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作為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配套活動之一,“非虛構影像論壇——網聚真實的力量”論壇在蓉舉行。
論壇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四川省廣播電視局、四川廣播電視臺指導,廣電新視點中心、四川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主辦,中國紀錄片網、短劇新視點具體承辦,視聽中國協辦,中國視聽大數據(CVB)提供數據支持。
來自中宣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網絡視聽協會、中廣聯合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四川省廣播電視局、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四川省廣播電視臺等有關部門、協會組織、地方政府的相關負責人,以及相關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們共同出席。活動由廣電新視點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紀錄片網總編輯張延利主持。
(一)
“近年來紀實影像作品以其真實的力量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是播出時長漲幅最大、觀眾規模增長最快的節目類型。”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副司長劉曉東 表示,紀錄片與國家、時代、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以繁榮之勢正在成為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
劉曉東進一步談到,在未來創作方向上應聚焦5個中國。信仰中國,銘記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發展史奮斗史,傳承黨的紅色基因,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文化中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傳承文化基因,構筑文化自信;行進中國,展現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發展建設的巨大成就,闊步前行的萬千氣象,激勵人民為偉大的事業自強不息,奮斗不止;山河中國,描繪大美山川生態文明,激發家國之情、鄉土之戀,用好山好水好風光,讓人們對這片土地走得更近,愛的更加深沉;人物中國,記住那些為民族為國家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物,讓人們銘記先賢,崇敬先賢,用豐碑的力量滋養精神,培育時代新人。
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副會長陶嘉慶表示,“非虛構影像”作為一種受媒體融合影響而產生的新文藝形式,既有傳統紀實影像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為時代立傳、為歷史留影、為人民抒懷”的初心使命,也具備公共價值、創新技術等新型基因,在互聯網的沃壤中,已成長為了頗具亮點特色的網絡節目形態。
“非虛構,從概念本身而言,是基于真實故事展開的影像記錄與內容創作活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范宗釵談到,“非虛構+”模式正憑借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藝術表達和溫暖的人文情懷,呼應著大眾的精神需求,涵養著良好的傳播生態,重塑著紀錄片的品牌價值。未來可從深度挖掘內容價值、創新創作模式、深化產業價值、加強協同合作等方面努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邁向新的高峰。
近年來四川省紀錄片創作迎來大好發展。四川省廣播電視局二級巡視員馮梅表示,四川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厚重的文化資源和自然人文景色,為新時代文化傳播提供了豐厚的土壤,未來將進一步發揮巴蜀文化的資源優勢,主動融入大視聽。她表示,當前四川全省廣電系統持續做大做強“一平臺、三品牌”戰略,即以“視聽四川”平臺統領廣電視聽工作,構建“大視聽”傳播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以“百部川揚”“神秘蜀韻”“拍在四川”為支點,加快構建“視聽四川”新型傳播服務體系,四川的重大文藝扶持項目,歷史文化主題精品創作扶持、精品獎勵等優惠政策,也將繼續為創作者提供沃土,努力做好中國式現代化四川篇章的廣電答卷。
在論壇的“主旨發言”環節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副院長滕勇發布CVB數據解讀。
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統計,在電視大屏端,全國衛視頻道紀錄片播出時長占比連續三年保持在12%左右,成為各衛視頻道內容供給的重要力量,2024年紀錄片戶均收視時長同比上漲6.7%,達到近三年最高,紀錄片內容吸引力穩步提升。網絡視聽平臺對紀錄片內容精心布局,上新紀錄片傳播效果好。全媒體條件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形成傳播合力,助力優秀紀錄片實現破圈傳播,在大屏小屏均取得優異收視成績。此外,中外合拍、海外引進作品播出量增加,進一步凸顯紀錄片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價值。品牌投資紀錄片成為新增長點,在內容共創、營銷宣傳、品牌賦能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二)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黨委委員、副臺長季建南發布年度紀錄片片單。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江蘇方面將重點打造《沒有硝煙的戰場:中國對日戰犯審判》《張純如》等紀錄片;籌劃“影響世界的中國人”系列人物紀錄片《錢偉長》《吳健雄》等;推出美食題材紀錄片《蘇食生活》、微紀錄片《非遺有新人》第四季“節慶季”、紀實節目《出圈了!長江》;由江蘇臺和重慶臺、美國A+E電視網聯合制作的紀錄片《滾滾長江》,和英國雄獅公司聯合制作“神遇”系列紀錄片第一部《當蘇格拉底遇上孔子》,和華納兄弟探索集團等多家國際傳媒機構共同策劃制作的紀錄片《漢字王國》等作品,都將陸續與觀眾見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編室綜合頻道編輯部副主任陳萬利分享了央視綜合頻道的創新之路。他介紹說,2022年以來CCTV-1把18:20檔、22:30檔這兩個重要時段作為以紀錄片為主的創新精品節目時段,進行重點開發、著力打造。在內容創作方面,頻道堅持守正創新、打造精品IP集群,通過首播自制創新性精品紀錄片《尋古中國》《農耕探文明》《文脈春秋》《大國基石》等,和薈萃播出一批總臺其他節目中心制作的精品紀錄片,將CCTV-1的黃金時段有效向前向后拓展,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匠心傳承初心,影像鐫刻記憶。四川廣播電視臺首席導演、國家一級導演高松發布了四川電視臺2025年紀錄片片單。聚焦蜀道傳奇故事的《蜀道》;講述程夫人勉夫教子,再現蘇門家風的《蘇門清風》;講述揭秘三星堆文明發源發展故事的中法合拍紀錄片《三星堆,古老的城市》;聚焦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四川稻城皮洛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看見皮洛》;面向全球,以多語種、多渠道,通過微記錄方式呈現藏族手工藝者精湛技藝的《指尖上的香巴拉》;通過個體鮮活故事、壯美風光、獨特民俗,以小見大展現“兩山論”在青藏高原實踐成果的《依河而生》(第二季);以樹的經歷照見歷史,凸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樹說綠水青山》;完整記錄大熊貓福寶回國后在神樹坪基地幸福生活現狀的《我們的福寶》。
資深紀錄片制作人李東珅結合自身創作經歷表示,紀錄片的力量來自真實。這種真實是對于事物本質的探尋,是觀點的真實,而不是所謂形式真實。在他看來,影像形式本身承載不了探索真實的使命,真實和虛假更多取決于創作者的態度,只有對拍攝對象和內容有深刻了解的創作者,才可能做出真實的內容。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雅欣結合《布達拉宮》的實踐,分享主題為“新質生產力如何賦能創作”的思考。在她看來,新質生產力是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具備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先進生產力形態。她表示,《布達拉宮》通過“產學研用”四維協同模式,以“應用”實踐打通創新鏈最后一公里,實現了新質生產力在文化領域的多維度躍升。
國家地理品牌內容與商務總監王雁以《秘境貴州》為例,分享了紀錄片助力文旅國際傳播的做法經驗。她總結到,未來文旅紀錄片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升華提高:一是從目的地推介升維為生活方式的輸出,二是從對觀眾的單向傳播轉變為與用戶的共創敘事,三是從帶動當地的旅游經濟轉變為打造地方價值共同體,
活動現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信息中心推出紀錄片《跟著科學家去旅行》第三集《天山回響》發布儀式。
(三)
中國科學院院士、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劉嘉麒表示,在節目中,科學家是去做科研工作,是直接深入到大自然中去獲得第一手資料;其次,跟著科學家一起去的同伴和學生,能在過程中了解學習到有關科學知識;最后,通過節目的傳播,能讓更多的觀眾了解到自然之美、科學之美,吸引更多人走進大自然。
由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廣電總局信息中心、廣電總局規劃院、廣電新視點中心聯合五洲傳播中心、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央視頻)、湖南廣播影視集團、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央視網、愛奇藝、快手,共同發起“跟著微短劇學榜樣”創作計劃,在論壇上正式啟動。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副臺長徐蓉作為平臺代表致辭。她表示,微短劇作為“移動的電影”,正以不可阻擋的態勢重塑著文化消費的版圖。在這場變革中,湖南廣電戰略布局構建微短劇的“芒果生態,價值堅守以光影書寫青春、關照現實等方面發力,持續在微短劇這片沃土上深耕細作。
據悉,計劃將“非虛構微短劇”這一形式創新與主流價值深度融合,通過設立“新時代榜樣選題庫”,成立專家指導委員會,2025年創作一批視角平實、表達質樸、情感真摯和事例鮮活的正能量微短劇。并通過建立全媒體傳播矩陣和長效運營機制,推動微短劇逐步走向內容價值、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三位統一,共同打造新時代主流價值傳播的創新范式。
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音視頻辦主任、副研究員呂帆對“跟著微短劇學榜樣”進行解讀。他對此類型微短劇的創作生產提出五方面建議:榜樣故事應“有模有樣”,榜樣人物應“有容有貌”,榜樣類型應“有立有破”,榜樣敘事應“三情共鳴”,榜樣效果應“熱在屏外”。
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楊乘虎教授發布題為《破立新局:非虛構影像的品牌影響與商業價值》的研究報告。報告通過對行業的調研分析,發現近年來,紀錄片逐漸成為企業品牌傳播的重要載體。從地方美食到國際品牌,紀錄片通過真實敘事與文化深挖,助力企業突破傳統廣告的局限,實現品牌價值的躍升,成為一種新興現象。
在隨后的圓桌對話上,廣東衛視副總監,《老廣的味道》監制、總撰稿王世軍,愛奇藝紀錄片中心總監寧玉琪,騰訊在線黑曜石工作室負責人朱樂賢,嗶哩嗶哩紀錄片內容總監張昊,光明日報文藝部影視評論副主編、高級編輯李蕾,優酷紀錄片總經理韓蕓,圍繞“非虛構影像的品牌影響與商業價值”主題,結合自身經驗思考,分享了各自觀點、最新探索以及對行業未來的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