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日報上海訊(記者 劉斯協)胡潤研究院今日(28/2)發布《2024在中國的美國企業特別報告》,樣本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平均運營時間達37年,其中4家企業在華超過百年歷史,分別是奧的斯、通用電氣、杜邦和禮來。另據商務部數據,中美建交45年來,雙邊貿易額從1979年的不足25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6600多億美元,增長超過200倍。此外,超過7萬家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年利潤超過500億美元。
該報告顯示,2020至2023年樣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復合增長率為12%,為全球市場增速的1.3倍。2023財年樣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營收貢獻中位數為15%,41%的企業將中國視為其全球第二大營收來源市場。中國市場營收規模達百億美元以上的企業有7家,蘋果以725.6億美元的營收位居首位。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稱,這份報告的核心立足點是評估中國市場對美國企業的重要地位。因此,共收集了70家標普500成分股美國企業的數據,這些企業均披露了其在中國市場的營收數據。這些樣本企業在全球市場的收入總額超過2.5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2023年GDP總和的9%。在2023財年,全球營收超過千億美元的企業有2家,均為消費行業相關:沃爾瑪超6千億美元,蘋果近4千億美元。
“如何衡量中國市場的表現?我們將時間線拉長,追蹤過去4年(2020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的整體營收數據,結論是:中國市場充滿活力,是推動美國企業全球營收增長的關鍵引擎之一。4年來,樣本企業中國市場的營收從2155億美元增長至3028億美元,平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2%,約為全球市場平均水平的1.3倍。得益于信息技術行業的發展,以蘋果、特斯拉、高通和英偉達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及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增長尤為顯著。從營收增長金額來看,2023年中國市場營收漲幅最大的是蘋果,其營收從2020年的403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725億美元,增長超過300億美元。”胡潤說。
不過,胡潤指出,需要關注的是,2023年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中美經貿摩擦沖擊了美國半導體企業在中國的銷售業績,半導體相關的樣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出現了四年來首次下滑,同比減少6.8%,其中,銷售額下滑較多的美國半導體公司包括德州儀器(-31%)、英特爾(-13%)、高通(-20%)和超威半導體(-35%)等。
胡潤說,本次報告研究的美國企業平均年齡82歲,在華運營時間平均達37年,其中4家企業超百年。以電梯制造商奧的斯為例,早在19世紀初便進入中國市場,是本次樣本中扎根中國時間最長、最長青的企業;而最新進入中國市場的則是Revvity,進入中國4年,前身是鉑金埃爾默生命科學與診斷業務公司。還有最近熱度較高的AI芯片巨頭英偉達,很多人不了解的是,英偉達在中國已經25年了,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擁有近4000名員工。
胡潤指出,盡管有觀點稱特朗普2.0時代目標是實現“產業回流”’到美國本土,但本次報告研究的樣本企業依舊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不少企業正持續加大在華布局,包括:蘋果公司宣布將擴大在中國的應用研究實驗室,除了提升上海研究中心的能力外,還將在深圳設立一個新的應用研究實驗室,項目預計投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3M投資5000萬美元的智能切割中心在其上海化工區生產基地正式啟用;塞拉尼斯投資1.1億美元在南京建設LCP(液晶聚合物)生產線;雅寶化工投資9億美元在四川氫氧化鋰鋰電池材料項目建成投產;特斯拉投資約14.5億元人民幣建設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劉斯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