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伊麗
1977年5月4日,宋慶齡手書的食品清單
作為20世紀的偉大女性,宋慶齡溫婉端莊、優雅知性。成長于開明睿智的家庭,慈祥有愛的父母孕育了宋慶齡尊重生活、熱愛生活的秉性。面對繁重的工作、惱人的病痛以及生活中的煩心事,偉大的人格魅力賦予宋慶齡在體育運動、生活情趣以及人文藝術上的高雅品位和獨特愛好。
最早參與網球運動的中國女子之一
1908年9月,15歲的宋慶齡在美國佐治亞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正式注冊入學。1911年,《威斯里安》校志上刊登了宋慶齡與網球俱樂部成員的合影。13位朝氣蓬勃的女學生,身穿白衣白裙,手持網球拍排列在球網前。作為網球俱樂部的成員,青春洋溢的宋慶齡成為最早參與網球運動的中國女子之一。畢業后的宋慶齡,于1915年與孫中山喜結連理。1918年6月至1924年11月,孫中山和宋慶齡入住上海莫里哀路29號寓所。其間,宋慶齡陪同孫中山深居簡出,完成了《孫文學說》《實業計劃》等多部重要著作,會見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李大釗,并與蘇俄特使越飛多次進行會談,實現了孫中山革命思想和實踐的歷史性飛躍。當時,孫中山和宋慶齡在寓所花園特別布置有網球場。宋慶齡喜愛網球運動,孫中山也有長期在西方生活的經歷,可以想象,在難得的閑暇時光里,二人在網球場上揮拍運動的幸福瞬間。
打康樂棋:“今天你打得好,獎給你一塊糖吃”
晚年的宋慶齡經常生病,甚至臥床不起。打康樂棋是唯一且較為適合于宋慶齡在當時放松身心的運動項目。康樂棋的游戲規則與臺球相似。兩人或四人分組對壘,每人一支桿。有一個白色的棋子稱作“老子兒”。四個人按順序上陣,用桿的一端擊打白棋“老子兒”。“老子兒”將其他的棋子撞擊到棋盤的圓洞內,即得分;“老子兒”掉入洞內,則受罰。宋慶齡常常和工作人員分成兩組對壘,還特意在自己用慣的木桿手柄上纏了塑料膠帶以示區別。當自己一方獲勝時,宋慶齡會像孩子一樣開心。有時,宋慶齡還會風趣地寫一張小字條給自己的搭檔:“今天你打得好,獎給你一塊糖吃。”為了能讓宋慶齡多一些鍛煉,工作人員非常樂意陪伴宋慶齡打康樂棋。1971年春節期間,1月27日正巧是宋慶齡的生日。這一天,秘書張玨照常記錄下宋慶齡的作息情況,其中寫道:“上午,宋慶齡興致勃勃和工作人員一起打康樂棋。”可是,運動雖好,繁忙的工作往往只能讓這一樂事落空。
刺繡和編織:“沒有什么比這更能使人放松的了”
宋慶齡的刺繡和編織本領,源自9歲時母親倪珪貞的嚴教。《宋慶齡》一書記載:“倪珪貞渴望女兒們精通這項技能,她請了個受過教育且能斷文識字的寡婦教女兒們。調皮的大姐沒能堅持下來,慶齡卻慢慢喜歡上了刺繡,直到晚年,她還不時地繡些小品作為消遣,也作為修身養性的好方法。”20世紀30年代,潞商(山西晉商的先驅)“天佑號”經營的絨線因質量好、價格低、品種多而名滿北平。后來,宋慶齡在北京時,只要有閑暇就會前往選購“天佑號”的絨線,親手刺繡、編織。1951年,宋慶齡當選為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宋慶齡與周恩來、鄧穎超等國家領導人時常派工作人員到“天佑號”購買絨線,給北京多家福利院的孤殘兒童編織毛衣。宋慶齡習慣在凌晨辦公,再加上患有風濕性關節炎,晚年經常腿疼。為了避免受涼,宋慶齡因陋就簡找來綠色、棕色等幾種不同顏色的舊毛線,自己拼織成了一副毛線護腿。
新中國成立初期,宋慶齡委托德國友人王安娜為自己購買了一臺織布機。工作之余,宋慶齡和王安娜以織布為樂。宋慶齡還專門作了紡織筆記,研究織布機的構造。面對惱人的病痛、繁重的工作以及生活中的煩心事,用織機紡織讓宋慶齡感到放松和快樂。在宋慶齡的影響下,王安娜也開始學習紡織,宋慶齡獲知后相當開心。1950年7月,宋慶齡致函王安娜:“你終于也開始織東西了,我真高興得難以言表。沒有什么比這更能使人放松的了,因為它需要集中精力,所有的煩惱就都忘了。我的織機在別墅里,白天或晚上你隨時可以過來,在那兒干活。不過我將把它搬到新辦公室的會客室里去,這樣我們大家都可以用了。所以每一樣技術都要學,再教給姑娘們。”
1972年1月2日,宋慶齡在北京寓所宴請美籍日本友人有吉幸治。有吉幸治在宋慶齡的影響下,一直為美中友誼艱苦工作,曾面臨巨大困難并遭受刁難,是宋慶齡為其解了燃眉之急。宋慶齡評價有吉幸治是“一個為中國的事業奮斗的忠誠無畏的戰士”。宴請當日,有吉幸治贈送給宋慶齡兩打產自夏威夷的安多利恒花。宋慶齡將安多利恒花視為二人深厚友誼的象征,希望花朵能夠永不凋零。宋慶齡原打算將拍攝的安多利恒花照片制成漂亮的賀年卡,后因印刷費用太貴而作罷。在宋慶齡的提議下,保姆李燕娥與她共同細致地完成刺繡作品《安多利恒花》并掛在床頭,用來欣賞和永久紀念。
烹飪:“那是很開心的,而且可以幫助你忘卻一切”
宋慶齡喜歡烹飪。她的母親把做美國飯的竅門和樂趣都傳給了她,使得她在漫長而卓越的一生中,有時會系上圍裙,照著國外朋友寄來的新食譜嘗試烹飪。宴請來訪的外國朋友時,宋慶齡會出人意料地自己下廚去做些“家常菜”款待他們,給人以賓至如歸的溫馨。有兩張1977年5月4日宋慶齡手書的食品清單,上面分別寫有葷菜和蔬菜的食材名稱。宋慶齡在寓所招待客人時,會親自把關宴請菜單,并根據客人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整。在這兩張清單上,不易消化和不能吃的食材被特意標注,體現了宋慶齡的細心和對客人無微不至的關懷。
在宋慶齡那里,中國菜譜還可用于外交。1956年8月14日至23日,宋慶齡到印度尼西亞訪問。回國后,宋慶齡到處尋找英文版的中國菜譜,準備送給當時印度尼西亞總理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的夫人去試做。9月17日,沒有找到菜譜的宋慶齡寫信給愛潑斯坦:“請轉托邱茉莉替我買一本質量好的中國烹飪書(英文),送給(印尼)總理夫人,這是她特別要求的。他們夫婦倆特別喜歡中國菜。”邱茉莉為這件事幫上了忙,宋慶齡很高興,特地寫信道謝:“從心底里感謝你幫助我找到了這些難得的食譜。相信‘阿里大媽’收到后會不知有多高興,因為他們在中國訪問時始終沒有找到,而他們夫婦都喜歡中國菜。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夫婦在印度尼西亞被人民稱作‘阿里伯伯’和‘阿里大媽’,因為人民熱愛他們……”
一般情況下,宋慶齡是不收禮物的,但菜譜是例外。1976年4月,宋慶齡致信愛潑斯坦:“我現在又要麻煩你把附上的信件轉寄給那位慷慨地把那本又大又漂亮的菜譜送給我的人,因為我不知道她的姓名和地址。我盼望著再見到這張美麗的蘋果臉。”1948年4月,宋慶齡致信王安娜:“很高興知道你想早一天來我廚房比試一下你的手藝。那是很開心的,而且可以幫助你忘卻一切。但是你必須在前一天告訴我要做什么菜,以便把原料準備好。”1956年,宋慶齡邀請“也是位好廚師”的邱茉莉:“等我從這些經常不斷的頭疼事(身體上的和精神上的)中解放出來,邱茉莉和我必須在廚房里碰一次頭,試驗我們的各種菜譜。”
宋慶齡在讀書
養小動物,尤其喜愛貓咪和鴿子
宋慶齡喜愛小動物,養過的小動物有羊、狗、貓、鵝、兔等。其中,宋慶齡最喜愛貓咪和鴿子。早在20世紀40年代,宋慶齡就曾在重慶的寓所養過貓。20世紀70年代,宋慶齡在上海的淮海路寓所,曾先后養過四只貓。它們分別是:黑白奶牛貓“彼得金”,碧眼波斯貓“珍妮”“湯咪”,以及不請自來的黃色虎斑貓“來賓”。其中,善解人意的“彼得金”是宋慶齡的最愛。每當宋慶齡外出歸來,只要汽車開到大門口按三聲喇叭,“彼得金”就會飛快地跑到扶梯入口處,迎接主人的歸來。宋慶齡在家時,不論是辦公、休息還是用餐,它總是緊隨身旁貼心陪伴。宋慶齡只要坐在藤椅上曬太陽,黏人的“彼得金”就會縱身一跳坐到宋慶齡的膝蓋上搖頭擺尾,伸出前爪要和宋慶齡“把手言歡”。宋慶齡示意要扇子、拖鞋,它也心領神會立即銜來。當年,宋慶齡充滿愛意懷抱貓咪的珍貴照片成為這段溫馨時光的最好見證。
1954年,兩只鴿子停落到宋慶齡北京方巾巷住宅的屋頂上,寓所工作人員收養了它們。幾天后,宋慶齡從上海返回北京,工作人員向宋慶齡報告了這件事。宋慶齡很驚喜,讓工作人員準備鴿舍,為鴿子們建立溫暖的“家”。宋慶齡喜歡用面包皮配上碎的綠豆,放到點心盒里,親自拿去喂鴿子。每當宋慶齡吹起口哨,鴿子們便應聲飛來,落在宋慶齡的周圍安心地進食。后來,宋慶齡養的鴿子一天比一天多,有從市場上買回來的,也有來自外國友人的贈送。1956年10月11日,宋慶齡在上海寓所親切接待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時,蘇加諾總統就贈送給宋慶齡一對象征和平的純白鴿子。
音樂:“我喜歡音調優美的音樂”
宋慶齡喜愛音樂,尤其愛彈鋼琴,直到80歲高齡還經常彈奏。這一興趣愛好,同樣源自她母親倪珪貞的教導。在一天辛勤工作之余,宋慶齡常常會在臥室里一面彈鋼琴一面哼著小時候聽父親唱的一些歌曲。多少年來,宋慶齡一直保存著父親留下來的歌曲書,其中有《納什維爾第一衛理公會圣公會教堂青年贊美詩集》《合唱及獨唱歌曲集》等。但是,宋慶齡極少在公眾面前彈琴。日本友人梅屋莊吉的女兒岡本梅子曾回憶:1914年夏天,宋慶齡和孫中山在日本友人梅屋莊吉家中參加一個晚間聚會,“在吃完晚飯后,大家都去了客廳,我彈奏鋼琴,母親拉小提琴,宋慶齡也彈奏了鋼琴,并演唱了非常動聽的女高音唱段。在整個演唱的這段時間里,孫中山先生一直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宋慶齡……”
宋慶齡喜歡音樂,還收藏有很多唱片。這從宋慶齡給友人的信中可略知一二。1951年6月,宋慶齡給王安娜的信中寫道:“至于唱片,如果你能幫我挑一些好的,包括一些秧歌舞唱片,我真的會非常感謝。我喜歡音調優美的音樂。有一張秧歌舞唱片我非常喜歡,但名字忘了。請設法為我買以下的外國唱片:《啊,甜蜜神秘的生活》《可憐的蝴蝶》《我想過一個白色的圣誕節》《晚安》以及寶拉·納格瑞唱的所有的歌曲。還有施特勞斯的唱片,名為《當我們年輕的時候》和《漫漫鄉間路》。”
特別鐘情收藏繡品和瓷器
宋慶齡喜歡收藏,特別鐘情繡品和瓷器。在父母親贈送給她的陪嫁品中,有一件蘇繡的“百子圖”被面。這是一件蘇繡精品,果綠色的緞面上栩栩如生地描繪了100個神態各異的男孩。在陳炯明制造的“炮轟總統府”事件中,宋慶齡為掩護孫中山突圍而不幸流產,從此喪失了生育能力。這份繡品飽含父母深情的祝福,宋慶齡一直珍藏在身邊,成為最溫暖的寄托和陪伴。1963年4月1日,宋慶齡自北京前海西沿搬遷至后海寓所。為慶賀宋慶齡喬遷,周恩來和鄧穎超將一組以描繪四季花鳥為內容的湘繡四扇屏贈送給宋慶齡。湘繡是湖南地區的代表性刺繡,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宋慶齡非常喜歡這份禮物,一直將它掛在住宅主樓一層的墻上。
20世紀50年代初,宋慶齡常和外國友人一起逛北京古玩市場。在瓷器中,宋慶齡最喜歡青花瓷。在上海的寓所中,就集中擺放了一批宋慶齡收藏的青花瓷。1961年,相交30多年的新西蘭老友路易·艾黎曾賦詩,借青花瓷歌詠宋慶齡的品格:“此物君宜之,青花白地瓷。錚錚鳴勁骨,落落繪靈姿。壯節平生愿,為民肝膽癡。域中喜俊杰,明日發遐思。于世有慧音,女中卓卓人。……”
畫畫:源自對生活的細致體察和對美的真諦的感悟
宋慶齡喜歡畫畫,現存宋慶齡的水彩畫有40多幅,大都以花卉題材為主,如月季花、勿忘我等。2003年10月,北京宋慶齡故居館藏的宋慶齡繪畫作品《小雞》,在北京國家博物館的“華夏情——名人名家書畫展”上展出。五只小雞通體純凈鵝黃,紅色雞嘴醒目明亮,黑色小眼簡潔明了。其中一只小雞的雞爪,她還不忘添加黑色爪紋,以刻畫成長的印痕,稚嫩可愛且鮮活靈動的小雞躍然紙上。宋慶齡還曾親自為孩子們精心繪制賀年卡片,藍白色的花朵錯落有致,亭亭玉立,正上方清秀的英文“Thinking of you”飄逸雋永,整個畫面洋溢著溫暖深情和美好期許。藝術源于生活,源于自然。宋慶齡沒有專門學習過繪畫,但她能把對生活的細致體察和對美的真諦感悟,用自己獨到的理解加以表達和詮釋。有學者認為,宋慶齡繪畫作品有一種清純自然的氣息,偉大的人格魅力賦予了宋慶齡畫作獨特的人文內涵和高雅品位。
閱讀:一個無書不讀的人
宋慶齡一生喜歡讀書。愛潑斯坦曾說,宋慶齡是一個無書不讀的人。在波特溫學校讀書時的宋慶齡,就經常到學校對面的鎮圖書館去借書。據當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回憶:“她是一個害羞、漂亮的姑娘,書讀得很多很廣。她經常選擇一些非常嚴肅的書來讀。這些書像她這樣年齡的女孩通常是不讀的。”圖書館館長也發現,“這個嚴肅的姑娘”,貪婪地閱讀成年人讀的小說、傳記和歷史等等。這些書“遠遠超出她那個年齡的普通姑娘的口味”。
宋慶齡也喜歡收藏書。宋慶齡故居里的藏書,跟隨宋慶齡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其中有很多中外圖書今天已經絕版。僅在宋慶齡上海故居,就有藏書4900多冊,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哲學等12大類。除中文圖書外,還有英、法、日等17種文字的圖書。其中,很多書出版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年代最早的是1811年出版的英文版的文學書——《弗羅麗達的故事》。在宋慶齡經常閱讀的書里,還有1891年出版的英文著作《兒童心理研究》。1950年我國出版的幾種俄文中譯本兒童心理學著作和其他兒童教育參考書也經常擺放在案頭。腹有詩書氣自華,宋慶齡專注于閱讀時的柔美神情,給人以寧靜致遠的力量。
宋慶齡不僅自己愛閱讀,還關心工作人員的學習。宋慶齡的生活秘書周和康在回憶文章中提及:“最令我們感動的是,在緊張的工作中,首長(宋慶齡)常要抽出一些時間,仔細詢問我們的工作、學習、思想、生活情況,勉勵我們努力學習,好好工作。她曾分送給我們每人一套《毛澤東選集》《魯迅全集》《孫中山選集》和《宋慶齡選集》等書。”
本文為《黨史博覽》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