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楊君春節期間在朋友圈曬圖,自云"影珠山客”,接手經營影珠山民宿——隱居云舍,并熱情邀約我等上山休閑。架不住楊君熱情,且正好在策劃長沙周邊的紅色研學,于是在早春周末,呼朋喚友,欣然而往。
汽車出長沙,沿京廣高速北行至福臨鎮,下高速,拐上縣道,蛇行18公里,便來到長沙、汨羅交界處的影珠山?!胺叛蹟埱飫氽E,凌空嘯萬里風云”,穿過影珠山門的石牌坊,沿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快到山頂,峰巒回旋處突現一平闊場坪,茂林修竹邊坐落一幢別致小樓,屋邊一天池靜影沉壁,這便是隱居云舍。來不及與楊君招呼,下車便急匆匆徒步登攬。
“影珠山,離天三尺三,人要低頭過,馬要卸卻鞍”,從這句民謠,就知影珠山的雄偉險峻。影珠山主峰高509.4米,并有大小峰巒27座,遠眺其峰,形態各異,或如雄獅回首,或如駿馬奔騰……楊君氣喘吁吁跑來,一定要盡地主之宜,當好導游。寬闊的幾百級石階從山肩路邊斜鋪而上,抬步拾級,石階盡處便到一廟宇森嚴之所——養靜寺。主殿大雄寶殿,背靠巍峨青山,面朝林莽云海,又有前殿觀音殿和背面準提王殿拱衛,更顯氣宇軒昂。無論是殿中供奉的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或是暫居棚舍的幾尊佛像,都慈眉笑目、從容淡定。相傳影珠山因南朝陶真人隱居于此,稱“隱居山”。后人傳說山頂神廟內曾鎖有蛟龍,偶見龍珠現影,故名“影珠山”。其實,影珠山出名,與山上多寺廟有關。當地有影珠山“十二個嶺,四十八個庵”之說,目前山上仍有多處寺廟遺跡,而養靜寺是正在重建恢復的一處廟宇。該寺相傳為南朝梁武帝時所建,歷遭兵火,上世紀五十年代加上人為,被毀滅殆盡,上世紀90年代開始重建恢復?,F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大小廟堂、禪房46間。“香山得道,六根清凈塵世遠;南海成佛,三光普照善緣長”,來這里,木魚聲聲,梵音裊裊,一面笑佛,大肚能容,世間諸般執念暫且放下;來這里,山風拂面,綠波盈眼,草木花香,鳥語蟲鳴,胸中塊壘浮燥蕩滌一空;來這里,云舒云卷,竹影婆娑,茶豆香釅,讀書閑聊,人生沉浮得失淡然笑之……或許,影珠山,與都市恰好的距離,真可以隨時來,禪思悟道,養靜修心,讓身心與自然契合,讓喧囂遠離,真正讓自己靜下來,養一養超拔淡然之氣,又可以隨時去,帶著養靜之心氣,干凈之靈魂,又談然走入喧鬧熱切的都市。
自養靜寺沿導示牌,走過林間的石步道,便來到長沙會戰——影珠山腰子坡抗戰遺址群。影珠山下的長岳古道,是長沙、岳陽之間的要沖,影珠山自古成為北扼長沙的軍事要地。1941年底長沙會戰時,國民黨第73軍、20軍、58軍、37軍奉命在青山市、福林鋪、影珠山等地修筑戰壕,圍堵自長沙潰退的日軍。1942年1月8日,日軍第3、第6師團由撈刀河北岸北退,至青山市、福臨鋪、影珠山地區時,遭到國民黨軍第73軍、20軍、58軍、37軍的攔截阻擊和第4軍、26軍、78軍的追擊。日軍主將第11軍司令阿蘭惟畿命令獨立混成旅第九旅團南下解圍。八日晚,該旅團對影珠山發動進攻,在該地區擔任堵擊的第20軍、第58軍立即進行反擊。經徹夜激戰,將該旅團擊潰,并將其一個混合大隊包圍于影珠山。至9日10時,該大隊除一名軍曹逃脫外,大隊長山崎茂以下全部官兵被殲。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給國人以信心。為銘記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2015年9月,長沙影珠山抗戰文化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在影珠山58軍軍部遺址,我踏上麻石平臺,從殘留的道觀石基,遙想當年58軍將領在此運籌帷幄的情景。旁邊的瞭望臺,至今仍面對蒼茫云海,警惕地扼守雄踞,憑欄遠眺,山風獵獵,自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豪壯。從木棧道走入荻花叢叢的荒嶺,當年壘筑戰壕的石頭依然堅韌地靜臥草叢,壕溝、迫擊炮陣地、碉堡等戰斗工事依稀可辨。“倭寇未曾還片甲,英雄駐此障長沙”,來到“長沙保衛戰影珠山抗戰將士墓”,在高聳的墓碑前,讀著碑文,我不禁肅然而躬。風搖響一樹葉子,荻花垂首,衰草無言,他們和我一樣,佇立在早春的風中,憑吊掩埋在這片山嶺的抗戰將士。硝煙已杳,那場戰爭一晃已過去80多年。然而,世界并不太平,當今中國時刻面臨各種危機乃至戰爭!我不僅想,這里的每一塊石頭,每一處戰壕,每一塊墓碑,或掩埋在草木黃土之下的烈士遺骨、槍炮彈片,無不時刻喚起華夏子孫的民族記憶;無不時刻警策我們勿忘過去、圖強未來。來這里,你會油然而生一種民族的自豪與驕傲!來這里,真可以涵養一種御侮圖強、民族振興的浩然之氣!
從影珠山,下到山麓,沿著那條被命名的“忠誠之路”,我特地去瞻仰了陳樹湘故居。這是又一次精神之旅。2021年建黨百年時,我組織經視的黨員們來過,瞻仰故居,并在陳樹湘雕像前重溫誓詞。陳樹湘1919年參加新民學會,1921年又和在長沙清水塘從事黨的秘密工作的毛澤東相識,在毛澤東何叔衡的念下投身革命,1927年9月,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業,不久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上井岡山,歷任紅12軍團長,紅19軍第56師師長,第34師師長,率部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身經百戰,屢建奇功,逐步成為紅軍一位優秀指揮員。1934年10月,陳樹湘率部參加中央紅軍長征,擔任全軍總后衛,同國民黨追兵頻繁作戰,掩護紅軍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連續突破國民黨軍第一至第三的封鎖線。11月下旬,在慘烈的湘江戰役中,陳樹湘率領全師與十幾倍于自己的敵人殊死激戰四天五夜,付出重大犧牲,全師6000余人銳減至不足1000人。12月1日,中央紅軍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渡過湘江。完成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后,陳樹湘指揮紅三十四師數次強度湘江都先后失利,陷入敵人的重圍。激烈的戰斗中,陳樹湘腹部中彈,身受重傷。他用皮帶壓住傷口,躺在擔架上繼續指揮戰斗,終于突出重圍。部隊到達道縣駟馬橋時,遭到國民黨地方保安團的截擊。危急時刻,陳樹湘命令大部隊突圍,自己和兩名警衛員留下掩護。經過激戰,大部隊突出重圍,陳樹湘不幸被俘。1934年12月18日,在敵人押送前往長沙的途中,陳樹湘趁敵人不備,忍著劇痛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用力絞斷,壯烈犧牲,時年29歲?!盀樘K維埃流下最后一滴血”,這是陳樹湘的誓言,也是他忠誠不二的生命踐行。2009年,陳樹湘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影珠山下的故居,不過一處普通的民居,然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遺物,無不深情訴說一位紅軍將帥短暫而又輝煌壯烈人生!俯首雕像,獻上一束鮮花,獻上一腔敬仰澎湃的熱血!放眼遠處,田疇阡陌綠毯鋪延,影珠山嶺青峰含黛。來這里,在聆聽一段英雄傳奇故事的同時,你會不知不覺被感召被鼓舞,被一種真誠信仰之氣所包裹所激蕩!人是需要信仰與精神的,聞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說,方志敏獄中奮筆《可愛的中國》,瞿秋白為信仰“此地甚好”淡然赴難,楊開慧留下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毅然走上識字嶺刑場……從這些先行者身上,我們看到悟到,世間確有某種信仰與忠誠值得我們以生命去守護與踐行!
青山隱隱,林濤陣陣,閱覽影珠山,翻開她綠色封面,走入林莽深處,從一草一木,一寺一舍,一石一壕,一址一碑……讀她那滄桑的歷史,讀她那悲壯的過往,讀她那輝煌的故事,讀她那鮮活的今天,養一脈超拔淡然之氣,養一腔民族浩然之氣,養一種忠誠信仰之氣……
文/蔣子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