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著名演員馬麗繼續為宣傳電影《水餃皇后》跑路演。在與長沙站的觀眾互動時,馬麗突然情緒崩潰,流著淚講述了自己和老公、沈騰與太太這兩家人所遭受的長達10年的網暴,以至于她和沈騰都不敢與各自的家人公開出去玩。
馬麗說,這些年來,從電影《夏洛特煩惱》開始,有很多很多“特殊的一些人群”,會傷害到沈騰的家人和她的家人,“我們甚至都不可以和家人公開地一起出去游玩。
馬麗參加電影《水餃皇后》路演
我們也是正常的夫妻,我們不可以公開露面,(因為)會遭到謾罵。我覺得我們的家人所遭受到的網暴,這10年來,他們承受了太大太大的壓力了?!?/p>
馬麗稱和家人承受太大壓力
馬麗也當眾向自己的老公和沈騰的太太表示感謝,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她和沈騰不可能完成這么多部合作的作品。
馬麗崩潰哭訴
馬麗懇請大家:“喜歡我們的作品就好,不要去干涉我們的生活,我們真的壓力很大。因為我覺得那樣的心態是不對的,我們要給彼此一個創作的空間。如果再那樣網暴我們的家人,我們是會出來保護他們的。我也會崩潰,我覺得最壞的影響可能就是我們就不再合作了,因為我不想那樣的聲音傷害到我們彼此的家人?!?/p>
馬麗稱最壞的影響是不再與沈騰合作
馬麗希望影迷們可以只關注她和沈騰的作品,大家以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陪著演員一起往下走,“走10年、20年、80年,我說了我希望演到80歲,我也希望和你們一起走到80歲,但是一起走下去是需要你們正向的鼓勵和你們換位思考,要考慮到我們的感受。好嗎?謝謝你們?!?/p>
作為中國喜劇領域的“頭部演員”,沈騰、馬麗在十幾年前結緣于話劇舞臺,是“開心麻花”的當家臺柱。
二人合作默契又出彩,一路從話劇轉戰央視春晚,又在電影領域開疆辟土,直至成為中國票房最高男演員和中國票房最高女演員。
這些年來,當很多觀眾“臣服”于“沈馬組合”在作品中的“神合作”時,也有一些馬麗所說的“特殊人群”,因為個人執念對沈騰和馬麗的個人生活投以過度關注,最終導致馬麗此次的情緒崩潰。
延伸閱讀:
電影《水餃皇后》正在熱映,并保持五一檔新片票房首位。5月3日,劇組在與長沙站的觀眾互動時,主演馬麗突然情緒崩潰,流著淚講述自己和丈夫、沈騰與妻子這兩家人遭受了長達10年的網暴,以至于她和沈騰都不敢與各自家人公開出行。
馬麗說,這些年從《夏洛特煩惱》開始,有很多“特殊的一些人群”,會傷害到沈騰的家人和她的家人,“我們甚至都不可以和家人公開地一起出去游玩。我們也是正常的夫妻,我們不可以公開露面,(因為)會遭到謾罵。我覺得我們的家人所遭受到的網暴,這10年來,他們承受了太大太大的壓力了。”
馬麗當眾向自己的老公和沈騰的太太表示感謝,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她和沈騰不可能完成這么多部合作的作品。
馬麗在路演時發聲
馬麗同時懇請大家:“喜歡我們的作品就好,不要去干涉我們的生活,我們真的壓力很大。因為我覺得那樣的心態是不對的,我們要給彼此一個創作的空間。如果再那樣網暴我們的家人,我們是會出來保護他們的。我也會崩潰,我覺得最壞的影響可能就是我們就不再合作了,因為我不想那樣的聲音傷害到我們彼此的家人?!?/p>
馬麗的這番哭訴一度沖上熱搜第一,直指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病態嗑CP現象。
“CP”原指搭檔、組合。一些影視作品中的角色組合,因為映射了美好的情感關系,受到觀眾喜愛,這本無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但近年來,隨著網絡社交占據越來越人的生活空間,嗑CP之風日漸盛行。部分網友甚至將虛擬作品中的情感關系強行投射到演員的真實人生,不僅模糊了藝術與生活的邊界,還演變為對相關藝人及其家人的暴力。
事實上,病態“嗑CP”現象實為是當下娛樂工業中值得警惕的傾向。當觀眾對于角色CP寄予美好期待,在資本與流量驅動的娛樂產業,便會有一套流水線式的操作加劇“造夢陷阱”,刻意通過剪輯、花絮、營銷炒作CP的曖昧感,以“眼神拉絲”“同框即撒糖”甚至偽造互動細節等手段,利用觀眾的代入感收割流量。
比如,如今一部現偶、古偶上線,劇方“營業”已是營銷的常規操作,通過“掃樓”、直播、上綜藝等,有意無意制造明星互動的“糖點”,并通過社交平臺斷章取義制造話題,導致觀眾陷入“集體幻覺”,誤以為角色情感真實存在,進而將觀眾對美好關系的想象轉化為消費行為。
微博開設CP超話
而社交平臺通過算法推薦CP相關內容、開設CP超話等方式,進一步“固粉”,強化角色CP、模糊現實與作品的邊界,甚至刻意制造話題熱度,縱容隱私泄露、惡意P圖、散布謠言等行為的滋生。
正是在娛樂工業化的資本推手和平臺算法的流量助推下,部分極端CP粉由此誕生。他們不僅用角色濾鏡代入演員真實人生,更試圖以虛擬關系綁架藝人,在線下追私、扒隱私后,因藝人現實中的婚戀與預期不符,轉而網暴相關人士及其配偶。此次馬麗選擇直接發聲,可見已對此類惡性行為不勝其擾。
殊不知,病態“嗑CP”傷害的絕不僅限于相關藝人。隨著平臺算法通過“協同過濾”使觀眾陷入信息繭房、困于數據囚籠與認知窄化,一個普通網民的社交主頁會漸漸被大量CP二創、緋聞推測充斥。于是,虛擬與現實的界限被徹底混淆,他或她不再關心相關作品質量,而是沉迷于“摳糖”,尋找所謂戀愛證據,自己則淪為“工業糖精”的成癮者、“娛樂至死”的施暴者與受害人。
當馬麗口中的“一些特殊人群”在深夜反復刷新CP話題時,或許該停下來自問:究竟是資本編程了他們的偏激欲望,還是自己選擇了這場狂歡?明星不是紙片人,他們的生活不應成為大眾的情感輿論場、娛樂狂歡場。
須知,病態嗑CP的本質,是互聯網社交時代被技術異化、資本操控、泛娛樂化“共謀”的精神癥候。當個體在娛樂至死氛圍中失去構建真實關系的能力,當資本利用人性弱點轉化為盈利工具,當算法不斷喂養人性中的陰暗需求——我們或許都該警惕:那個在屏幕前為虛擬愛情流淚的自己,能否明晰現實生活與虛擬空間的邊界?
娛樂工業流水線的糖,永遠無法治愈現實情感的貧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