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家族“售港風波”中,雖然李嘉誠團隊聲稱“純商業行為”,貝萊德財團至今仍在喊冤:“我們只是按市場規則辦事!”但《路透社》爆料,貝萊德曾向美國承諾“優先配合對華技術管制”。
李嘉誠或許沒料到,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早就劃下,讓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在國家利益面前,任何企圖挑戰底線的行為都將受到堅決的抵制。
《大公報》明確發聲:“停止交割港口,切勿因小失大”。
這并非簡單的勸告,而是鄭重的警告。李嘉誠和貝萊德,此刻已經站在了紅線邊緣,一旦越界,李嘉誠家族辛苦打拼建立起來的商業帝國,都可能面臨陷入無盡的厄運。
雪中送炭的事兒,李嘉誠躲得遠遠的;趁火打劫的事兒,他卻上趕著去做,一個典型的商業利益至上的資本家。
李嘉誠們或許忘了,他們發家的第一桶金來自香港市民的信任,享受了“超國民待遇”(長和系在內地低成本拿地),一邊把核心資產賣給對華不友好資本,這吃相實在難看。
眾所周知,跨國公司之間的并購或者資產重組,損害我國利益的事兒不少見了。可李嘉誠這事兒為何這么受關注,還被劃了紅線?
李嘉誠家族旗下集團,明明成長于中國香港,也不受美國卡脖子,卻在“崇美”“恐美”“賭美國贏”,這么惡劣、這么危險的先例,就有點過分了。
要是連一個成長于中國香港的跨國公司都能公然這樣,那些和USA勾肩搭背的跨國公司,咱還能指望他們不“賭美國贏”嗎?所以,這條紅線必須得劃。
有人可能會說,李嘉誠家族在內地營收占比低,貝萊德源于中國的營收占比也低,他們要是無視這條紅線能咋樣?這可就想錯了。這次售港事件至少已經觸及到了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和中國的《反壟斷法》。
規定可是很清楚的!這意味著,被調查和被懲戒的對象不只是“長和系”公司,還有擬打包在售43個港口的接盤方貝萊德財團。
李嘉誠和貝萊德可能覺得自己有全球化布局,有漏洞可鉆。可他們不知道,這全球化布局恰恰是他們的死穴。
越是全球化,就越避不開中國市場,越無法和我國主導的全球供應鏈徹底切割,也越無法避開中國延伸的監管范圍。就算他們想和中國切割,可他們的客戶和服務供應鏈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根本切不斷。
中國市場的規模和潛力有目共睹,根據相關統計,中國連續多年都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市場,這么多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做生意,想脫離,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李嘉誠和貝萊德財團要是聰明,就該明白這條紅線的意義。
李嘉誠“售港事件”的紅線已經劃下,誰要是敢越線,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