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張嘉倪在工作室發布一組春日寫真,宣布正式復出。這是她自某秀風波后首次高調亮相,卻意外遭遇輿論反噬——評論區被“內娛沒人了?”“劣跡藝人還能蹦跶?”等質疑刷屏。從“瓊瑤女郎”到“爭議焦點”,張嘉倪的復出困境,折射出內娛對藝人道德審判的嚴苛與公眾記憶的持久性。
張嘉倪的輿論崩塌始于當初和楊穎參加的某秀,但楊穎比較低調,不像張嘉倪那樣還在門口拍照,于是乎,倆人被封號之后,也是楊穎最先解封并復出,但遺憾的是,雖然楊穎很努力,粉絲們也給力,但她一直沒有恢復到之前的熱度。
連楊穎都這樣,可想而知,張嘉倪的復出,會更加的不容易,不僅如此,還有網友在看到她的線下照片后質疑她動了臉,整個人看起來很不協調,和封號之前的她天差地別,本來那滿臉的膠原蛋白,如今也變成了科技狠活。
此次復出,公眾將積壓的不滿集中爆發。有網友制作“內娛復出黑榜”,將她與李小璐并列,標簽為“一手好牌打爛代表”。
張嘉倪的案例暴露了內娛對“問題藝人”的矛盾態度:
1. 資本試探性接納:知情人透露,已有網劇向她拋出橄欖枝,但要求“片酬打三折”,本質是低價押注爭議流量。
2. 觀眾審判升級:從“作品說話”到“私德至上”,公眾對藝人道德瑕疵的容忍度降至冰點。
3. 平臺算法推波助瀾:盡管負面評論居多,但爭議內容反而被推送至更多用戶,形成“越罵越紅”的畸形生態。
資深經紀人坦言:“現在用爭議藝人就像走鋼絲——黑紅也是紅,但隨時可能墜崖。”
張嘉倪事件引發的爭論,本質是公眾對娛樂圈價值觀的拷問:
雙標陷阱:為何男性藝人出軌能快速復出(如文章轉幕后),女性卻遭持久圍剿?
完美受害者迷思:是否要求藝人必須“純潔無瑕”才有資格工作?
娛樂至死的代價:當私德審判超越作品討論,娛樂圈還剩下什么?
正如一位網友的犀利評論:“我們罵她炒作,但每一句罵聲都是她熱搜的燃料。”
張嘉倪的復出鬧劇,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博弈——她想要翻紅,觀眾想要正義,資本想要流量,最終卻合力演出了這場荒誕劇。但內娛的春天,早已不是誰都能等到的季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