作為思考謀劃新時代社會工作的總遵循、總依據、總指引,全力做好黨的創新理論深化、內化、轉化工作,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進新就業群體。
凝“新”聚力,激發新興領域紅色動能
威海聚焦扛牢壓緊黨建主體責任,發揮“兩新”工委的統籌協調、具體推動作用,壓實部門“管行業就要管黨建”職責,強化鎮街和村居屬地推動責任,構建了條塊結合、上下聯動、有效協調的黨建工作體系,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
如今,遍布經區的169處“經鄰驛站”,為包括快遞員等群體提供“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務,截至2024年底已經幫助解決問題、提供幫助8.5萬次,相關經驗在全省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推進會上作典型交流。
按照“抓點強線、抓鏈擴面”的思路,積極探索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有效路徑。
點上,堅持“分類指導、分級推進”,在新興領域新發展黨員960名,新組建黨組織736個,重點非公企業黨組織單獨組建率達到92.9%,較2023年年底提升52.8個百分點;
線上,開展“一行業一品牌”活動,探索建立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厘清563家市管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和行業管理黨建責任;
鏈上,突出“一鏈一策”,持續提升打印機、碳纖維、紡織服裝產業鏈黨建實效;
面上,強化“區域化黨建”理念,成立23個園區、商圈等區域化黨組織,常態化開展聯系服務企業和商戶工作。
持續關愛凝聚新就業群體,先后出臺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群體的權益保障措施,面向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等群體持續開展“十個一”暖心服務,我市被確定為全國同城配送貨車司機群體黨建交通強國建設專項試點。同時,強化黨建帶群建,出臺黨建帶婦建推進婦聯組織全覆蓋的意見,為9902名新就業群體購買暖“新”保險。
大抓基層,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
威海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著力順體制、夯基礎、促創新,加強城鄉社區治理能力建設,持續為基層減負賦能。
走進環翠區鯨園街道朝陽社區,在醒目位置擺放著《村(社區)出具證明正負面清單》,包括20項不必出具的負面清單,9項應當出具的正面清單?!队≌率褂糜涗洷尽飞厦鞔_記錄了蓋章時間、具體使用事項、申請人、經辦人等詳細信息。
“社區萬能章”從繁至簡的“瘦身”過程,是我市破解基層治理突出問題的生動實踐,我市打造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專項整治樣板,清理規范工作事務、明確規范掛牌標準,縮減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圍繞“人、權、責、利”等8方面突出問題,全環節、全過程細化實化工作舉措,形成重點任務清單。
在此基礎上,我市將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與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等專項工作有機結合,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落實,在全省率先全部銷號,我市在全省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相關做法被省級以上媒體報道推介32次,成功入選全省防范非法集資納入基層治理工作試點市。
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2024年,全市新招聘社區工作者198名,總數達到3812名,提前一年完成省定每萬城鎮常住人口配備社區工作者不低于18人的任務,持續健全完善定期招錄、動態補缺、周轉調劑和跟蹤培養等制度,全面實行“3崗18級”等級序列和薪酬體系,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素質優良、敬業奉獻、結構合理、群眾滿意的社區工作者隊伍。
凝聚民心,構建服務群眾常態機制
聚焦信訪、人民建議征集、志愿服務等工作,威海持續推進信訪法治化,開展人民建議征集工作,以社區為主陣地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全力匯民意、集民智、解民憂。
威海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運用好“四下基層”制度,探索推廣“海上楓橋工作法”,著力推進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積極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落實、信訪部門推動、各方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有效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持續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積極探索建立協調聯絡、日常征集共商共辦、專題征集閉環辦理、評價激勵等機制,創新“信用+人民建議征集”模式,更好地吸納民意、匯集民智,我市被確定為全省人民建議征集試點市。
在威海市文登區小螞蟻社工服務中心,50多名社區矯正人員由原來政府的幫助和重點關注對象,轉變為為政府分憂的志愿者。有的社區矯正人員還成為了“志愿達人”“普法主力”“優秀調解員”,還有的加入了藍天救援隊,實現了從“負能量”到“正能量”再到“大能量”的跨越。小螞蟻社工服務中心參與基層治理的經驗做法被國家司法部選為新時代豐富“楓橋經驗”內涵的典型。
威海深化“黨員+志愿”“社工+志愿”“信用+志愿”聯動融合機制,把志愿服務與主題黨日、“雙報到”等結合起來,打造志愿服務微實事項目300余個,創新“志愿伙伴”招募計劃,探索志愿服務保險、信用積分通用等激勵保障措施。全市志愿者總人數達到8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0%,每3人就有1人是志愿者,志愿服務團隊達到9419支,他們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救災救助等大戰大考中沖鋒在前,發揮了重要作用,用實際行動踐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志愿服務理念。2024年山東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在威海啟動,我市4個項目獲獎,其中“藍色守護”保護大天鵝志愿服務項目獲得金獎。
站在新的起點,威海將錨定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桿市”目標任務,持續加強黨對社會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工作體系,完善各層面工作協調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統分結合、運行高效的社會工作格局,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開創“精致城市·幸福威?!苯ㄔO新局面提供強有力保障。(來源:威海市委社會工作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