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明清兩個朝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文化古跡很多,早在北平解放前,毛主席就說過要保護故宮的必要性,所以才多次和傅作義談判,希望和平解放北平。
北平解放后,保護北京的文化古跡一直是重點問題,毛主席曾說過,故宮是有重大文化價值的古跡,要當成一個紀律性問題。
據周恩來說,1949年在即將進入北京之際,周總理與偉人就曾探討過“趕考對”,曾勸說毛主席去故宮辦公。
偉人做出不入故宮的決定,根源在于故宮承載著封建制度的印記,是封建統治的象征。在偉人的觀念里,它所代表的舊秩序已然成為過去,共產黨人要開啟全新的模式。
偉人曾提出“掃清屋子再請客”的主張,一方面是指堅決不承認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以此捍衛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另一方面,也蘊含著徹底廢除封建枷鎖的深刻寓意,要將國家從封建殘余的束縛中完全解放出來。
而且,偉人始終堅定地認為故宮屬于人民。他一直積極主張把故宮歸還給人民,讓廣大勞動人民在辛勤勞作之余,能夠擁有一處休閑游玩的好去處,使故宮成為人民共享的文化場所。
偉人時刻心系人民,并非偶然與個別之舉。在西湖進行《憲法》起草工作期間,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偉人游覽了西湖。然而,游覽過程中,偉人注意到西湖周邊墳墓眾多。他當即指出,這些達官貴人在生前盡享榮華富貴,死后卻依舊占據著如此優美的地方。
于是,偉人隨即安排人員開展大規模移墓行動,讓這些逝者“去過集體生活”。之后,偉人再次強調,像西湖這般景色宜人的地方,理應成為勞動人民休息與游覽的專屬空間,體現出對人民權益的尊重與關懷。
從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偉人具備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這正是當初有人提議讓偉人在故宮辦公,卻被他果斷拒絕的重要原因。
1954年4月,毛主席第一次來到故宮,但是并沒有進去故宮,反而是拿個小板凳在故宮的城墻上坐了一會,始終沒有走進去過。有人問過毛主席,為什么不進去故宮呢,毛主席也沒有正面說過這個問題。
所以這就導致很多人開始胡亂猜測,說毛主席“八字不合”之類的迷信說法,其實都是子虛烏有,至于毛主席為什么不進故宮,筆者猜測大概有兩個原因。
第一,毛主席不喜歡大家喊他“萬歲”。一次他在武漢看報紙時,突然看到報紙上寫著“偉大的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他對衛士說:“你們為什么這樣說我,人哪有不死的。”毛主席覺得,他是人民的領袖,故宮是皇上住過的地方,所以他不進去,要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這也是毛主席的偉大之處。
第二,一說起故宮,其實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封建王朝,所以在毛主席心中同樣如此,故宮代表著封建王朝和剝削老百姓,封建皇權的象征,維持帝王統治的,現在新中國和以前的朝代不同,是歷史的變革,正如有人說的那樣“絕對不能走老路”。
所以毛主席以身作則,一輩子不進故宮。也有人說,毛主席是偉大的人民領袖,他深深明白,今天的勝利來之不易,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所以毛主席積極修建紀念碑等,紀念先烈,他不進故宮,也是對犧牲烈士的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