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美國政府近期提出一項計劃,試圖以“重振造船業”為名,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舶征收高額“停靠費”。據路透社4月8日報道,六名消息人士透露,由于這項計劃遭到美國多個行業的共同反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考慮放寬收費計劃。
消息人士稱,美國政府考慮的調整包括推遲實施相關計劃和制定新的收費標準,目的是降低船隊停靠美國港口的成本。其中一項方案是按照船隊中的中國制造船舶數量來收費,這意味著,中國制造船舶數量較少的公司將支付較低的港口“停靠費”。
特朗普政府也在考慮根據船只的噸位收取相應的費用,而不是統一收費。這將允許小型船只支付更低的費用,可能減輕谷物運輸等細分領域的小型船只船東的壓力。
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制定相關計劃時,主要考慮的是運輸零售商品的大型集裝箱船,他們沒有充分考慮“停靠費”對商品流動的影響。
此外,特朗普政府還考慮調整費用,以減少對美國企業的沖擊。
白宮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暫未對相關報道發表評論。但路透社注意到,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在8日的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并非所有針對中國制造船只收費的提議都將付諸實施。
4月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港集裝箱碼頭 視覺中國
今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出一項計劃,主張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制造船只征收高額“停靠費”。路透社援引海事專家的話稱,如果一艘船在中國制造,由中國航運公司運營,該公司還向中國造船廠訂購了船舶,那么每次停靠的費用可能累計達到350萬美元。
代表國際遠洋航運業的世界航運理事會警告稱,預計全球98%的船只在停靠美國港口時都將被收取費用,因為這項費用既適用于現有的中國制造船只,也適用于未來的船只,以及任何至少訂購一艘中國制造船只的承運商。目前,全球90%的船只都需繳納這項費用。
特朗普政府的收費計劃很快引發美國多個行業的反對。在當地時間3月24日舉行的公開聽證會上,美國煤炭、農業等多個行業代表強調,當前全球船隊中普遍存在與中國有關的船只,短期內也不可能更換這些船只,“停靠費”將打斷幾乎所有商品的運輸。
代表煤炭行業供應鏈的美國煤炭理事會CEO艾米麗·阿圖恩(Emily Arthun)表示,針對與中國有關的船只征收費用,將對美國“煤炭開采公司、出口碼頭以及運輸和其他服務提供商”造成負面影響,“如果實施擬議的行動,將扼殺美國煤炭出口業務,澳大利亞等擁有煤炭儲備的國家隨時可以搶占市場份額。”
美國大豆協會成員邁克·科恩(Mike Koehne)也指出,較低的價格是美國大豆在全球市場上的優勢,中國也是美國大豆的主要買家之一,額外征收港口費用將使美國農民面臨“意想不到的后果”。
美國鞋類和服裝協會負責政策的高級副總裁內特·赫爾曼(Nate Herman)表示,港口費用將導致美國進出口成本上升、工人失業、商品短缺和物價上漲。他研究美國多個貿易組織的研究數據稱,“停靠費”可能導致美國出口下降近12%,國內生產總值(GDP)減少0.25%。
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岸海運公司CEO愛德華·岡薩雷斯(Edward Gonzalez)強調:“如果提升美國造船業的努力在無意中摧毀了美國航運公司,那么國家利益將無法得到保障。”
美國航運協會CEO凱西·梅特卡夫(Kathy Metcalf)也指出,更換中國制造的船只并不像開關燈一樣簡單,“在打擊中國的同時,也將懲罰美國的海上運輸系統,這是難以接受的結果。”
對于美國擬收取“停靠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此前表示,征收港口費、對貨物裝卸設備加征關稅等措施損人害己,既推高全球海運成本,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也會增加美國國內通脹壓力,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利益,最終也無法振興美國造船業。我們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和多邊規則,立即停止錯誤做法。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