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撤退!12萬股民等來了證監會的嚴重警告!
3000億保險巨頭,自7月8日起開始60天退市倒計時!
這個消息一出,股民們立馬炸鍋了,苦等了兩個月,只等來了噩耗,這讓持倉的股民情何以堪?
貪心不足蛇吞象
天茂集團全名天茂實業集團,與A股那些上市公司一樣,天茂實業根本就沒有實體產業,而是賣保險的。
與其叫天茂,不如叫國華人壽更準確。
因為就天茂集團目前的狀況來看,其所有營收基本來自旗下控股的子公司,國華人壽。
但此時,天茂集團的12萬股民,正在倒計時中度日如年。
7月8日復牌當天,天茂的股票代碼前面被贅上“*ST”的字樣,這讓所有人心頭一沉。
而這也意味著,如果60天內還拿不出2024年年報,這家掌控3000億資產的保險集團,就會被強制退市。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
4月30日是年報截止日,天茂集團卻什么都沒交上去。
2024年的年報缺席,連同2025年的一季報也一并失蹤。
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連審計機構的“無法表示意見”報告都拿不出來。
一拖再拖,證監會終于出手了。
從5月份立案調查開始,按規定給了兩個60天的寬限期。
第一個60天白白過去了,7月8日開始,就是最后的60天。
而匯添富基金更是落井下石,在七月初就把天茂的估值,直接調到0.27元,相比停牌前2.74元的價格,縮水超過90%。
不僅如此,中證1000指數也把天茂踢出了成分股名單。
資本世界的淘汰,就是如此殘酷。
股民們的心情可想而知,人均持股3.76萬股,按現在的估值算,每人損失超過10萬元。
有人在股吧里哭訴:“本來想賺點小錢,沒想到把老本都搭進去了!”
天茂落得如此境地,還得從劉益謙說起。
這位號稱“法人股大王”的資本大佬,2024年的時候,在胡潤富豪榜上還有345億身家。
他通過新理益集團,從2001年開始買入“湖北中天”化工企業股份,到2002年底就成了第一大股東。
2004年公司改名天茂集團后,也是一直在化工和醫藥領域打轉,不溫不火。
而真正的轉折點,是出現在2015年。
那一年,天茂通過98.51億的定增,用72.4億買下國華人壽43.86%股權,又拿25.5億給國華增資。
2016年成功控股國華人壽后,劉益謙做了個更大膽決定:2018年全部剝離原有業務,專心做保險。
三年后,劉益謙就想讓天茂吸收合并國華人壽,想著成為A股第六家上市險企。
但這個計劃,卻在2020年突然夭折了。
現在回頭看,那可能是厄運的開始。
賠付暴增劉益謙賣家產
其實從數據報告,就能看出各種端倪。
2014到2019年,是營收的黃金期。
國華人壽凈利潤從14億漲到22億,貢獻了天茂97.58%的營收。
但好景不長,2020年開始,國華人壽的利潤就急轉直下,降到僅11.1億。
接下來的數據越發慘淡,2021年降到8.49億,2022年再降到4.84億。
到了2023年,情況徹底失控。
天茂虧損6.518億,國華人壽更是巨虧11.55億。
而2024年的業績預告顯示,還要繼續虧5到7.5億。
國華人壽到底出了什么問題?經營數據讓人觸目驚心。
保費收入連年下滑,而賠付支出卻暴增至218.22億。
這都是因為,國華人壽之前賣的,都是高收益理財險產品。
而現在由于產品的大量到期,必須要一一兌付。
與此同時,投資端也不爭氣,2023年投資收益75.66億,跌了24.3%。
其中485.84億投在信托計劃里,具體投向卻成了謎。
而企業的償付能力,也在持續惡化。
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只有84.78%,離100%的監管標準背道而馳。
其中還有個細節,也值得注意:
天茂2021到2023年的營收,分別是495.8億、496.2億、497億,三年幾乎一模一樣。
巧合的是,國華人壽各地的分公司,這幾年也因財務造假而頻頻被罰款。
再看股價的走勢,像是坐過山車一樣。
這種異常波動,真是讓人不得不多想。
面對這種困境,劉益謙開始了瘋狂自救。
他在天茂集團的家族持股超過60%,投資成本103.92億,但現在市值不到90億,賬面虧損14億。
再看長江證券的投資,那叫一個慘淡,2015年花100億買的14.72%股份,現在居然只值57億左右,真是虧大了。
而湖北國資也出手了,現已買下長江證券17.41%的股份,正虎視眈眈地盯著控制權。
缺錢的劉益謙別無他法,只能變賣家產。
2023年8月,他在香港拍賣39件藏品,累積套現了5.44億港元。
到11月份,又賣了幅《春日山水》,僅拍了9453萬。
要知道,他可是能夠花2.8億港元,買明成化雞缸杯的收藏大戶,如今卻只能割肉求生。
不僅如此,國華人壽也在拋售資產續命。
2024年底,持續減持新世界的股票,套現約2.5億,但賬面仍是虧損了3個多億。
而天茂集團的股權質押比例,一直很高,股價再跌下去,爆倉風險很大。
層出不窮的問題
劉益謙到處撒錢,又是花100億投長江證券,又是花了幾十億買藝術品,錢到底從哪來?
市場上都普遍懷疑,他是動用了國華人壽的保險資金。
還有一點是,投資的水平實在太差。
國華人壽買的股票,有好幾只都退市了。
而房地產投資更是趕上了行業的寒冬期,損失慘重得不得了。
但最根本的,還是商業模式出了問題。
國華人壽主打的高收益理財險,比如“國華泰山5號”這類產品,在高利率時代還能勉強維持。
可現在利率持續走低,750日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卻不斷下行。
保險公司必須大幅計提準備金,這就導致利差損失變得越來越大。
但這種模式,在低利率環境下根本玩不轉。
而監管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從5月立案開始,該給的機會都給了。
可退市的新規下,年報交不出來就是死罪,沒有一個例外。
對12萬股民來說,維權可能是唯一的希望了。
如果證監會認定信披違規,在違法行為期間買入并產生虧損的,都可以索賠。
關鍵是一定要保存好交易記錄,注意3年訴訟時效。
至于退市后去哪?別想新三板了,大概率是“老三板”。
那里幾乎沒有流動性,想賣都沒人接盤。
過去5年,因年報問題退市的公司,股價平均跌幅超過70%。
現在距離9月6日還有不到60天。
劉益謙還有什么招數?12萬股民該怎么辦?
這些問題,很快就會得出答案。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資本市場,信息透明是生存的底線。
一家連年報都交不出來的公司,還談什么未來?
結語
天茂集團的退市危機揭示了資本市場的殘酷真相,昔日保險巨頭淪為*ST股票,3000億帝國搖搖欲墜,12萬股民損失慘重。再大的保險帝國,再牛的資本大佬,違背市場規則都難逃制裁。年報不是一張紙,而是企業的生命線。9月6日的審判日越來越近,12萬股民的命運懸而未決。這場退市危機告訴我們,在資本市場沒有僥幸,只有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