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1日的中日韓外長會議上,日本首相石破茂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會面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此次會面不僅體現了中日兩國在高層交往上的新動向,也傳遞出雙方在改善和發展雙邊關系上的積極信號。
自石破茂出任日本首相以來,他多次公開表示“訪華是極其重要的事情”,并希望有機會能夠對中國進行訪問。這一愿望反映出日本政府對改善中日關系的重視,也體現了雙方高層交往對于兩國關系穩定與發展的重要性。
然而,自2019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訪華以來,后續的幾屆日本首相都未能實現對中國的訪問。這一局面無疑對中日關系的深入發展構成了阻礙。高層級的接觸是兩國關系發展的基石,也是增進互信、深化合作的重要途徑。因此,石破茂上臺后一直希望盡快實現訪華,以推動中日關系的改善。
然而,改善關系并非一蹴而就。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日本政府在涉華議題上的一些做法引起了中方的強烈不滿。特別是在臺灣問題上,日本政府的指手畫腳無疑是對中國核心利益的侵犯。這種“雙標”的做法不僅不利于中日關系的總體穩定,也損害了雙方的互信基礎。
在這次會面中,王毅外長對中日近期的一系列積極互動表示了肯定,并強調了日方應當切實履行在歷史和臺灣問題上對華作出的重要政治承諾。他指出,只有正確對待歷史,才能更好地開啟未來。
面對中方的提醒,石破茂首相也當面對華作出了承諾。他表示尊重中方闡述的立場,愿意加強兩國交往合作,推動兩國關系向前發展。這一表態顯示出日本政府在改善中日關系上的積極態度,也為雙方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然而,正如王毅外長所言,改善關系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日本政府需要以實際行動來兌現對華承諾,展現出誠意和決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中日關系的改善和發展。
在會見中,王毅外長還提到了“遠親不如近鄰”這一諺語。這句話意味深長,不僅適用于中日雙邊關系,也適用于中日韓三邊關系。中日韓三國地理相鄰、文化相近、經濟互補性強,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合作潛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韓三國之間的經貿合作日益緊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日本作為發達經濟體,在技術、創新和管理方面具有優勢;韓國則在制造業、文化產業等領域具有獨特競爭力。三國之間的合作不僅有助于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和繁榮,也有助于提升整個東亞地區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然而,在軍事和外交領域,日韓兩國受到美國的影響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三國在安全和政治領域的合作。但盡管如此,在經貿文化領域,三國仍然具備很多的共同話題和合作空間。因此,希望日韓雙方能夠在外交上找到平衡點,基于自身實際利益跟中國打交道,而非盲目跟隨外部勢力的指揮棒起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