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表態很有意思,他一方面堅決否認烏軍在庫爾斯克州的失利是因為美方斷供,另一方面又強調自己在積極幫助烏克蘭,并且正在與普京協商“拯救被困士兵”。
這看似矛盾的說法,背后其實反映了特朗普在俄烏沖突問題上的微妙立場。
首先,特朗普一直強調“自己能搞定這場戰爭”,他過去多次表示,如果自己當選總統,俄烏沖突會迅速結束。
因此,他需要塑造一種形象:即使美國減少對烏軍的援助,他依然能通過外交手段影響局勢,甚至直接與普京談判來保護烏軍。這不僅是在對拜登政府的政策進行對比,也是在為自己營造一個“危機調停者”的人設。
其次,特朗普的立場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現實主義色彩。他曾多次表達對“無底洞式”援烏的不滿,但與此同時,他并不希望烏軍徹底潰敗。
畢竟,如果烏克蘭出現重大失敗,而外界認為是因美方斷供所致,那就可能影響他在國內的支持率,甚至讓拜登及反對派反手利用這一點,指責他對外政策失誤。因此,他既要否認援助中斷導致烏軍受挫,又要強調自己在幕后積極運作,以平衡各方輿論。
特朗普的搖擺不定,還與他對美俄關系的態度有關。他一方面不希望直接與俄羅斯對抗,但另一方面也不能表現得對俄羅斯太過軟弱,尤其是在共和黨內部仍有不少對俄強硬的聲音。
他選擇用“人道主義”角度切入,通過呼吁普京“放人”來展示自己的影響力,而不直接站在烏克蘭或俄羅斯任一方,這種策略既避免了過度激怒普京,也不會讓國內輿論覺得他完全放棄烏克蘭。
事實上,特朗普在此事上的立場既是出于政治考量,也反映了他對現實政治的判斷。他希望塑造自己在外交上的強勢形象,同時又避免過度承諾或得罪任何一方。
這種模棱兩可的做法,或許會讓外界覺得他“搖擺不定”,但從政治操作的角度來看,卻是他一貫的風格——強調自己的獨特性,同時留足回旋空間。但這對一心把希望投注到美方身上的澤連斯基來說,真可謂是相當絕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