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今年是“封神”之年,其實封神的姜子牙,歷史上其真人倒未必相信鬼神。當年武王伐紂之前進行過三次占卜,卦象都顯示不利,但姜太公審時度勢,看到殷商敗亡已是大勢所趨,堅決主張發兵,并最終獲勝。那個時代的智者就已經明白,人心才是決定“天命”的根本力量。
DeepSeek引發熱議以后,《黑神話:悟空》的制作人馮驥發文稱贊,這是一項“國運級別的科技成果”。他的意思大概是說,DeepSeek讓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從追趕者轉變為并行者,從此以后攻守異勢,我們更為主動,“國運”將為之一變。
這些年,很多人都在談論“國運”,因為中國的確進入了近代以來發展最好的時候。我們在安定穩健地發展,有的國家在自己折騰自己。即使遭遇到種種打壓和圍堵,但中國高新科技創新還是一個接一個地突破,越來越多行業在逆勢中向著世界第一沖去。甚至過去那些對中國的抹黑、誤解,也隨著各種形式的中外“對賬”,而真相大白。
所謂“國運”,究竟是什么?它是天時地利,是眾緣和合,是拼搏奮進。
中華民族自文明肇始就有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傾向,相比于天命,我們更相信人力,更相信奮斗。同樣是面對天災,我們從不坐待救贖,而是選擇驅遣山河、劈波斬浪。近代以來,一輩輩先賢舍生忘死尋求民族復興,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更是靠著一代一代人的接力,昂揚起作為中國人的志氣豪氣,直到今天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我們這個民族骨子里就有一種奮斗精神,在面對困難時,總能用堅韌的意志想方設法突破重圍,爭取勝利。
每次打開地圖時我都很感慨,我們的國家面積不小,但各方面自然條件并不能算是最好的,而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在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間里,我們都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靠的就是這種精神。這個曾經燦爛過的民族,不會永遠沉淪,中華民族正在偉大復興之中,這是我們趕上的最恢弘的天時。
能在當今世界格局之下復興的民族屈指可數,尤其對于后發國家而言,要在科技創新上追上發達國家談何容易。這要求國家首先要安定,要持續數十年時間發展教育,要咬緊牙關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要凝聚全社會共識堅持去做困難但是正確的事,還要給科技成果創造應用條件和商業變現的市場需求。
回首望去,這些我們都做對了,這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全體國人的奮斗,和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的獨特優勢。
科技創新當然離不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但頂層設計的引領作用同樣重要。尤其是現代高新科技,比如特高壓、高鐵、可控核聚變等,研發過程耗時漫長,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成果落地時則需要進行廣泛的基礎建設配套和規模化應用,才能產生效益。這既需要社會資本的參與,更需要國家層面進行整體擘劃,而我們的制度能夠保證一張藍圖繪到底,能夠集中力量和資源以彌補資本薄弱等后發劣勢。DeepSeek的出現,是“國運”的現實注腳,是中國創新故事的一部分,也是對制度優勢的生動闡釋。
乙巳蛇年開春,DeepSeek和電影《哪吒2》成為兩大現象級中國產品,它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里程碑意義。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作品”都散發著一種青年人的朝氣,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和《哪吒2》的導演餃子,都是“80后”,其團隊成員也都是以青年為主。青年是創造者,也是參與者,這種氣象或許就是梁啟超所說的“紅日初升,其道大光”,這些充滿自信和創造力的青年,就是中國最確定的國運。
(文/于永杰)
【往期內容回顧】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