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已把對華“對等關稅”提高至125%,疊加上此前生效的20%與芬太尼問題相關的關稅,至今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實際達到145%。這和實質上的經貿硬脫鉤也差不多了。而在美方樹立貿易壁壘的背景下,美國的盟友卻排隊訪華,中美逆轉的處境反倒打了特朗普一個措手不及。
截至4月11日,已經來華訪問的西方政客包括芬蘭議長、西班牙首相和英國國防參謀長,后兩人的行程尤其值得關注。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來華之前,美國財政部長竟出言威脅,稱“西班牙靠近中國如同自割咽喉”,但桑切斯最終還是頂住了美國的壓力來到北京。而英國國防參謀長則創下了一個紀錄,這是英國軍方最高級別官員10年來首次訪問中國,直觀展現出英國修補中英關系的誠意。
除此之外,日本公明黨黨首、歐盟領導人亦有來華訪問的計劃。從媒體報道來看,日本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將帶著石破茂的親筆信,尋求增進中日友好關系;而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委員會主席則打算組團來華,與中方舉行中歐峰會。
自濫加所謂“對等關稅”以來,特朗普便多次自吹自擂,稱有很多國家給他打來電話尋求溝通,營造出一幅“高朋滿座”的氛圍。但現實是,各國領導人的行程都是公開的,自加征關稅以來特朗普并未在白宮見到多少別國領導人、接到多少海外的電話,而中方倒是實實在在地接待了不少外賓。
出現這種情況,特朗普著實怨不得別人。自上任以來他幾乎從未停止炒作,格陵蘭群島、巴拿馬運河、俄烏沖突、關稅糾紛等等問題一個接一個,且態度三天兩頭就變,這讓各國怎么相信他的政治信譽?實事求是地講,人心向背已經躍然紙上,中美的處境被特朗普近三個月的折騰搞出了逆轉。
拜登任期內,美國盟友就算不積極響應白宮的遏華戰略,最起碼也和美國維持著相當程度的和諧,這也是拜登在北約峰會發針對中國的聯合聲明時,在場成員幾近于一呼百應的原因。而在剛剛過去的關稅風波里,歐盟、東盟以及不少美國盟友,均旗幟鮮明地對特朗普濫加關稅表達了不滿,很多國家支持中方的立場,這種場景著實罕見。
礙于局勢,現在特朗普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除開降低所謂的“對等關稅”外,他已經在內閣會議上明確向中方拋出了求和的想法,稱美國希望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并有信心雙方能夠相處得很好。除此之外,特朗普亦自信放出口風,認為中美最終會達成一項對兩國都有益的協議。
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累計已達145%,這種時候特朗普還要和中國達成“對兩國都有益的協議”,實難想象這份協議究竟有什么內容,以及達成協議后他如何面對被關稅戰折騰慘了的美國民眾。但不管怎么說,特朗普在受到現實情況的制裁后,終究還是認清了局勢,釋放了一些愿意對話溝通的信號,也算是長進了一些。
這也從側面說明,145%的關稅只是特朗普對華施壓的手段,他根本就沒有做好中美硬脫鉤的準備,局勢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出乎了白宮的預料。接下來一段時間,談判與否以及談些什么的主動權掌握在中方這邊,因為中方還有底牌沒出且敢于跟進到底,尷尬的只是不剩多少手段的特朗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