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晚的龍舟廣場燈火輝煌,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2025年“我們村的年輕人”領頭雁風采展示暨鎮域經濟特色產品展銷活動正在這里舉行。活動中,嘉賓與青年齊聚一堂,聆聽十佳“領頭雁”青年分享創業故事,共同見證鄉村振興進程中青春力量的閃耀時刻。而這僅僅是長寧縣“領頭雁”系列活動的精彩一幕。
據悉,長寧縣“領頭雁”系列活動自2025年年初拉開帷幕,旨在進一步激活鎮域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十佳“領頭雁”袁平。團長寧縣委供圖
“評選的每個環節都在教我們如何扎根基層。”在后臺等待頒獎時,29歲的返鄉創業大學生劉小兵感慨地說。“在層層選拔后,還有網絡投票和線下評審,街坊鄰居見面都會打趣說我上電視了。而且還有專家一對一指導,幫我提煉創業經歷中可推廣的經驗,讓我能更好地在臺上和大家分享。”
據悉,評選前期,長寧縣通過“村級+鄉鎮+縣級”三級初篩,再結合“云端投票+線下擂臺”綜合評審,最終遴選出具備引領鄉村振興潛力的十佳“領頭雁”。未來,長寧縣將圍繞幫政策、幫找人、幫培訓、幫引流、幫貸款五項措施,為他們提供全方位幫扶支持,致力于實現“培養一個、帶動一片、輻射全域”的長期乘數效應。
“我一直相信,竹子渾身都是寶,只要深挖它的價值,肯定能給家鄉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竹建筑傳承創新者和中藥材種植帶頭人陳小鵬分享的創業故事尤為動人。
他剛開始搞竹建筑創新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因為在大家眼中,竹子就只能做些籮筐、竹椅之類的簡單物件。面對質疑和困難,他沒有放棄,四處學習先進技術,不斷嘗試新的設計和工藝。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的他已經擁有18項竹屋專利。不僅如此,他還帶領村民種了上萬畝藥田,通過產業融合,實現了產業革新,讓村集體收入顯著增加。曾經的質疑聲變成了如今的贊嘆和敬佩,陳小鵬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選擇。
現場路演的青年創業者,個個都不簡單。他們扎根鄉村,在各個領域踴躍創新。有的搞稻蝦共生的立體養殖,巧妙地讓稻田和小龍蝦相互利用,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有的專注竹蓀、竹筍的深加工,打造出精細化產業鏈;有的大規模種植中藥材,推動循環農業提質增效;還有的執著于羊肚菌培育,用科技賦能“林下經濟”。他們緊跟時代潮流,借助直播帶貨、電商平臺等數字化手段,為“土特產”插上了“金翅膀”,以“一個人”帶動了“一群人”,為長寧縣的鄉村振興和鎮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過去這一年,長寧縣積極響應黨中央的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深化城鄉融合發展,持續壯大鎮域經濟,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一批新農人“領頭雁”應運而生。青年人才從城市回到農村、從校園走進田園,從高管、白領化身“田秀才”“土專家”,把曾經看似“不可能”的事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致富路”。
現場設置的鎮域經濟特色產品展銷區,擺滿了各類特色產品。65歲的村民李秋奎看完展銷后贊不絕口:“我在村里住了大半輩子,以前村里的東西土里土氣,現在經年輕人一弄,竹筍包裝精美,竹制品也好看又實用,太了不起了!我家孩子在外面打工,我回去得勸勸他,回來跟著這些年輕人干,說不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鎮域經濟特色產品展銷。團長寧縣委供圖
“現場不少人對我的產品感興趣,還和我談了合作意向。這讓我信心十足,我一定會加把勁好好干。”年輕創業者王小飛說。這次展銷會讓他大開眼界,看到眾多同行在鄉村取得成績,他備受鼓舞。以前總覺得在農村創業沒出路,現在才明白,只要用心、勇于創新,農村就是充滿機遇的廣闊天地。
長寧縣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接下來,長寧縣將進一步整合各類資金資源,為青年搭建更廣闊的就業創業平臺,引領更多青年回到家鄉、留得下來、發展得起來,為鎮域經濟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青年大學習”兩會特輯
快來報名!這個全國大賽即將在宜開賽
新農人故事?|?吳開強:90后返鄉創業 讓夢想照進現實
編 輯|張 萍
一審一校|陳 亞 蘭
二審二校|徐 昀
三審三校|趙 靜
來源|宜賓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