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娛樂故事里,王大陸開始了自己的巔峰賽。
偽造證件逃兵役、教唆傷人、聯系黑社會討債...從話題角度來說真是越扒越有。
恍惚間,臺灣黑幫電影的情節有了參照物,有些別人都是把戲拍活,他活得越來越像出戲。
事件其實能聊的不多,就像甄子丹談及的說法:這應該由由法律裁定。
但跳脫出“法律裁決”框架下,王大陸這種很奇特的負面故事,竟然在互聯網產生了疑惑:這真算是一種「塌房」嗎?
01 過敏
大部分回應“王大陸事件”的明星態度都頗為謹慎,這既有同行的善意,也有關于事態發展的觀望。
但也讓事件披上一層聯想的薄紗,就像是找不到過敏源的瘙癢,令人無限徘徊在中招了和沒中招之間。
首先是身份,王大陸作為一名臺灣藝人,近年事業重點又以大陸為主,同時在臺知名度也不差;
其次是事件開端“兵役”,這角度不同問題復雜度也會不同,各類理不清的問題揉捏成疑難雜癥的表象。
不可否認王大陸曾具備“統戰價值”,但這也是公眾人物的標配,貴但不稀有。
公眾人物的影響力、頻發渲染的兩岸局勢下也不會讓他價值攀升,遠沒有想象中為此可以另開新規則的道理。
不排除他的“投機主義”,但不排除是“異議”的苗頭,所以擱置定性才是當下該做的方式。
一旦火苗被輿論旺起,那這就不僅僅是娛樂花邊,在討論「塌房」似乎也顯得輕如鴻毛了。
所以,「案件定性」或「身份定性」才是左右事態觀點的重要依據。
若最終以大事化小達成和解,案件轉為民事糾紛,降低事件嚴重性,那起碼他在臺娛樂圈也算是風平浪靜。
前期放風“補兵役解決”的消息,加上屬地條例合理性等加持下,圈內的不直接表態自然成了一種共識。
02 娛樂精神
濾鏡這個詞最近很火,其實用「濾鏡」拿來形容臺灣娛樂圈生態還是蠻恰當的。
臺娛就是一層披著濾鏡的小社會,它們有套成熟的“規則”;
應該怎樣融入圈子,又該怎樣不出格,都早已給受眾批了一層關于濾鏡的解釋權。
黑幫文化是貫穿對岸多個生態的存在,配合影視作品的孜孜不倦輸出,“勾結黑社會”在娛樂圈語境下似乎是能理解的灰色生存法則:它并不代表對,但有存在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坐實「犯罪」等同失業,但對岸容忍尺度又有些許區別,畢竟柯震東都能復出拍戲獲獎;
再接上最近“對岸將調查轉發統一微博的藝人”的事件,對岸娛樂精神正被政治蠶食下,東升西落下有沒有可能一轉攻勢呢?
王大陸暫時在公眾話題里更多是「消遣」屬性,媒體也愿意在這份未定性的前夕盡情渲染,只是笑的始終是觀眾,當事人后續未必能承受的住這份樂觀。
03 沉默策略
事件發生后,最關注的應該也是其應對策略。
最主要的行為有,其在交保后穿著黑衣,雙手合十說“謝謝”。
這種一般在公關中視為沉默策略,避免更多延伸負面發酵。
合理猜測后續將會以「方式采取不妥當」為發展點進行公關維護,畢竟不管是「涉黑」、還是「政治」牽扯,都是其公眾人物盡量避免的詞匯。
事態后續還不清晰,但定罪概率較高,這點是難以洗白的,所以“轉型”的概率并不低。
維持住低谷期的改過自新、營造幕后等可能是另一條生路。
臺灣藝人里也有“規避”的故事,把姿態放低盡量遠離“敏感地帶”,以平民敘事將鍋全往自己情緒上甩,再塑造一個浪子回頭配合調查,成為歡樂故事其實也不荒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