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美國東部時間4月2日,美方宣布取消對來自中國的低價值進口產品的免稅待遇,即所謂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稅”政策。面對美方施壓,中方并未被動接招,而是迅速打出“組合拳”,宣布了一系列反制舉措。
4月2日,美方宣布取消對來自中國的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稅”政策。4月4日,中方宣布自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4月9日,因中方未撤回反制措施,美國宣布自當日凌晨起對華商品額外加征50%關稅,累計新增關稅達104%。4月9日,中方宣布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的加征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
美國對華征收104%關稅,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平臺和賣家產生深刻影響,如:阿里巴巴國際站、菜鳥國際、燕文物流、至美通、泛遠國際、環球資源、中國制造網、敦煌網、大龍網、拓拉思、領工云商、大健云倉、寶信環球、全球貿易通、亞馬遜全球開店、eBay、Temu、TikTok、全球速賣通、Shopee、Lazada、SHEIN、安克創新、華凱易佰、patpat、致歐科技、賽維時代、星商、吉宏股份、子不語、蘭亭集勢、三態股份、傲基、遨森電商、跨境通、有棵樹、星徽股份等。
同時,我國征收84%的關稅,對我國進口電商平臺也產生深刻影響,如:京東國際、天貓國際、考拉海購、唯品會、多多國際、小紅書、行云集團、洋蔥集團等。
對此,“一帶一路”TOP10影響力社會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組織了近20位專家,給予解讀。
對此,APEC(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研究中心大灣區分中心主任肖鋒在接受數字經濟新媒體&智庫#網經社 獨家專訪時表示:
一、傳統全球經貿一體化加速終結
如果以1919年國際商會(ICC)成立,看做是傳統全球化的開端,至今百多年歷程,那么川普加稅事件可能意味著敲響傳統全球化落幕鐘聲!
1,傳統全球化的核心驅動力是資本,發起者是美西方老發達國家,最大受益者是跨國公司及資本家(注意,并非是發起的發達國家也非是承接的發展中國家)。
2,各國間貿易順、逆差,只代表各國進出口交易總值的對比,不是交易價值的權衡。
以中美為例,美、中巨大的貿易逆差,不是中國搶了美國人的就業,更不是中國賺了多大的貿易利潤,而是美跨國公司及資本家即讓美國實體空心化,又是貿易利潤的大贏家,還偷吃了中國的土地及人口紅利(當然中國也是出口獲得的最大的收益來源),截止今天中國對美出口的第一板塊依然是加貿類及外企獨資,早期更是高達曾70+%)那么,川普強行加稅甚至阻斷中美貿易,受損最大的是誰?也就一目了然,蘋果、特斯拉的股價是最好的說明,當然,依賴對美出口的中國企業也會有段艱難的歲月要熬。
3,若川普要以增加關稅的方式(包括其它發達國家)促使制造業回歸,那么首先要看跨國公司及資本家們愿不愿意?資本逐利是本性,跟中國的態度其實沒多大關系。
4,以資本驅動的傳統全球化進程已弊端凸顯,改變勢在必行且已經開啟近二十年,這種改變一定不是回到各國自給自足的封閉時代,而是朝著全球經貿更緊密融合,經貿價值更普惠化的新全球化時代邁進。從這個視角看,川普重拳砸向傳統全球化的關稅大棒,未嘗不是新全球化進程的助推器!
二、什么是新全球經貿一體化
新全球經貿一體化(簡稱新全球化)是指,以互聯網/IT(含正火熱的AI)等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國際商務及國際投資體系。(包括交易規則)也可俗稱為數字驅動的全球化體系。
數字驅動的全球化早已不僅是概念而是在現有數字技術條件下,可以實現及已經在踐行的國際貿易業態改變的事實。
以跨境貨物貿易為例,從訂單的形成,到訂單的交付,從交易主體的體量及交易利益的分配都在發生改變。
訂單的形成(也即營銷),早已不是僅靠參加各類展會才能獲取,不論是toC的消費品,還是toB的原材料或工業制成品,在線獲取早已不算難事,不用細說
訂單的交付(指把貨發出去,款收回來的過程),談起來稍顯復雜,盡量表述明白也不那么難,首先,承載交付的主體發生了改變,即由傳統買、賣雙方自行負責交付,改變為由第三方機構(或平臺)完成交付。也即中國把她稱為外貿新業態之一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例如成立于2000年的阿里一達通,她不是貿易商,不賺取商品差價,但她可以為獲得訂單是買賣商家(主要是中小商家)承載通關、物流、退(征)稅、結匯以及融資等國際貿易中的綜合服務。
也即讓更多商家不用懂進出口也能做外貿,讓外貿跟內貿一樣簡單。隨著AI技術的發展,搭建類似及運營類似一達通這樣的交付平臺就跟玩一樣的簡單。
再說說貿易主體的體量,試想,數字驅動下,單訂單的形成與交付都如此改變,跨境貿易主體的體量是不是會急劇下降,也即直接參與的商戶數量將驟增,新全球化的獲益者將由傳統的500強、1000強,變為500萬、1000萬中小商戶。
舉例,傳統方式下,一票貨物通常是由20個貨柜組成,數字方式下,一個貨柜由20票訂單組成,當在某貿易總量恒定的前提下,前后二類方式的占比 此消彼長,會出現何種景象?
顯然,新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將更加普惠!
新全球化必將帶來跨境投資的門檻極大降低。
舉例,福耀玻璃能在美投資建廠,前提是它在美國的訂單體量有數十億刀/年或更大;在新全球化時代,中國供應商在美國有1000萬刀/年,甚至更少,即可考慮在美國投資設立總裝工廠,(成品組裝和原材料廠商都一樣),這算不算美國制造回歸呢?換個說法,那就是新全球化時代,原產地原則將被嚴重弱化,甚至像馬云比喻的“沒有哪國制造,只有Made in intent”,所謂的順逆差統計,也只是個數據而已,沒啥重要意義。
當然,要真正實現新全球化的終極目標,可能尚需很長的過程,但朝著自由貿易的方向前行,肯定比制造貿易壁壘更能互惠互利。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全球化將是不可阻擋的未來趨勢!
個人認為,新全球化不存在主義之分,各國不論什么意識形態,保護本國國民的利益(含商業利益)都無可厚非,如果新全球化能讓你所治理下的選民為你投票或點贊?何樂不為呢,其實,《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早就把支持中小企業和欠發展地區發展列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目標。
專家介紹:
肖鋒 :“APEC(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研究中心”大灣區分中心主任,“ICC(中國)海關與貿易便利化委員會”專家組專家,
“中國跨境電商50人論壇”專家,原深圳一達通公司(后為阿里巴巴外綜服事業部)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
肖鋒先生自上世紀90年代起長期從事國際貿易及相關服務,熟悉國際貿易規則,特別是對數字時代的外貿新業態,如外貿綜合服務、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有深度的實踐及研究,是中國對外開放發展歷程的踐行者和見證人,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國家標準(GB/T 41825-2022)制定的發起人之一。曾被《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院校聘為跨境電商、國際商務相關專業校外導師,玉湖冷鏈(中國)有限公司聘為顧問。
【小貼士】
網經社深耕數字經濟行業18年,長期關注跨境電商,旗下跨境電商臺服務的客戶:亞馬遜、eBay、SHEIN、行云集團、跨境通、卓志、大健云倉、大龍網、敦煌網、遞四方、至美通、考拉海購、Temu、菜鳥網絡、百事泰、思億歐、海航集團、阿里巴巴等。
網經社跨境電商臺是專業跨境電商門戶,關注出口跨境電商、進口跨境電商、跨境電商服務商(跨境物流、跨境支付、跨境技術、跨境營銷等)、跨境政策、跨境園區等,提供包括:媒體、報告榜單、供應鏈融資、營銷、培訓等服務,是跨境電商從業者、媒體、投資者、用戶的首選平臺。
基于網經社媒體平臺、專業智庫以及渠道三大戰略,提供“媒體+智庫”、“會員+孵化”服務;(1)面向電商平臺、頭部服務商等PR條線提供媒體傳播服務;(2)面向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培訓機構、電商平臺等提供智庫服務;(3)面向各類電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應鏈公司等提供“千電萬商”生態圈服務;(4)面向各類初創公司提供創業孵化器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