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后被蔣介石軟禁起來的張學良,聽聞自己曾經的心腹秘書,率領東北軍一部接受中共改編后,不怒反喜,欣慰道:“必之這條路走對了。”這話他還讓弟弟張學思代為轉告。必之是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呂正操的字。
1937年10月14日,國民革命軍第53軍691團團長的呂正操,率領本團將士接受中共改編。過去50年后,呂正操在回憶錄中寫到:“691團每一個官兵,此后無不始終牢記改編為人民自衛軍的這個日期。因為從這一天起,我們的團隊走向了新生,每一個人也走向了新生。”
呂正操是1922年加入東北軍的,自東北講武堂畢業后,就在張學良身邊工作,任少校副官、秘書。從1929年到1936年西安事變,他不是在張學良身邊工作,就是張學良部下任職。張學良是呂正操的貴人,也是影響呂正操思想的關鍵人物。
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呂正操跟著張學良也不例外。
1933年年初,張學良被迫下野并出國。他在國外的時候,蔣介石抓緊對東北軍的改編,不顧侵略者威脅,頻繁調動軍隊打內戰。蔣介石命令東北軍去鄂豫皖打紅軍,以此消耗兩方力量,但東北軍上下一致拒絕南下,并提出張學良回國統兵的堅決要求。
萬般不情愿的蔣介石,于1934年1月電召張學良回國,并把剿滅鄂豫皖的擔子丟給他,任命其為鄂豫皖“剿匪”代總司令。張學良不想帶兵打內戰,只希望留在蔣介石身邊,試著“感化”他去領導全國抗日。可惜蔣介石不可能被感動的。
被逼無奈之下,張學良率軍南下,不過三個月時間,近3個師的精銳部隊被紅軍消滅。讓張學良感到寒心的是,蔣介石不僅不補充兵員裝備,還將這些部隊的番號編制取消。
殘酷的事實證明,這樣“剿匪”沒有出路,只是會不停消耗抗日力量。這時候的張學良,逐漸意識到“聯共抗日”的必要性,兵諫種子開始茁壯成長。
西安事變呂正操雖然是個小人物,但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西安事變前夕,張學良將呂正操調到身邊,任內勤副官一職,負責自己在西安公館的安全。西安事變中,呂正操跟前來談判的羅瑞卿等中共代表多有接觸。
很多人都感到奇怪,身為張學良心腹秘書的呂正操,為什么在東北軍做到頭,也還只是個團長?原因很簡單,他得罪人了。被他得罪的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
1934年下半年,蔣介石在廬山設立軍官訓練團,并自任校長,妄圖復刻黃埔軍校的模式,拉攏更多軍政人才為他一人所用。蔣介石在講臺上反復論述“攘外必先安內”的正確性時,呂正操跟身邊的東北軍將領,小聲嘀咕著對“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對。
下面的動靜被越說越起勁的蔣介石注意到,便停了下來。中央軍將領早就注意到正說話的呂正操幾人,趁這個機會狠狠瞪了他們一眼。到了晚上,呂正操等東北軍將領,沐浴在皎潔的月光下時,想到東北的故土和親人,不禁淚流滿面。
碰巧白天瞪他們的中央軍將領路過,見狀不同情反恥笑,還有個人說出“亡省奴”的傷人話。呂正操等人聞言觸電一般噌得一下站起來,質問道:“你說什么?有膽子再說一遍!”那人也是愣頭青,可能自持有蔣介石嫡系身份,又說了一遍。
呂正操幾人揮舞著拳頭,跟故意挑釁得中央軍將領們“打成一片”。這事鬧到蔣介石處,以陳誠出面道歉結束。1936年8月,呂正操進入南京陸軍大學高級班學習。
呂正操雖然出身東北軍,但他若是追求功名利祿,可以說向蔣介石低個頭就能得到。張學良有意提呂正操到116師做師長,奈何被心向蔣介石的東北軍高級將領所阻撓。
西安事變后,張學良送蔣介石去南京一去不復返的結果,是呂正操早就預料到的,所以他早早回到原來的部隊——647團,抓緊掌握。1937年上半年,包括647團在內的許多東北軍被縮編拆分,647團被分到三個旅里面。691團是合編成立的,呂正操這個團長一開始只能指揮下面的一個營,另兩個營是別的團調來的。
在抗戰全面爆發后,呂正操團在國民黨軍旗的引導下血戰過一段時間,但由于中央軍的一味南撤,侵略者占下華北大片土地。691團若是繼續跟著國民黨跑下去,除了打擊不了侵略者外,還可能因蔣介石的調令全軍覆沒。
1937年10月14日,呂正操率領691團,正式脫離國民黨軍,開始接受中共的領導指揮。當時張學良沒有人身自由,但對抗戰情況還是頗為了解的。他十分認可呂正操的做法,既然在國民黨的旗幟下無法打擊侵略者、回不了東北,那就換一面旗幟吧。
呂正操的行為,深得張學良的認可,是張想做卻下不定決心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