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訪華,在交談過程中,毛主席突然起身,揮毫潑墨寫下12個字贈送給尼克松。只可惜,尼克松一輩子都沒有參悟到這12字墨寶的深意.....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乘坐的“空軍一號”專機降落在北京機場,開啟了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
這一“破冰之旅”意義非凡,成為中美關(guān)系正常化進程的關(guān)鍵轉(zhuǎn)折點。
尼克松走下舷梯,與等候在那里的周總理熱情握手,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此,見證著這個改變世界格局的重要時刻。
此次行程,最讓尼克松難忘的,就是和毛主席的會面。
一見面,毛主席就用幽默風趣的話語,瞬間打破了緊張的氛圍,他笑著說:“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介石可不贊成這樣啊。”
尼克松本來有點拘束,但聽到這話,便不由得笑了起來。
在這次意義重大的會談中,雙方圍繞國際形勢、中美關(guān)系等諸多重要話題展開討論,觀點交流激烈卻又不失和諧。
尼克松稱贊:“主席的著作改變了這個世界。”
毛主席則表示,自己也看過尼克松的作品,他又玩笑道:“你競選時我投了你一票。”
在交談過程中,毛主席突然起身,揮毫潑墨寫下12個字贈送給尼克松,分別是:“老頭坐凳”、“嫦娥奔月”、“走馬觀花”。
尼克松后來曾評價,毛主席是充滿思想活力的偉人,是一代偉大的革命領(lǐng)導人中出類拔萃的人。
他不僅是一個完全獻身的和重實際的共產(chǎn)黨人,還是一位對中國人民的歷史造詣很深的富有想象的詩人。
因此,尼克松相信,毛主席贈送這12個字,絕非一時興起,背后必有深意。
只可惜,他一輩子都沒有參悟到謎底。
多年來,無數(shù)專家學者、外交人士都試圖解讀這12字墨寶的內(nèi)涵。
但至今無人能給出一個確切且令所有人信服的答案。
有人猜測,“老頭坐凳”可能是暗暗批評美國傲慢自大。
“嫦娥奔月”寓意著中國在科技等領(lǐng)域努力探索、追求進步,有著美好的憧憬和遠大的抱負。
“走馬觀花”或許是在提醒尼克松此次訪華時間短暫,只能初步了解中國,希望未來能更深入交流。
還有一種解讀認為,這12個字是從哲學角度出發(fā),對中美關(guān)系和世界局勢的一種獨特闡述。
“老頭坐凳”體現(xiàn)出一種穩(wěn)定的狀態(tài),象征著美國在國際舞臺上已有的地位。
“嫦娥奔月”代表著中國突破現(xiàn)狀、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走馬觀花”則暗示著中美兩國此次接觸只是初步交流,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更深入地相互了解、增進合作。
盡管對這12字墨寶的解讀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其中一定蘊含著毛主席對中美關(guān)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對世界格局的高瞻遠矚。
尼克松訪華期間,中美雙方最終在上海發(fā)表了聯(lián)合公報。
這份公報為兩國關(guān)系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開啟了中美關(guān)系的新篇章。
而毛主席贈送的這12字墨寶,也成為了這段歷史中充滿神秘色彩的獨特印記,引發(fā)著人們持續(xù)不斷的探索和思考。
您對這12字墨寶,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參考資料:
人民網(wǎng)《尼克松談毛澤東:一位戰(zhàn)斗到最后一息的戰(zhàn)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