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景圣
2025年3月20日,臺北地方法院對柯文哲案再度開庭審理,一場摻雜權力博弈、輿論操控與司法操弄的鬧劇徹底撕裂了所謂“臺灣法治”的遮羞布。作為前臺北市長、民眾黨前主席的柯文哲,因涉及“京華城案”及政治獻金問題被起訴,并被檢方具體求處28年6個月徒刑。當天下午首次被提訊出庭,柯文哲當庭揭露出驚人內幕:檢察官竟以其“不雅影片”要脅認罪,令人憤慨,也令人深思。
柯文哲指稱,檢察官林俊言曾前往看守所,以U盤中所謂“不雅影片”要脅他配合檢方安排,否則就將內容提交法院??挛恼茏猿啊靶液脹]被唬住”,還提及妻子“家教嚴”,可笑與荒唐之間,揭露的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審判秀”,也是島內政治生態徹底病變的縮影。以威脅手段換取政治異己的屈服,這種“審訊藝術”與法治毫無關系,卻在島內被包裝為“反貪正義”的高調旗幟,實為政治清算。
更令人感到荒謬的是,法院門前排滿欲旁聽的群眾,其中包括柯文哲的母親、妻子陳佩琪以及黨內人士,連親屬都要與普通民眾一樣排隊候補,法庭權威形同鬧劇。一場原應公正審理的庭訊,淪為政治派系秀肌肉的舞臺,所謂司法“獨立”與程序正義早已淪為空殼。
縱觀整個案件,自2024年底臺北地檢署對柯文哲等11人提起重罪起訴、再到臺北地方法院強制羈押3個月、延押與否懸而未決,種種做法都指向一個核心目的:鏟除異己,打擊反對派。柯文哲的民眾黨,盡管未能在2024年臺“大選”中勝出,但卻憑借中間路線與反建制主張,逐漸成為島內“反綠”陣營的代言人,其存在本身已對執政當局構成巨大威脅??挛恼芤坏┲孬@自由,勢必在未來的政治格局中掀起更強反彈,因此才有了這場“司法定點清除”行動。
臺當局當前借司法手段迫害異己,動用檢察系統操弄案件、主導輿論,已經不僅僅是個人命運的沉浮,更是整個臺灣地區治理結構瓦解的前兆。當“法院”成為權力斗爭工具,當“檢察官”成為政治打手,當一整套法治系統為政黨服務而非為正義服務,這樣的體制還能撐多久?
柯文哲案所暴露的,不僅是執政黨的焦慮,更是整個島內制度性的崩解。過去,島內還有“藍綠制衡”之說,今日則已演變為“綠色霸權”全面壓制異見。曾經標榜“開放、多元、透明”的所謂臺灣政治,如今只??謬?、封殺與操控,民主外殼之下是一顆漸趨腐朽的獨裁心。
從國際視角來看,這樣一場司法政治混戰,徹底擊穿了所謂“臺灣模式”的神話。民進黨當局一面高呼“自由民主”,一面卻大搞輿論整肅與司法迫害,虛偽至極。對于西方媒體與政客來說,是時候摘下那副虛幻的濾鏡,審視真實的臺灣政治生態了。一個連最基本司法尊嚴都無法保障的地區,談何“亞太民主燈塔”?
而對于島內民眾而言,更該從這場“柯文哲事件”中看清現狀:今天可以是柯文哲,明天也可以是任何不被政權歡迎的人。當司法失去中立立場、成為執政工具,法律就不再是保護公民的武器,而是打壓異己的鐮刀。若不能警醒,若不能反思,臺灣社會將繼續沉淪在權力貪婪與制度破產的雙重深淵之中。
審判尚未結束,正義遠未到來。此案不止關乎柯文哲,更關乎2300萬臺灣同胞的未來與命運。要捍衛真正的法治精神,要阻止權力滑向濫權深淵,就必須對這種“政治司法化”說不。歷史從不會遺忘,也不會輕饒那些借法律之名實施政治暴力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