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深秋的北京,寒意已悄然襲來。11月24日傍晚,北京工人體育場上空彌漫著壓抑的焦躁,中國八一足球隊以1:2不敵朝鮮隊,因為當值裁判是朝鮮人,賽后數百名球迷認定判罰不公,圍堵體育場出口并沖進朝鮮大使館鬧事,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60年代的國足隊員
此事傳到中南海后,周恩來罕見地發了火:“我們是大國,輸球不能輸人!”
幾天后,相聲演員馬季來到中南海為中央領導演出。演出結束后,周恩來把馬季留了下來,并直截了當地說:“馬季同志,能不能寫段相聲諷刺只爭成績、不講文明的賽場風氣?要在下次國際比賽前播出,教育觀眾!”
馬季的思緒被拉回11月24日的那天晚上,他也是一個鐵桿球迷,為了買一張當天比賽的球票,他排了一整天的隊。但當比賽結束時,馬季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有人撕扯裁判的證件,有人高喊“打倒朝鮮裁判”,甚至有人舉著標語辱罵外賓……這些畫面像針一樣扎進他心里。
馬季
“這哪是球迷?這是丑角!”馬季暗自握緊拳頭,表示堅決完成周恩來的任務。周恩來高興地說:“好,下星期我要驗收你的節目。”
周恩來給馬季留了7天時間,這位自稱"球迷中的球迷"的藝術家,開始了與時間的賽跑,他把自己關在文工團的宿舍里,煙蒂堆滿煙灰缸,稿紙寫了一摞又一摞。最終馬季僅用了兩個晚上就寫好了相聲,并取名叫《球場上的丑角》,他又找到搭檔于世猷,兩人在剩下的幾天一邊排練一邊修改稿子,終于練得非常熟練了。
第七天深夜,當周恩來看到馬季的稿子時,他的眼睛亮了。周恩來拍著馬季的肩膀說:“但還不夠尖銳,要讓大家笑過之后記住,文明觀賽才是大國風范。”
周恩來
此后馬季再次對稿子進行了修改,使得《球場上的丑角》更加尖銳。這段相聲的開頭是這樣的:
乙:你是球迷吧?
甲:對,我特別喜歡足球。北京工人體育場一有比賽,那汽車多擠呀!
乙:是呀,專線快車多少輛,接送不過來。
甲:那我也得去。汽車一拉門兒,甭管我排到哪兒,也得擠上去。
乙:那也得守秩序排隊上去呀!
馬季和于世猷
甲:我有中鋒的本領。左邊一“拐”,右邊一“涮”,前邊一“扛”,后邊一“絆”,哪位一趴下,我就進大門兒了!
乙:踢球哪?
甲:我就進那汽車大門兒了!
乙:你這樣,人家不答應你!
甲:只要上車,你說什么,我只當沒聽見。
乙:為了看球,人格都丟了!
甲:人格有什么,一看球全忘了!
乙:這叫什么行為?
12月3日,馬季和于世猷在紫光閣的演出廳里為中央領導試演《球場上的丑角》,他們的每一個包袱都像帶著火藥。當馬季說到“那位大哥舉著毛主席像要跟裁判拼命”時,周恩來突然站起來說:“這事兒干得可不地道!”此時全場鴉雀無聲,馬季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但周恩來很快恢復了笑容:“不過老馬,你這相聲比報紙管用!”他又轉身對工作人員說:“立刻錄音,下個月比賽前反復播放。”馬季懸著的心終于落地,他知道,自己接過的不僅是一份創作任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國家使命。
此后《球場上的丑角》在工體、在校園、在工廠反復播放,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那些曾經圍堵使館的球迷,如今會主動撿起賽場上的紙屑;那些高喊“黑哨”的觀眾,開始學會為對手的精彩進球鼓掌。馬季的創作沒有止步,他接連推出了《看球記》《三比零》,用幽默的段子傳遞著體育精神的真諦。
馬季(右)
1962年3月,當中國足球隊再次迎戰朝鮮隊時,工體出現了令人動容的場景:90分鐘比賽結束后,雙方球員列隊握手致意,觀眾席上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周恩來握著馬季的手,感慨地說:“你們文藝工作者,真是無冕之王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