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
中國共產黨廣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
第九次全體會議
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強調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
什么是“12218”?
一圖讀懂
一圖看懂“12218”
“12218”,這是廣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密碼”。這是廣州落實國家賦予的“6+4”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經過深入調研、反復論證定下的產業“新藍圖”,詳細闡述了廣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主攻方向、重點賽道,信息量極大。
從GDP不足50億元到去年突破3萬億元,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壯麗詩篇中,廣州以堪稱奇跡的經濟飛速增長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廣州囊括聯合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行業,擁有6個產值超千億的先進制造業集群、7個增加值超千億的服務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30%……在全國乃至世界產業體系版圖上越發凸顯。
廣州城景
前不久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廣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論述精神,提出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推動制造業、服務業“兩業融合”,數智化、綠色化“兩化轉型”,把廣州打造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重構產業發展新優勢。
那么,“12218”釋放了怎樣的發展密碼?這張新的產業藍圖,如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州實踐提供支撐?
“12218”
解讀廣州產業體系的關鍵索引
“1”,即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一個總體要求;
“2”,即把握制造業服務業兩業融合、數智化綠色化兩化轉型兩個主攻方向;
“21”,代表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和具身智能、細胞與基因等6個未來產業;
“8”,代表現代金融、科技服務等8個現代服務業。
九個關鍵詞
解碼廣州現代化產業體系
左右滑動查看九個關鍵詞
“1”與“2”
既談“制造業立市”
又強調“兩業融合”
在“12218”這串密鑰中,“1”所代表的“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是貫穿始終的總體要求。
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7.6%,國內首條12英寸智能傳感器晶圓制造產線增芯投產,全球首個、世界最大的飛行汽車工廠小鵬匯天智造基地正式投建,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上市、分別成為全球通用自動駕駛和Robotaxi第一股……2024年,圍繞“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廣州不僅有規模門類“大而全”的底氣,更寫就不少“新且優”的精彩。
文遠小巴在廣州BRT天河段便民線運營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不能站上產業高峰,發展會被處處掣肘。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廣州謀劃了“2”所代表的兩個主攻方向:以“二次創業”的奮進姿態,推動制造業、服務業“兩業融合”,數智化、綠色化“兩化轉型”。
既談“制造業立市”,為何又如此強調與服務業“兩業融合”?此處的服務業,不僅指向“煙火人間”的生活性服務業,更指向與先進制造業鏈接的生產性服務業。廣州制造業底座堅實,但要在全球產業鏈邁上更高價值的環節,還需要進一步推動研發破局、科技賦能、設計增值、金融輸血,讓服務業和制造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
數智化、綠色化“兩化轉型”,實際就是凸顯“數”與“碳”,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超級獨角獸”希音,以“小單快反”的柔性供應鏈體系獨步全球,背后是創新運用數字化、智能化工具,讓服裝產業鏈釋放出巨大的潛能。得益于齊全的產業門類和豐富的應用場景, 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綠色技術在廣州擁有更廣闊的舞臺,助力產業發展固本、拓新、搶先機。
“21”與“8”
做強增長盤:
重點發展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
“21”,代表著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和6個未來產業。
前者突出“戰略引領”,旨在推動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量質齊升,做強增長引擎;后者突出“前瞻布局”,科學謀劃未來產業發展以激發創新潛能,搶占發展先機。
若根據產業基礎、成熟程度細分,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可分為新興支柱、戰略先導、特色優勢3類。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智能生產線
積極發展“新朋友”。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6個新興支柱產業,體量規模較大、支撐作用強,是引領發展、穩住大盤的新支柱。人工智能、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5個戰略先導產業能夠有效賦能其他產業發展,自身增速也比較快,在提升自身規模能級的基礎上,更好牽引其他產業轉型升級。
持續鞏固“老朋友”。時尚消費品、軌道交通等4個特色優勢產業基礎扎實、在細分領域有較強優勢,一些產業雖看起來比較傳統,卻是產業體系的基底,可在數智化、綠色化轉型中進一步做大做強。
這份藍圖,既體現了廣州已有的產業實力,也展露著這座城市的雄心。廣汽埃安、小鵬汽車……“造車新勢力”們為連續多年穩居國內汽車產量“第一城”的廣州,打開新的想象空間;百濟神州、康方制藥……廣州生物醫藥企業正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賽道上,揚帆出海、逐鹿全球;粵芯、增芯、芯粵能……這些“芯”勢力,正助力廣州打造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核心承載區。
深挖潛力盤:
前瞻布局6個未來產業
“6”,代表智能無人系統、具身智能、細胞與基因、未來網絡與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6個未來產業。未來產業由前沿科創成果衍生發展而來,此刻或仍是“種子”“新芽”,卻有著成長為參天大樹的巨大潛能。
心懷星辰大海,奔赴萬里鵬程。廣州在上天、下海、探微的征途中,不斷把科技創新的“變量”轉化為未來產業的“增量”——
向海!“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建成入列,4500米級深海遙控無人潛水器“海馬”號,探尋著大洋深處的寶貴能源可燃冰。
向天!火箭升空、衛星翱翔,商業航天、北斗產業協同發展,打開深空產業的更大未來。
探微!云舟生物、細胞譜系等創新先鋒,在基因的密碼中解鎖疾病的療方,在細胞的尺度里探尋生命的奧秘。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廣州是全國唯一聚集國家實驗室、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大科學計劃等國家級重大科創平臺的城市。發展未來產業,國家有要求、廣州有基礎、市場有前景。進一步釋放“從0到1”的顛覆性創新,打通“從1到N”的產業化發展,就有望將廣州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勝勢。
拓展賦能盤:
加快發展8個現代服務業
“8”,代表著8個現代服務業。
廣州是全國少有的把服務業寫進現代化產業體系“首層”的城市,也是最能理解“服務含金量”成就“發展高質量”的城市之一。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時要求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出新出彩。在這份新藍圖中,廣州突出“增值賦能”,科學謀劃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制造業、服務業“兩業融合”持續推動現代服務業結構升級,提高發展賦能水平。
不可諱言的是,廣州的優勢主要集中在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體量相對較小,對制造業的賦能力度不足。為此,廣州謀劃現代金融、科技服務、專業服務等3個追趕先進類行業。這些行業融合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強。去年,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落地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新上市多晶硅期貨、期權;今年,華為廣州研發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在以生產性服務業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路上,廣州正在加速。
廣交會展館
也要看到,廣州現代商貿、物流與供應鏈、會展、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等5個保持位勢類行業基礎扎實、行業地位高,是廣州服務業中的“尖子生”。例如,廣州的動漫、網絡音樂、游戲營收分別占全國市場的1/5、1/4、1/3,是全國文化創意產業重要一極。
出新出彩的現代服務業,也必然能推動廣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出新出彩。
“12218”,既是廣州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設計圖”,也是凝心聚力、踔厲前行的“作戰圖”,還是未來城市的“新藍圖”。廣州深知,城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伴隨時間推進、形勢演變而不斷更新、提升和跨越。
列席參加中國共產黨廣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的代表表示,全會報告鼓舞人心,“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亮點紛呈,對廣州的高質量發展充滿期待,紛紛表示要實干拼出新廣州。
聚焦科技領域,我們可以預見,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綠色技術在廣州將擁有更廣闊的舞臺,助力產業發展固本、拓新、搶先機。一起期待廣州未來的發展吧!
??
來源 | 廣州廣播電視臺、廣州日報、花城+客戶端、廣州日報新花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