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星期三(2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向記者表示,中美兩國之間“有可能”達成新的貿易協議。據報道,特朗普沒有描述潛在貿易協議的具體范圍,但這是個信號,表明他愿意阻止華盛頓和北京之間正醞釀的貿易戰。
這一言論釋放出緩和全球兩大經濟體緊張關系的信號。盡管特朗普并未詳細闡述該協議的具體內容,但此番表態恰逢美中貿易爭端加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以及持續的地緣政治摩擦之際。
中國對此事的回應。北京時間2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主持例行記者會。會上,有記者就美國總統特朗普稱美國可能與中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一事提問。中方回答:“中方已多次就中美經貿問題闡明立場,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損害的是各國人民的利益。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方面加征關稅的做法,雙方應通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對話與協商解決各自關切。中方將繼續采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可以刊出,中方態度的關鍵是“雙方應通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對話與協商解決各自關切”。
深入分析特朗普這一聲明背后的動機,可以發現其涉及多個戰略考量,包括穩定美國經濟、重塑全球供應鏈、對沖貿易戰影響以及試探中國在貿易談判中的立場。
當前,美國經濟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是持續的高通脹,這已成為政策制定者和金融市場關注的焦點。特朗普在其任期內發起的美中貿易戰,通過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關稅推高了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成本。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美國對華關稅導致本土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并將這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加劇了通脹壓力。
通過重新啟動與中國的貿易談判,特朗普或希望降低部分關鍵進口商品的關稅,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通脹。此外,穩定的貿易環境有助于增強投資信心和經濟穩定性。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經濟學家指出,貿易的可預測性是穩定通脹預期和推動長期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全球供應鏈在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不斷變化的貿易政策影響下遭受嚴重沖擊。美中貿易戰進一步加劇了供應鏈脆弱性,許多企業被迫調整供應來源,以規避高額關稅帶來的風險。麥肯錫公司的報告顯示,供應鏈中斷已導致美國的制造業和科技行業的生產成本上升、庫存短缺和整體效率下降。
特朗普釋放出“可能達成新貿易協議”的信號,可能意在恢復全球貿易體系的信心,幫助企業建立一個更具可預測性的經營環境。如果美中貿易關系得以重新調整,將有助于跨國公司進行長期投資規劃,避免生產鏈再次遭受沖擊,并穩定汽車、電子和制藥等關鍵行業的就業。
美中貿易戰不僅影響了雙邊貿易額,也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連鎖反應。關稅沖突擾亂了資本流動,并削弱了兩國的經濟表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分析指出,持續的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導致全球GDP每年減少0.5%,凸顯了這一爭端的深遠經濟影響。
特朗普的這一表態,或可被視為對沖進一步經濟不穩定的策略性舉措。如果美國繼續加征對華關稅,可能會引發中國的報復性反制措施,進一步沖擊金融市場。
除了經濟考量,特朗普的發言也透露出試探中國談判立場和政策底線的意圖。通過公開提出新貿易協議的可能性,美方可能希望測試中國是否愿意在關鍵問題上做出讓步,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和市場準入等敏感領域。
面對美國的試探,中國方面的回應預計會保持謹慎和理性。近期,中國商務部的相關表態表明,北京依然愿意進行建設性對話,但不會在核心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上妥協。因此,特朗普的這番言論或許只是試探性的“投石問路”,以便美方在未來談判中評估中國的優先事項和紅線。
盡管特朗普聲稱“美中可能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可能是一時即興之言,但其中蘊含著重要的戰略考量。無論是應對國內通脹、穩定全球供應鏈、對沖經濟不穩定,還是試探中國的貿易政策底線,特朗普的言論都具有深遠的經濟和政治意義。然而,任何新的貿易協議都需要經過復雜的外交斡旋,在經濟現實和地緣政治博弈之間取得微妙平衡。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不斷演變,華盛頓和北京都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展現戰略遠見和靈活性。特朗普的表態是否最終轉化為實質性的貿易談判,仍有待觀察,但無疑已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關系之一打開了新的討論空間。(財富中文網)
作者王衍行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前副秘書長、財政部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咨詢專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杜曉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