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軍蘇-34在庫爾斯克用重磅炸彈絞殺撤退烏軍的視頻震動全網。面對這種載彈8噸、航程4000公里的“空中死神”,烏克蘭看似束手無策。
不過,在烏軍手中取其實還握著一張底牌:無人機。事實上,從襲擊黑海艦隊到爆破煉油廠,烏軍的無人機戰術已取得重大成果,而目前也并非無一搏之力。
蘇-34最致命的弱點在低空。由于依賴傳統轟炸模式,該機在執行對地攻擊時通常需要降低到3000米以下高度,這恰恰進入烏軍防空導彈與無人機的獵殺范圍。
去年12月,烏軍用改裝后的“懲罰者”無人機配合美制“愛國者”導彈,在扎波羅熱州擊落3架蘇-34。戰術很明確:先用無人機群消耗蘇-34護航的蘇-35戰機燃料,待其返航后,由埋伏的防空導彈鎖定孤立的蘇-34。這種“車輪戰”迫使俄軍將轟炸高度提升到5000米以上,導致投彈精度下降30%。
無人機的真正殺招在戰場之外。今年1月,烏軍“海貍”偵察無人機發現俄軍羅斯托夫州的莫羅佐夫斯克空軍基地停放著12架蘇-34。
三天后,20架自殺式無人機穿越800公里防線,穿透俄軍“鎧甲-S1”防空系統,炸毀4架蘇-34并損壞機庫。
這種“打后勤”的策略直接導致俄軍前線空中支援減少15%。更關鍵的是,無人機成本僅是蘇-34的萬分之一。一架價值500美元的改裝無人機換掉4億美元的戰機,這種交換比讓俄軍難以承受。
目前,烏克蘭的破局之道在于“混合戰術”。5天前赫爾松方向的戰斗暴露了新趨勢:烏軍先用“彈簧刀-600”無人機騷擾俄軍陣地,誘使蘇-34低空投彈,再由隱蔽的“山毛櫸-M1”導彈伏擊。
這種“釣魚戰術”成功擊落2架蘇-34,迫使俄軍轟炸機群后撤50公里。
這場對抗的本質是“低成本消耗戰”。烏軍不需要全面壓制蘇-34,只要將其出動成本拉高到俄軍難以承受的水平,就能動搖空襲體系的根基。畢竟,當一架蘇-34需要6架無人機護航時,俄軍的空中優勢便不再絕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