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威寧自治縣人民法院就一起特殊執(zhí)行案件召開聽證會,依法對身患重病的刑滿釋放人員楊某作出判處罰金減免裁定。案件通過公開聽證程序,為重病被執(zhí)行人減免判處罰金,既維護了法律的權威,也體現(xiàn)了司法對特殊群體的人文關懷,彰顯了法治的溫度。
案件背景
2024年,楊某因偷越國邊境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8000元。刑滿釋放后,楊某因確診嚴重疾病需長期治療,喪失勞動能力且無固定收入,僅靠低保維持生活,已無力支付該筆罰金,隨后向威寧自治縣人民法院提出罰金減免申請。為幫助楊某解決實際問題,威寧自治縣人民法院執(zhí)行局通過調查核實楊某的醫(yī)療證明、收入流水等材料,確認其無財產(chǎn)可供執(zhí)行,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三條關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等原因繳納確實有困難”的減免條件,并依法啟動執(zhí)行聽證程序,邀請自治縣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人民檢察員、司法局參與執(zhí)行聽證;邀請自治縣紀委派員到場監(jiān)督。
聽證會現(xiàn)場,經(jīng)與楊某視頻連線,楊某陳述了其目前的困境:“刑滿釋放后一心想重新生活,但疾病讓我舉步維艱,懇請法院酌情考慮,準許減免判處罰金的申請。”
法理與情理交融
經(jīng)合議庭評議認為,減免判處的罰金并非縱容違法,而是通過柔性執(zhí)法保障被執(zhí)行人基本生存權,是深化司法為民、彰顯司法溫度,促進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有效統(tǒng)一的具體表現(xiàn)。
社會意義
本案是威寧自治縣人民法院踐行 “寬嚴相濟” 執(zhí)行工作的生動實踐,傳遞出兩重價值導向:
法治有力度:偷越國邊境行為受到依法懲處,維護了國家安全與法律尊嚴;
司法有溫度:對特殊群體的合理訴求予以回應,彰顯社會主義法治的人文關懷。
下一步,威寧自治縣人民法院將持續(xù)秉持“如我在訴”、善意文明的理念對待每一起案件,通過 “剛柔并濟” 的司法實踐,讓公平正義可觸可感。
圖文丨羅忠蔚
校核丨馬關圓
審發(fā)丨劉 鵬
以事實為依據(jù) 以法律為準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