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這是一個為了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生態環境而確立的節日。
植樹節的由來
我國自古就有植樹的傳統,還曾將清明節作為植樹節。我國幅員遼闊,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各地適合植樹的時間也不盡一致,因此許多省市還規定了自己的植樹日。
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我國的植樹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明確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植樹節的意義不僅僅是“植樹”,保護環境需要從個人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小培養孩子的環境保護意識,自然之饋,饋之自然這才是應該講給孩子聽的生命教育課。
5個方法
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對象。在家庭生活中,盡可能實現綠色環保全員化,在日常生活當中自覺踐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
比如:節約用水,刷牙時水不要一直放;注重垃圾分類,削完的水果皮要丟進廚余垃圾桶等等。這些可能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在孩子眼中會被無限地放大。
父母們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綠色環保不僅僅是口號,更是每個人都需要踐行的行為。要讓孩子從小能夠意識到保護環境,用自己小小的雙手為垃圾分類事業出了一份大大的力。
走進大自然去感受
從小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去感受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美好,激發孩子熱愛自然、保護地球的興趣。
要身臨其境教育孩子們保護環境,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
例如,去到動物園,告訴孩子我們要好好愛護地球,地球不僅屬于人,更屬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去公園玩時,不在草地里亂打亂鬧;不隨便摘花草等。
通過真實情境,讓孩子主動接受教育。
環保知識教育
家長們在睡前可以給孩子們講一些綠色環保小故事,寓教于樂,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們領悟綠色環保的重要性。
平常也可以買一些關于有助于養成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的繪本,學習完后,我們可以和孩子進行實操的小游戲,教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做。
此外,還可以讓孩子觀看相關的紀錄片,不但陪伴了孩子,還能共同學到許多有關自然的、人文的、歷史的知識。
參加綠色環保公益活動
鼓勵孩子積極參加保護自然環境和美化自然環境的活動,與孩子一起踐行綠色生活,比如參加當地倡導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等的環保公益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也可以帶小孩一起出行坐公交車或騎行,盡我們所能綠色出行,堅持低碳環保。
注重節日教育
父母可以根據季節特點以及利用節日進行教育,比如植樹節、世界環境生態日等,使孩子進一步了解大自然,從小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樹立愛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和孩子一起
把環保滲入生活
1.在生活中,減少浪費,學會廢物利用
2.做好垃圾分類科學投放垃圾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堅持低碳生活做到綠色出行方式
4.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5.愛護環境,從點滴做起
6.家電不用時把電線拔掉,減少耗電量日常生活、辦公時紙張雙面打印節約每一張紙
7.外出旅游自帶牙刷、梳子等少用一次性用品
8.每餐光盤行動對糧食有敬意之心
9.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節約資源
10.不亂摘鮮花,不踩踏草地
來源:人民網科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