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新的五年規劃也呼之欲出,這是一個具有承上啟下意味的重要節點。展望今年全國兩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如何進一步發力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將成為信用領域各界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之一:政務誠信
解決拖欠賬款,是對民企的尊重與支持,更是為政務誠信建設注入強大動力。從制度層面看,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失信懲戒機制,讓惡意拖欠行為無處遁形;從執行層面講,政府和國企要帶好頭,積極履行還款義務,做到“應付快付、應付盡付”,為全社會樹立誠信榜樣;從監督層面出發,要加強對資金流向、還款進度的全方位監督,確保清欠工作落到實處。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晨光電纜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韓其芳建議,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健全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強化失信懲戒,完善政企常態化交流溝通、涉企問題閉環解決機制。盡最大努力推動落實解決賬款拖欠問題。繼續發揮政府和央企國企帶頭清欠作用,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應付快付、應付盡付”,完善拖欠企業賬款清償長效機制。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全聯并購公會常務會長、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樹奎建議,國家清欠計劃實施要根據行業、賬期特點,優先向保民生、高端技術等重點民營經濟領域予以清欠。此外,中央財政應督促各級財政對民企拖欠進行清償,并且設置拖欠企業監管系統,試點以應收賬款證券化、專項貸等方式加速資金流轉。
關鍵詞之二:信用修復
近年來,國家層面不斷加強信用修復“一網通辦”建設,積極構建覆蓋各類信用主體的協同修復機制,推動實現信用修復從“網上可辦”向“好辦易辦”的轉變,切實高效辦成信用修復“一件事”。
2025年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主任彭靜表示,今年將繼續關注民營企業,希望優化信用修復機制的流程,探索“信用修復一件事”集成服務。建議通過立法來統一標準,用技術來優化流程,建立信用修復的“快速通道”,以便讓部分非惡意的失信企業能夠迅速恢復信用。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今年兩會帶來了《關于盡快推進商自然人個人破產法立法工作的建議》,建議盡快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破產法》立法程序,明確立法目標,以保護“誠實而不幸”的商自然人為核心,為其提供債務豁免機制,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在配套制度建設方面,建議完善個人信用體系,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平臺,整合信用數據,建立信用評級和修復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九三集團鐵嶺大豆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史洪斌提出,完善征信體系,政府應加大對征信體系的投入,完善征信數據收集、處理、分析等方面的制度,同時加強對征信機構的監管;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對于因非故意原因導致征信記錄不佳的企業,應建立信用修復機制,為其提供申訴和糾正錯誤記錄的機會;推動信用信息共享,政府各部門之間打破信息孤島,提高信用信息的利用效率,降低融資成本。
關鍵詞之三:信用監管
人民網開展的第24次全國兩會調查顯示,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超七成網民選擇了“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并期待“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假冒偽劣和不正當競爭”。
全國政協委員蔣勝男建議,加快建立健全規范商業平臺信用信息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加大技術支撐,拓寬第三方服務機構與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的渠道。實現信息高效匯總,做到“應公開、盡公開”,讓政府部門與商業平臺信用信息公開同源同步。同時,市場監管方面要對第三方企業信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情況開展集中整治,遏制亂象,恢復秩序,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建議,加快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對品牌影響力大、信用風險低的連鎖經營類企業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以企業整改并重新驗收的方式代替公示、罰款,避免不必要輿情對企業的負面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安保集團項目部副經理黃大勇建議,行業主管部門圍繞《保安服務管理條例》,進一步補充完善配套的辦法舉措,建立健全從業單位信用等級評價和行業黑名單機制,進一步規范保安服務市場,提高服務質量。
關鍵詞之四:農村信用
近日,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成為21世紀以來第2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細數歷年“三農”工作指導文件,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呈現出由點到面的發展特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金嶺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林水棲擬提交《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的建議》,建議由國務院牽頭制定《農村信用管理條例》,探索構建三維評估模板,針對產業鏈從“基礎信用(資產狀況)+行為信用(履約記錄)+潛力信用(產業前景)”多維度匹配金融產品。鼓勵金融機構根據農村產業特點開發個性化、差異化金融產品,比如開發“信用+農機共享”“信用+冷鏈倉單質押”等產品、試點土地經營權信用質押貸款等。
關鍵詞之五:信用評價
近年來,我國企業信用評價工作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圍繞“數據歸集—分類監管—應用拓展”主線,構建了覆蓋全面、動態精準、協同高效的信用治理體系,有效優化了營商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毅表示,企業應該主動避免參與“內卷式”競爭。他建議,將此類競爭中的明顯違法行為納入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信用評級對企業的融資、發債等經濟活動至關重要,若因“內卷式”競爭被扣分,將直接影響企業的資本運作,從而在經濟底層邏輯上約束企業行為。
關鍵詞之六:信用數字化
我國信用數字化工作已從“數據歸集”邁向“智慧應用”階段,通過政策創新、技術驅動與場景拓展,形成了“精準監管—普惠服務—區域協同”的立體生態。隨著信用數字化工作的深化應用,信用體系將進一步支撐高質量發展,助力營商環境優化與社會治理現代化。
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副主席,民盟省委會主委成岳沖建議,建設“管用”的全國統一信用大數據平臺,推動信用大數據“一端全量歸集、多終端調用”。他表示,可以設立信用大數據跨部門協調機制,定期開展聯席協商,構建統一的國家級信用數據中樞平臺,實現金融、社會公共、商業信用大數據跨地域、跨領域、跨層級、跨部門全量實時歸集,同時制定《信用數據采集與應用國家標準》,建立覆蓋13.6億自然人和1.5億市場主體的全維度信用數據庫。
?
?
【案例匯編】
【專家觀點】
● ● ● ● ●
【信用案例】
【工作進展】
【值得收藏】
編輯:源源
校稿:昊宇
來源:源點credi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