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4月2日,美方宣布取消對來自中國的低價值進口產品的免稅待遇,即所謂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稅”政策。面對美方施壓,中方并未被動接招,而是迅速打出“組合拳”,宣布了一系列反制舉措。
4月2日,美方宣布取消對來自中國的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稅”政策。4月4日,中方宣布自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4月9日,因中方未撤回反制措施,美國宣布自當日凌晨起對華商品額外加征50%關稅,累計新增關稅達104%。4月9日,中方宣布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的加征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
美國對華征收104%關稅,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平臺和賣家產生深刻影響,如:阿里巴巴國際站、菜鳥國際、燕文物流、至美通、泛遠國際、環球資源、中國制造網、敦煌網、大龍網、拓拉思、領工云商、大健云倉、寶信環球、全球貿易通、亞馬遜全球開店、eBay、Temu、TikTok、全球速賣通、Shopee、Lazada、SHEIN、安克創新、華凱易佰、patpat、致歐科技、賽維時代、星商、吉宏股份、子不語、蘭亭集勢、三態股份、傲基、遨森電商、跨境通、有棵樹、星徽股份等。
同時,我國征收84%的關稅,對我國進口電商平臺也產生深刻影響,如:京東國際、天貓國際、考拉海購、唯品會、多多國際、小紅書、行云集團、洋蔥集團等。
對此,“一帶一路”TOP10影響力社會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組織了近20位專家,給予解讀。
(掃碼下載《中美關稅“大戰” 跨境電商如何應對?——網經社專家全景式分析解讀報告》(77頁完整版))
對此,四川跨境電商協會會長張亮在接受數字經濟新媒體&智庫#網經社 獨家專訪時表示:
一、背景分析
1、 政治與經濟雙重動機驅動
保護主義戰略: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延續“美國優先”路線,旨在通過貿易保護重振制造業,縮小貿易逆差(2024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達3830億美元)。此次汽車關稅升級至25%,并計劃永久化,是其鞏固中西部“鐵銹帶”選民支持的策略。
產業鏈重構野心:試圖通過關稅倒逼企業回流美國,但美國制造業成本高企(勞動力成本為中國的4倍),實際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例如,特斯拉因依賴中國零部件供應鏈,面臨成本飆升風險。
選舉周期壓力:2025年為特朗普第二任期關鍵年,需通過強硬政策鞏固基本盤,但政策激進性導致盟友反制(如加拿大威脅報復)。
2、 技術性試探與系統漏洞
小包裹免稅政策反復:2月曾試圖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但因海關系統無法處理海量訂單而暫停。此次政策重啟可能結合技術升級(如AI報關系統),但執行難度仍存。
“對等關稅”設計漏洞:針對不同國家差異化加稅(中國34%、越南46%),實為分化國際陣營,但歐盟、加拿大已明確反制,暴露其策略矛盾。
二、對中國跨境電商的影響與應對策略
影響層面:
1、 平臺與賣家
成本激增:美國對華商品加征34%關稅,低附加值品類(服裝、玩具)利潤率被壓縮至5%以下,部分商品或被迫退出市場。
合規風險:小包裹免稅取消后,直郵模式難以為繼,賣家需轉向海外倉備貨,資金壓力陡增(倉儲成本上漲20%-30%)。
2、 物流與倉儲
轉口貿易風險:經越南、馬來西亞中轉規避原產地限制,但面臨海關稽查(如越南要求中國商品本地增值30%以上)。
海外倉博弈:短期內海外倉需求激增,但美國可能擴大關稅范圍至第三方倉儲服務,進一步推高成本。
應對策略:
1、 供應鏈韌性構建
域化布局:加速向墨西哥、東南亞轉移產能,利用RCEP關稅優惠(如越南對華電子元件關稅降至0%)。
柔性生產:通過AI驅動的小批量定制(C2M),降低庫存風險。例如,SHEIN通過實時需求預測將滯銷率控制在5%以下。
2、 技術賦能合規
AI報關工具:開發智能報關系統,自動識別HS編碼、計算關稅,規避誤報風險(如某深圳企業通過AI工具降低清關延誤率70%)。
動態合規監控:接入金蝶云星空等ERP,實時跟蹤多國關稅變動,自動調整報價策略。
3、 政策紅利利用
政府補貼:申請跨境電商主體培育獎勵(杭州最高500萬元)、海外倉建設補貼(按投資額30%補助)。
金融工具:通過訂單貸(以預付訂金為抵押)緩解現金流壓力,利率較市場低30%。
三、特朗普政策調整的可能性評估
1、 短期強硬,中期或妥協
政治周期:2025年上半年為特朗普鞏固選民窗口期,政策難回調,但若美股持續暴跌(標普500單日跌幅超5%)或通脹突破6%,可能被迫調整。
盟友壓力:加拿大、歐盟已啟動反制(如歐盟擬對美農產品加稅20%),若G7聯合施壓,特朗普或選擇性豁免。
2、 戰術性豁免與談判
關鍵產業豁免:參考美墨加協定(USMCA)對“美國成分”車輛免稅,可能對特斯拉等企業網開一面。
“膽小鬼博弈”失效:中國強硬反制(如加征34%關稅、稀土管制)打破特朗普極限施壓邏輯,迫使其重回談判桌。
四、跨境電商突圍:AI技術驅動的層次化策略
1、 需求預測與庫存優。AI選品: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分析社交媒體趨勢;動態補貨模型:基于歷史銷售與關稅數據,模擬海外倉最優備貨量,減少資金占用。
2、 合規與成本控制。關稅模擬器與智能合同審核。
3、 消費者體驗升級。多語言AI客服與個性化推薦。
五、他國效仿加稅的風險與概率分析
1、 高風險國家(概率60%-70%)
越南、印度:對美出口依賴度高(越南對美出口占比30%),可能被迫局部加稅,但受制于中國供應鏈(電子元件60%來自中國),力度有限。
2、 中等風險國家(概率30%-40%)
歐盟、日本:為保護汽車、奢侈品產業,可能對新能源車、光伏組件加稅,但中歐產業鏈深度綁定(如德國汽車30%零部件來自中國),全面加稅概率低。
3、 低風險國家(概率<20%)
東盟、中東:RCEP框架下與中國產業鏈融合,加稅將破壞區域合作。例如,泰國對中國電動車產業鏈依賴度超50%,難以跟隨美國。
六、專家視角建議
構建區域聯盟:聯合東盟、拉美國家推動自貿協定升級,形成“去美國化”供應鏈(如中墨共建汽車零部件產業帶)。
技術標準輸出:通過AI驅動的柔性制造系統(如海爾COSMOPlat),幫助中小國家提升產能,換取政策支持。
輿論制高點:揭露美國關稅“雙重標準”(如對盟友加稅),通過國際媒體塑造中國“自由貿易捍衛者”形象,降低他國效仿意愿。
七、總結與行動建議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政治投機”與“經濟短視”的結合體,中國需以“技術+政策+生態”三維反擊:
1、短期:利用AI工具優化合規與成本,快速調整供應鏈布局;
2、中期:推動區域自貿網絡與技術標準輸出,降低對美依賴;
3、長期:通過光刻機等核心技術突破(如新凱來28nm光刻機量產),重構全球產業鏈話語權。
唯有將壓力轉化為產業升級動力,方能在逆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專家介紹:
(掃碼下載《中美關稅“大戰” 跨境電商如何應對?——網經社專家全景式分析解讀報告》(77頁完整版))
張亮,20年品牌戰略咨詢+10年跨境資源+AI技術嫁接者。2010年進入電商領域,曾聯合創辦面向餐飲企業的B2B后廚產品采供平臺,2015年籌建創辦四川省跨境電子商務協會,2016年擔任協會秘書長一職,目前擔任協會第二任會長職務,中國跨境電商50人論壇專家。
【小貼士】
網經社深耕數字經濟行業18年,長期關注跨境電商,旗下跨境電商臺服務的客戶:亞馬遜、eBay、SHEIN、行云集團、跨境通、卓志、大健云倉、大龍網、敦煌網、遞四方、至美通、考拉海購、Temu、菜鳥網絡、百事泰、思億歐、海航集團、阿里巴巴等。
網經社跨境電商臺是專業跨境電商門戶,關注出口跨境電商、進口跨境電商、跨境電商服務商(跨境物流、跨境支付、跨境技術、跨境營銷等)、跨境政策、跨境園區等,提供包括:媒體、報告榜單、供應鏈融資、營銷、培訓等。
基于網經社媒體平臺、專業智庫以及渠道三大戰略,提供“媒體+智庫”、“會員+孵化”服務;(1)面向電商平臺、頭部服務商等PR條線提供媒體傳播服務;(2)面向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培訓機構、電商平臺等提供智庫服務;(3)面向各類電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應鏈公司等提供“千電萬商”生態圈服務;(4)面向各類初創公司提供創業孵化器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