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4年7月開始,成都根與芽與Patagonia聯合啟動綠探自然戶外垃圾管理探索行動,我們合作了多次工作坊,在云華村、九龍鎮、中壩森林等地留下了我們的足跡——一起堆肥、撿垃圾、徒步、做問卷......志愿者們切身觀察了戶外活動對當地社區造成的影響,一起梳理了戶外垃圾產生的源頭和去向,現在是時候化作一份實體卡牌了!
2月22日,成都連雨也沒能阻擋關心戶外環保的志愿者們來到Patagonia成都祠堂街2樓,在協作者的帶領下,在上一次工作坊的基礎上繼續完善《戶外廢棄物可持續管理環境友好行為指南》卡牌!
首先由綠探自然戶外垃圾管理探索行動項目負責人趙璐,與Patagonia工作人員向潔,分別向大家介紹了此次工作坊背景,綠探自然項目計劃以及1%地球稅。接著大家在協作者小花(胡剛)的引導下,8位伙伴用“眼神”相互確認,兩兩分成4組,圍繞四大主題進行討論!
正在閱讀的你,請和我們一起想一想,在出行前要準備什么?活動目的地在哪?天氣如何?我將會做些什么?
當地生態環境&文化
在自然生態方面,我們需要了解本地是否有危險動物,需要特殊防護措施?該地區是否有植被背破壞或生態保護要求?
在文化方面,我們需要了解當地是否有特殊的宗教、風俗,是否有當地居民可以提供幫助或補給?
當地垃圾處理政策
一般分為填埋、堆肥、焚燒、回收四大處理方式。我們需要了解當地的垃圾處理政策和垃圾回收系統,在戶外往往缺乏垃圾回收系統,隨意丟棄容易破壞當地自然環境,建議都自行帶走。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很多戶外愛好者會丟棄果皮、食物殘渣等有機質垃圾在野外,一是這些有機質垃圾并不如我們想象中容易分解,二是這些垃圾很有可能會被野生動物誤食,從而影響當地生態系統。
地理位置
不同的地形地貌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比如山地叢林更加潮濕,需要避免棉質衣物;在高原需要代號便攜氧氣袋或者高海拔專用氣罐...
天氣
不同的天氣影響我們攜帶的食物補給、裝備等。比如大霧天氣需要穿亮色以防走散、低溫天氣需要提前適應低氧環境、雷暴天氣則盡量不出行等等...不同的天氣我們都從吃、穿、行等各方面制作了針對性的建議卡牌。
在給出建議卡牌之前,大家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討論,不少朋友表示本以為卡牌內容都只和環保有關,但看到建議卡牌后意識到保護“行動者”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主題討論之后,大家也開始頭腦風暴“如何讓戶外愛好者使用這份指南?”。除了曾經接受過根與芽關于戶外垃圾處理培訓的領隊,有朋友建議制作開源網站平臺,讓更多領隊可以根據自己的活動內容來生成更切實的環保行動指南,并在網站內進行內容建設;也有人建議可以建設微信社群,讓大家相互分享討論,成本更低,信息觸達更方便;大家的建議都很棒,我們都記錄下來看看有沒有落實的可能性。
正式的指南我們將結合大家今天的討論進一步完善,很期待這套卡牌和大家見面的那一天!如果你有任何建議、支持都歡迎私信我們!
小彩蛋
在活動結束后,小花帶領大家一起玩了由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卡牌桌游“小安的夏天”,參與者劃分為三個陣營(烈日灼心、呼風喚雨、行動守護)通過行動卡片和功能卡片斗智斗勇,模擬氣候變化導致的高溫、低溫、洪水災害,在游戲中了解氣候變化的基本概念,據說這則卡牌游戲很受小孩們歡迎哦!
致謝:感謝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和1%地球稅(1%for the Planet)對 “綠探自然戶外垃圾可持續管理項目”的支持!
圖片/Van
文字/趙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