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3日林彪的離去,無疑對毛主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雖然晚年的林彪因為對權力的貪慕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但他畢竟和毛主席一起并肩走過風風雨雨四十年的革命歲月,彼此締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一日,解放軍戰士將林彪家中搜查到的一本小冊子呈交到了毛主席的面前。不料,毛主席在翻開那本小冊子的內容時,竟然當場失聲痛哭起來,令在場的人不知所措。
(毛主席與林彪)
那么,在人們從林彪家搜查到的那本小冊子中,究竟寫了什么內容,以至于毛主席見到后失聲痛哭呢?從這本小冊子的身上,我們又能找到毛主席和林彪之間一段怎樣特殊的革命情誼?
原來,人們從林彪家搜查到的那本小冊子中,發現了一段詩,這段詩的內容是: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熟悉詩歌的朋友,或許已經猜出了這段詩的作者和來歷。這首詩名叫《龜雖壽》,成于建安十二年漢軍征討烏桓時期,而他的作者正是東漢末年的軍事家,戰略家,三國中魏國的奠基者:曹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林彪對曹操的這首《龜雖壽》,有著如此特殊的情感,以至于他要謄抄在家中的一個小冊子里面呢?
除了《龜雖壽》中流露出英雄遲暮的悲愴和雄心令千百代的后世產生共鳴外,林彪收藏此詩的最大原因便是早在1951年,毛主席曾寫下過一幅《龜雖壽》,并贈予給了林彪。
毛主席當時將親筆所寫的《龜雖壽》贈予給林彪,就是希望林彪能夠早日康復。林彪的“病秧子”,在解放軍全軍上下都是出了名的。在1938年全面抗戰期間,穿著日軍軍裝,騎著高頭大馬的林彪被閻錫山麾下的一名哨兵誤以為是日本軍官而開槍打傷,從此以后林彪一病不起,在后方療養無果后又被轉往蘇聯接受治療。在蘇聯接受醫治的過程中,由于蘇聯醫師給林彪注射了大量麻醉神經的藥物,致使林彪留下后遺癥,從此落下了怕風、怕光、怕聲響的毛病。
在抗日戰爭結束后,傷勢痊愈的林彪被調往東北戰場,投身到激烈的解放戰爭中。作為影響全國解放戰爭走向的東北戰場,林彪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擔。而蔣介石也從始至終對工業基礎雄厚的東北虎視眈眈,因此先后派遣杜聿明、孫立人等名將前往東北,指揮國民黨重兵企圖一舉殲滅我軍主力。
在巨大的壓力下,指揮東北戰場的林彪一度連續幾天徹夜失眠。一天,林彪喝下自己調制的“藥方”,想要給自己補補身子,不料卻抓錯了藥當場暈了過去。身為東北野戰軍參謀長的劉亞樓誤以為林彪“光榮犧牲”,不禁抱著林彪的頭失聲痛哭。后經醫生及時搶救,林彪才從鬼門關那邊走了回來。
在1948年11月遼沈戰役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全國的戰局隨之好轉后,林彪面臨的壓力才稍稍舒緩了一些。隨后在1948年12月,林彪率領百萬東北野戰軍揮師入關,支援全國各個地區的解放戰爭。一年之后,東北野戰軍擊敗有著國軍“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軍隊,直逼兩廣,這讓東北野戰軍成為了四大野戰軍中唯一一支真正意義上從北打到南的部隊。
面對著自己麾下部隊取得如此驕人的戰果,林彪的內心自然非常高興。一天,林彪在視察漢口的過程中,即興吃了兩個桃子來解渴。不料林彪這一次不遵醫囑的“破例”,給自己帶來了大麻煩,從此染上了拉肚子的毛病,身體更是格外虛弱。在調養數日無果后,林彪被轉往北京接受治療。
在得知林彪又一次“病倒”了之后,毛主席也十分憂心忡忡。因為在1950年6月,又發生了一樁影響中國命運的大事:朝鮮戰爭爆發。在朝戰爆發的3個月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起“仁川登陸”,將朝鮮人民軍隊攔腰截斷,朝戰戰局急轉直下。跨過“三八線”的美軍,將戰火燒至了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畔。究竟是否應該出兵援助朝鮮,一度成為了讓毛主席感到頭痛不已的問題。
一時間還未拿定主意的毛主席,決定參考一下林彪的建議。當林彪被毛主席問道,朝鮮一戰,是否可打時,林彪說道:“目前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家百廢待興。今天能夠有如此革命成果,著實不易。倘若貿然開戰,非但目前我軍尚不是美軍對手,讓革命先烈白白流血,國家的經濟建設也會被打斷,請主席三思。”
雖然林彪的建議后來并沒有被毛主席采納,但是當毛主席決定要打朝鮮戰爭這一仗,并且計劃讓林彪掛帥,指揮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時。林彪還是強撐著身體,打點好了自己的行裝,在看病之余打探朝鮮戰爭的戰況,隨時枕戈待旦,以死報國。
后來,毛主席看林彪的病情仍然久治不愈,著實擔心林彪如果奔赴朝鮮戰場,惡劣的戰爭環境會讓他一去不回,于是才在1950年10月決定讓彭德懷掛帥,指揮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在將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的事宜安排妥當后,毛主席立刻讓自己的保健醫生王鶴濱前去查看林彪的身體健康狀況。
王鶴濱來到林彪的家中后,立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原來,林彪躺著床上貼滿了大大小小的紙條。據林彪的妻子葉群所說:“這是給林彪‘測風’用的。”林彪在染病之后,非常怕風,只要床棚上的紙片有一絲抖動,林彪都不愿意躺在床上。當時林彪的女兒林豆豆還小,林豆豆從學校學習藏族舞,給爸爸表演,都需要隔著一個窗戶。
(毛主席與王鶴濱)
王鶴濱不敢怠慢,立刻將林彪的病情告知了毛主席。毛主席得知林彪的病情十分嚴重后,立刻讓傅連暲等人組織中國當時醫療水平最好的專家團隊,來給林彪會診。后經過專家對林彪病情的一致分析后,認為林彪目前的臟器并無大礙,主要還是戰場上受傷,神經系統因藥物刺激受損的老毛病。只要多吃青菜,注意調養防護,病情就會逐漸好轉。
然而,被拉肚子的毛病折騰得上躥下跳的林彪悲觀地自以為“大限不遠”,于是毛主席便為林彪做起了“心理建設”工作。一天,毛主席即興寫了一首《龜雖壽》,讓人將這幅墨跡轉送給林彪,祝他身體早日康復。
毛主席不僅僅是中國的書法大家,更是當時新中國的領袖,因此毛主席的書法墨寶在當時確實是“一字難求”。毛主席給林彪贈送的這幅《龜雖壽》,給林彪帶來了莫大的鼓勵,到1959年廬山會議前后,林彪的身體已經完全康復。
身體狀況大大改善的林彪,受到了毛主席的重用。在廬山會議之后,林彪接替彭德懷,擔任了國防部部長的職務,主持新中國的國防建設大局,與毛主席在事業和生活上的聯系日益密切。平日里喜歡讀書和書法的毛主席,也時常贈送林彪古籍、墨寶,鼓勵林彪多多學習,將來為國家做更大的貢獻。
比如,有一天毛主席建議林彪讀一讀《郭嘉傳》,讓林彪向歷史上曹操的謀士:郭嘉學習。歷史上的郭嘉足智多謀,雖然他體弱多病,在38歲時便英年早逝,但是他為曹操獻平定官渡,遺計定遼東之策,對曹操統一北方,乃至后來三國鼎立的格局有著重要的影響。郭嘉的人物性格和品質,和歷史上的林彪十分相似,毛主席將林彪以郭嘉相比,也足見毛主席當時對林彪的重視程度。
然而,隨著林彪的權力私欲逐漸膨脹,毛主席對林彪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這一點從毛主席向林彪推薦的書單中也能窺見一二:一天,毛主席建議讓林彪讀一讀《范曄傳》。那么,歷史上的范曄又有過怎樣的事跡呢?范曄是南北朝劉宋政權的政治家、軍事家,曾任劉宋政權尚書外兵郎,地位相當于今天的國防部長。范曄曾為劉宋政權的穩固立下了不世之功,然而因為性格孤傲,參與劉義康的謀反而被滿門抄斬,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林彪與周恩來)
從毛主席讓林彪來看《范曄傳》這件事上,就能看出毛主席恐怕早已窺見到林彪晚年的野心,想用這種委婉的方式點撥林彪,讓他早日迷途知返。然而,遺憾的是,林彪將主席的勸解都當成了耳邊風,從此逐漸走上了一條人生的不歸路。
到1971年年初,毛主席對林彪此前滿懷希望與期待的態度,逐漸轉為了極度的失望。1971年8月,康生病情日漸沉重,毛主席想要寫一幅字,表達自己對康生的慰問,于是找人向林彪去索要此前贈送給他的《龜雖壽》,想要以此為書法范本,寫一幅新字贈送給康生。
(毛主席與康生)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毛主席在將《龜雖壽》從林彪手中要出后,便再也沒有歸還給林彪。而歷史上的毛主席,除了向林彪贈送過自己親筆的《龜雖壽》外,還向林鐵、胡喬木贈送過自己手書的《龜雖壽》。為什么毛主席沒有找林鐵、胡喬木索要《龜雖壽》,而是從林彪那里索要,并且“一借不還”呢?這是一個在歷史上至今難有定論的細節,但每個人的心中都自然有了答案。
1971年9月,林彪的陰謀被毛主席、周恩來等人挫敗,隨后他攜帶著妻小慌不擇路地乘坐“三叉戟”飛機,準備逃亡蘇聯。不料在途徑蒙古溫度爾汗時發,飛機突發空難,包括林彪在內的所有機組人員無一人生還。
林彪的突然離世,讓那時關于他身上的種種謎團和陰謀都暫且落下了帷幕,卻也讓曾和林彪互為革命摯友的毛主席悵然若失,當解放軍戰士將林彪家中搜查到記有《龜雖壽》的小冊子送到毛主席面前時,毛主席不禁失聲痛哭,或許當時年近八旬的他不禁又回想起了昔日里和戰友戎馬倥傯的時光。
斯人已逝,墨跡猶存,千百年的歷史長河淘盡了無數英雄人物的雄心壯志,留下的只剩下后人無奈的嗟嘆和兒女情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