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澤連斯基公開承認“烏克蘭沒錢養軍隊”。而在他身后不僅是空空如也的國庫,更是前線士兵的工資欠發清單和庫爾斯克地區被俄軍合圍的戰場慘狀。這場持續數年的沖突,烏克蘭軍隊規模膨脹至三倍,預算卻連士兵的基本工資都難以支付,而澤連斯基的解決方案竟是向歐洲喊話“打錢”。
軍隊的困境已從裝備短缺蔓延至人力崩潰。2024年底,烏軍第82空降突擊旅在庫爾斯克地區被俄軍包圍,盡管澤連斯基堅稱“未被包圍”,但該旅副司令帕維爾·亞茲洛夫茨基因“成功突圍”獲頒勛章,側面印證了戰場劣勢。
更嚴峻的是逃兵問題:據前線士兵透露,某機械化旅在2個月內逃兵率達17%,指揮官不得不允許士兵用手機與家人聯系以穩定情緒,反而導致部隊位置頻繁暴露。而澤連斯基聲稱軍隊需要“休息與輪換”,實則是因為許多部隊已連續作戰18個月未獲休整。
澤連斯基將歐洲視為救命稻草,但現實足夠殘酷。3月20日歐盟峰會上,他開口索要50億歐元軍援,卻被德國以“優先重建本國軍工”為由砍至12億。更諷刺的是,歐洲多國已開始私下與俄羅斯談判能源合作。
盡管2月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回升至67%,但這是用“戰爭總統”人設換來的泡沫。隨著美軍援助中斷、歐洲態度游移,澤連斯基的執政根基正在松動。
3月初,其親信被曝在波蘭購置房產,引發“逃亡計劃”猜測:雖無實錘,但足以說明內外信任危機。更致命的是,他試圖用“核武化”議題轉移矛盾,卻被美國高官格雷內爾直接打臉:“烏克蘭從未合法擁有核武器”。
烏克蘭的出路已清晰可見:其一,接受俄方條件進行領土談判,但澤連斯基若妥協必然下臺;其二,歐美突然恢復大規模援助,但這種可能性隨著特朗普連任逼近趨近于零;其三,陷入長期低強度消耗,直至國家經濟徹底崩潰。目前最可能的劇本是第三種:俄軍放緩進攻節奏,用能源牌分化歐洲;烏克蘭則靠零星軍援維持基本防線,直到某個臨界點引發內部政權更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