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臺州4月12日電 (張益聰 王萍)花田舞臺、“民星”登臺、好戲連臺……近日,在浙江臺州溫嶺市,“村晚”舞臺遍布鄉村田間地頭,迎接八方來客的同時,成為文化特派員“點燃”鄉村新熱度的生動縮影。
自2024年6月起,溫嶺選派文化特派員奔赴鄉村,現已實現16個鎮(街道)全覆蓋,在積極推進鄉村振興的同時,文化特派員為廣大鄉村帶來了什么?
日前,溫嶺的“村晚”現場。 (徐偉杰 供圖)
帶來文藝新力量
日前,2025年全國“春季村晚”示范展示點活動在溫嶺市城南鎮后嶺村盛大開幕。其中13個“村晚”節目中,7個由文化特派員策劃排演。后嶺村文化特派員江君方還親率城南鎮文藝輕騎兵登臺表演,為豐富鄉村精神生活,帶來了一批文藝新力量。
“文化特派員背后有一支文藝人才隊伍支撐。”江君方所說的正是各級文藝輕騎兵。這股文藝新力量脫胎于溫嶺市700余期“鄉村藝(體)校”,早在文化特派員駐村前,已經耕耘出一片“送、種、育”文化的沃土。
文化特派員派駐入村后,溫嶺進一步整合文化人才資源,邀請20余名溫嶺籍在外文化人才組建顧問團,培育市、鎮、民間三級文藝輕騎兵隊伍,并構建“特派員+文藝輕騎兵”工作體系。
據悉,上述“村晚”活動在溫嶺吸引市內外村民游客超3萬人,并線上同步直播點擊量近30萬,不僅熱鬧了鄉村空間,還溫暖了村民心間。
日前,溫嶺的文藝輕騎兵隊伍登臺表演。 (徐偉杰 供圖)
帶來文化新模式
今年年初,派駐大溪鎮方山村的臺州市級文化特派員謝法標和溫嶺市新河鎮文藝輕騎兵攜手,在省級“村晚”舞臺上唱響溫嶺“好聲音”。此后,謝法標便打開了新思路,為當地基層文化工作帶來了全新模式。
為方山村編寫原創歌曲;組織鎮級文藝輕騎兵拍攝鄉村MV;打造浙東理學文化游線路……2024年,在謝法標帶動下,該村吸引研學團隊30余批次,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僅一個月時間,村民經營收入較2023年翻一番。
“方山村不缺美,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正如謝法標所言,他借助市級“鄉村藝(體)校”資源,還在該村開設手機攝影、短視頻剪輯等培訓課程,培養了15名“鄉村記錄員”,并帶領他們一起用鏡頭記錄村容村貌、節慶活動,引導村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不到一年時間,文化特派員已經扎根于鄉村,因地制宜助推鄉村文脈傳承與創新,讓鄉村文化從“盆景”變“風景”,將文化特派員、人文鄉村、藝術鄉建等體系互通互融,進而激發基層文化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能。
日前,游客在溫嶺鄉村參與文旅活動。 (徐偉杰 供圖)
帶來文旅金點子
春風送暖,游人如織。在溫嶺市,松門鎮松建村文化特派員葉軍華,以及石塘鎮里箬村的省級文化特派員朱海偉均為當地帶來了文旅金點子,在豐富鄉村文化動線的同時,為村民增收致富。
松建村的油菜花田是亮點。于是葉軍華在當地政府和強村公司的支持下,在花海中建起了文明實踐活動體驗區、咖啡休閑區、松門衛城文化展區等文旅場景,還將開展“趣”釣龍、灘涂趕海、“松門味”鄉廚比賽、秋收研學等一系列活動。
無獨有偶,位于東海之濱是里箬村最鮮明的特色。除了令石屋煥新為網紅“村咖”,朱海偉還因地制宜讓年輕人傳承好當地文脈,并帶領更多年輕人邂逅濱海村,發現村域的獨特景致的同時,以互聯網為鄉村引入流量。
數據統計,自文化特派員派駐入村以來,溫嶺市全域已累計開展理論宣講30余場次,舉辦文藝演出、惠民服務等活動400余場次,帶動結對村增收500余萬元。
溫嶺市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市將全力實施“三嶺”工程,聚焦“嶺學”,打造一批精品研學路線;深耕“嶺藝”,健全完善文藝輕騎兵“133”工作體系,并推動“村晚”“村運”“村BA”等品牌活動成為金名片;專注“嶺創”,策劃荷花季、蓮子宴、油菜花海等特色文旅項目,有效提升本土文化的曝光度和影響力。(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