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09.9億元,同比下降0.3%,,降幅較2024年全年收窄3.0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同比降幅收窄的原因是什么?結構上如何表現?后續走勢如何看?
量價拆分,生產韌性是工企盈利降幅收窄的主因
從量、價、利潤率三因素拆分來看,代表“量”的指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較去年全年的5.80%提升至5.90%,工業生產呈現韌性;代表“價”的PPI同比仍在-2.20%,與去年全年持平;主要拖累來自營業收入利潤率,1-2月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錄得4.53%,較前值季節性回落0.86個百分點,同時也是近年同期除2020年外的最低值。整體來看,量的韌性是工業企業盈利降幅收窄的主因,但當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仍制約著PPI及利潤率的修復彈性,疊加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進一步回升仍需政策的加力支持。
行業表現,“兩新”政策效果繼續顯現
從大類看,2025年1-2月,采礦業、制造業、公用事業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5.2%、4.8%、13.5%。上游采礦業和原材料制造業中,受傳統能源需求持續減弱,黑色系表現一般,而在新能源產業國內外市場需求增加帶動相關產品價格上漲的背景下,有色系表現亮眼。中游裝備制造中,與科技創新相關的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行業利潤增速較高,受益于大規模設備更新、汽車置換更新補貼等“兩新”相關政策帶動,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行業、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6.0%、5.9%、11.7%,共同帶動裝備制造業利潤由降轉增。下游消費制造中,整體亮點不多,農副食品加工、紡織利潤增速較高。公用事業板塊,受益于開年工業生產節奏較快,電熱、燃氣行業利潤增速也較高。
庫存小幅上行,開啟補庫周期?
從庫存周期看,2023年7月庫存周期見底,進入新一輪的補庫周期,本輪補庫周期中補庫的斜率明顯低于此前幾輪補庫周期,且在2023年四季度、2024年三四季度出現了兩輪回踩,背后是企業盈利預期較低下企業補庫的意愿不足。2025年1-2月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增速為4.2%,較去年全年的3.3%有所回升,主要系企業為應對旺季需求提前備貨的影響,工業企業呈現季節性補庫。向后看,在關稅壓力進一步顯現情況下,如果能看到穩增長、擴內需政策進一步釋放帶動總需求的改善,或預示著主動補庫周期的再啟程;但當前價格信號仍偏弱,PPI同比持續負增仍持續拖累企業盈利、抑制企業補庫意愿,雖然PPI降幅收窄的趨勢或帶來邊際改善的力量,但短期來看全面回升或仍有壓力。
投資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在投資前請投資者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基金凈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現虧損.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一定盈利, 也不保證最低收益.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未來業績表現。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