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你能相信嗎?我們辛辛苦苦積攢的血汗錢,就這樣變成了一堆廢紙。”
林小雨的眼睛里閃爍著淚光,手中緊緊攥著那張剛從銀行取出的鈔票,她的聲音有些顫抖,
“銀行說這不是他們的責任,但我知道,這錢從未離開過我的手。”她望向窗外,雨水拍打著玻璃,就像她此刻不安的心跳。
01
上海市普陀區的一條老街上,林小雨的“雨林服飾”已經開了六年。
這是一家不大不小的女裝店,承載著她對時尚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店鋪不大,卻整潔溫馨,每一件衣服都是她親自挑選,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她的用心。
清晨六點,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夢鄉時,林小雨已經睜開了眼睛。
她輕手輕腳地起床,生怕吵醒還在熟睡的丈夫陳明。
陳明是一名長途貨車司機,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上,難得回家一次。
昨晚他剛剛結束了一個星期的長途運輸,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
林小雨站在鏡子前,看著鏡中那個已經三十六歲的女人。
歲月在她眼角留下了細紋,卻沒有磨滅她眼中的那份堅韌。
她輕輕拍打著臉頰,給自己打氣:“今天也要加油啊,小雨。”
七點整,林小雨來到廚房,熟練地準備著早餐。
煎蛋的香氣很快彌漫了整個房間。
她的兒子小宇揉著惺忪的睡眼走出臥室,坐在餐桌前。
“媽,今天我數學測驗,我有點緊張。”
小宇低聲說道,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餐桌。
林小雨放下鍋鏟,走到兒子身邊,撫摸著他的頭發:“初二了,壓力會大一些,但媽媽相信你。記住,不管結果如何,盡力就好。”
小宇點點頭,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媽,爸爸什么時候能休息久一點?我好久沒和他一起打籃球了。”
這個問題讓林小雨心里一陣刺痛。
她知道,兒子正處于需要父親陪伴的年齡,可現實卻是他們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聚少離多。
“爸爸說了,等過完這個月,會請幾天假,帶我們去崇明島玩。”林小雨微笑著說,她沒有告訴兒子,這個承諾已經推遲了三次。
送走兒子后,林小雨叫醒了丈夫陳明,兩人簡單吃了早餐。
陳明的眼睛布滿血絲,但他仍然關心地詢問著店鋪的情況。
“對面那家新開的'沁香衣閣'怎么樣?影響你生意了嗎?”陳明問道,聲音里帶著疲憊和關切。
林小雨笑了笑:“還好吧,他們裝修得很氣派,老板是個大投資商,聽說投了幾百萬。不過我們的老客戶還是很支持我的。”
她沒有告訴丈夫,過去兩個月,店里的銷售額下降了近三成。
每當夜深人靜,她都會翻看賬本,看著那一串串下降的數字,心里揪成一團。
“我在路上想了很多,”陳明握住妻子的手,“你一個人支撐店鋪太辛苦了。我們或許可以考慮擴大一下規模,找個更好的位置,增加一些新品類。”
林小雨心里一動。
確實,這個想法她也有過。
普陀區這幾年發展迅速,新的商業區吸引了大量客流,而她的小店卻還停留在老街區,即使是老客戶也漸漸被新商場吸引走了。
“需要不少錢吧?”林小雨輕聲問。
陳明沉默了一會兒:“我們不是一直有存款嗎?那二十萬,原本是給小宇上大學準備的。現在他才初二,我們還有時間再存。”
林小雨心中五味雜陳。
那筆錢是他們多年的心血,每個月省吃儉用才攢下來的。
用它來擴大店鋪,風險不小。
“我再想想吧。”林小雨最終說道。
那天晚上,林小雨躺在床上,久久無法入睡。
窗外的霓虹燈光透過窗簾,在天花板上投下斑駁的影子。
對面新開的服裝店生意紅火的景象一直在她腦海中浮現。
“或許真的該做出改變了。”她在黑暗中自言自語。
02
周一早晨,林小雨做了一個決定。
她要把存款取出來,擴大店鋪規模,給自己和家人一個更好的未來。
陳明已經出發去南京送貨,臨行前他再三囑咐:“如果你決定了,一定要小心。那可是我們這么多年的積蓄啊。”
林小雨點點頭:“我知道輕重。”
八點三十分,林小雨穿著一件淺藍色的連衣裙,化了淡妝,看起來精神煥發。
她想讓自己在這個重要的日子保持最好的狀態。
取完錢后,她計劃直接去看幾個中意的店鋪位置,如果合適,立刻付定金。
建設銀行普陀支行坐落在一條繁華的商業街上,玻璃幕墻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林小雨推開旋轉門,一股涼爽的空調風迎面吹來,讓她微微松了一口氣。
大堂內人不多,幾個客戶分散在各個窗口辦理業務。
林小雨取了號,靜靜等待叫號。她的手指不自覺地敲打著膝蓋,心跳比平時快了許多。
“請A008號客戶到3號窗口辦理業務。”電子語音響起。
林小雨深吸一口氣,走向3號窗口。窗口坐著一位年輕女性,二十多歲的樣子,戴著銀行統一的藍色絲巾,面帶職業微笑。
“您好,請問需要辦理什么業務?”女柜員問道。
“我要取款,二十萬。”林小雨的聲音有些發顫,這是她第一次一次性取這么多錢。
“好的,請出示您的身份證和銀行卡。”
林小雨遞過證件,女柜員熟練地操作著電腦。
當林小雨報出密碼后,女柜員點點頭:“請稍等,我去準備現金。”
就在女柜員起身的瞬間,林小雨注意到她似乎與旁邊4號窗口的男柜員交換了一個眼神。
她沒太在意,只當是同事間的日常交流。
女柜員離開柜臺大約五分鐘后回來,手中拿著一疊現金。
她開始在點鈔機上清點。
“請您當面點清,沒問題的話在這里簽字。”女柜員將現金和單據推向林小雨。
林小雨小心翼翼地數著錢,一沓、兩沓、三沓......全部是百元大鈔,嶄新整齊。
她不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多現金,但還是感到一陣莫名的緊張。
數完后,她在單據上簽了字。
“謝謝,祝您生活愉快。”女柜員微笑著說。
林小雨將現金放入準備好的手提包中,緊緊抱在胸前。
走出銀行的那一刻,她感覺自己仿佛抱著整個家庭的未來。
走到銀行門口,她掏出手機給陳明發了條信息:“錢已經取出來了,準備去看店鋪。”
陳明很快回復:“路上小心,記得隨時聯系我。”
林小雨微笑著收起手機,招手攔了一輛出租車,前往她早已看好的一處新商圈。
03
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林小雨滿懷希望地參觀了幾個可能的店鋪位置。
一處位于新開發商圈的店面特別合她心意,面積比現在的店大一倍,周圍全是年輕人喜歡的品牌店,人流量是老街區的三倍。
“這個位置很搶手,押金是五萬,要是真想要,最好今天就定下來。”房產中介李姐熱情地說。
林小雨思考了一下,點頭答應:“好,我今天就付押金。”
簽完合同,林小雨從包里拿出五萬元現金。
李姐接過錢,熟練地點了起來,突然她的動作停住了,皺起眉頭:“這張...好像有點問題。”
李姐拿起一張百元鈔票,對著光看了看,又在桌面上摸了摸:“手感不對,我用驗鈔機看看。”
她拿出一臺小型驗鈔機,將那張鈔票放進去。
機器立刻發出刺耳的警報聲。
“假的。”李姐嚴肅地說,“不止這一張,我再多檢查幾張。”
林小雨的心猛地一沉,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
李姐又隨機抽了幾張鈔票檢驗,警報聲一次次響起。
她的表情從疑惑變成了警惕:“這些錢...都是假的?你從哪里弄來的?”
“不可能!”林小雨驚叫道,“這是我剛從銀行取出來的!”
李姐將信將疑地看著她:“我理解你可能不知情,但這確實是假錢,而且是很拙劣的仿制品。你最好再仔細檢查一下其他的錢。”
林小雨的手開始發抖,她急忙從包里拿出剩余的錢,一張張地放進驗鈔機。
每一聲警報都像一記重錘敲在她心上。
“全是假的?怎么可能...”林小雨跌坐在椅子上,臉色蒼白。
她的腦海中回放著早上在銀行的每一個細節:女柜員離開去拿錢,和男柜員交換的眼神,點鈔的過程...難道銀行給了她假錢?
“我必須馬上回銀行!”林小雨一把抓起包和那些被證實是假鈔的錢,沖出了房產中介的辦公室。
外面的陽光依舊燦爛,但林小雨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旋轉。她攔了一輛出租車,顫抖著報出銀行地址。
“師傅,麻煩開快點,很急!”她的聲音帶著哭腔。
“出什么事了?”司機從后視鏡關切地看了她一眼。
林小雨搖搖頭,淚水在眼眶中打轉:“我可能...被銀行騙了。”
回到建設銀行普陀支行,林小雨幾乎是跑進大廳的。
大堂經理看到她匆忙的樣子,迎了上來。
“女士,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到您的?”
“我今天上午在這里取了二十萬現金,結果發現全是假錢!”林小雨的聲音激動得有些變調,引來了其他客戶的注目。
大堂經理的表情瞬間嚴肅起來,他壓低聲音:“請跟我來,我們到會議室詳談。”
在一間小會議室里,林小雨見到了一位中年男子,他自我介紹是支行副行長蘇志強。
“張經理已經簡單告訴我情況了。”蘇志強的語氣冷靜而專業,“您說從我們銀行取出的錢是假的,有什么證據嗎?”
林小雨將那些錢放在桌上:“我上午在你們3號窗口取的錢,從銀行出來后就直接去了房產中介,中介用驗鈔機一驗,全是假的!”
蘇志強拿起幾張鈔票檢查,臉上的表情越來越凝重:“確實是假幣,而且做得很粗糙。但是林女士,您要明白,我們銀行有嚴格的現金管理制度,每一分錢進出都有記錄和監控。您離開銀行后,這些錢是否被掉包,我們無法確認。”
林小雨感到一陣眩暈:“你是在暗示我撒謊?我為什么要用假錢來換你們的真錢?那對我有什么好處?”
“我不是這個意思,”蘇志強平靜地說,“但沒有確鑿證據表明這些假幣來自我們銀行,我們無法承擔責任。”
“那監控呢?”林小雨急切地問,“查一下監控不就知道了嗎?”
“監控只能證明您從銀行取了錢,但無法證明我們給您的是假幣。”蘇志強頓了頓,“坦白說,即使您報警,警方也很難認定責任。”
林小雨感到一陣絕望,她的二十萬,六年的積蓄,就這樣變成了一堆廢紙?
“我不會放棄的,”她站起身,聲音因憤怒而顫抖,“我一定會討回公道!”
走出銀行,林小雨的腿幾乎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
她跌坐在銀行門口的臺階上,淚水終于奪眶而出。
她掏出手機,撥通了陳明的電話。
“小雨,怎么了?”陳明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
“明哥,出事了...”林小雨哽咽著,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丈夫。
電話那頭沉默了許久,終于,陳明的聲音再次響起,堅定而有力:“你別急,我馬上請假回來。我們一定要把這件事查清楚!”
掛斷電話,林小雨抬頭望著銀行大樓,心中的絕望逐漸被一種堅定的決心所取代。
04
陳明提前結束了工作,連夜趕回上海。
當他推開家門時,已經是深夜。
客廳的燈還亮著,林小雨坐在沙發上,眼睛紅腫,手里攥著那些假幣。
“小雨。”陳明輕喚一聲,林小雨抬起頭,看到丈夫的那一刻,堅強的外殼終于崩潰,她撲進陳明懷里,失聲痛哭。
“都怪我,都怪我太貪心,非要擴大店面...”林小雨哭著說。
陳明緊緊抱住妻子:“別這么說,不是你的錯。我支持你的決定,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陳明拿起一張假幣仔細查看:“確實是假的,而且做得很粗糙。銀行不可能發現不了。”
林小雨擦干眼淚,將銀行的態度告訴了丈夫。
陳明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們這是想推卸責任!我明天去找他們!”
“我已經報警了,”林小雨說,“但警方說需要證據證明錢是從銀行取出來的,且是假的。”
陳明沉思片刻:“我們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
第二天一早,陳明通過朋友聯系上了一位知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律師王律師。
王律師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女性,氣質干練,說話直截了當:“坦白說,這類案件很難處理。銀行在金融系統中的地位很特殊,他們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法律團隊。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我們該怎么做?”陳明急切地問。
“首先,我們需要收集更多證據。”王律師思考著,“你們說去銀行取錢那天,有沒有注意到什么異常情況?”
林小雨回憶道:“那個女柜員離開柜臺去拿錢,時間有點長,而且似乎和旁邊窗口的男柜員交換了眼神。”
“這是個線索。”王律師點點頭,“我們還需要了解那天銀行的人員安排,有沒有陌生人或臨時工作人員,是否有內部管理漏洞等。”
接下來的日子,林小雨和陳明開始了艱難的證據收集工作。
他們找到了當天在銀行也辦理業務的鄰居張阿姨,她證實看到3號窗口的柜員確實有些反常。
“那姑娘出去拿錢,回來的時候臉色有點不對勁,好像很緊張。”張阿姨回憶道。
陳明通過以前的物流伙伴了解到,那家銀行最近有內部人員調動,一些操作流程可能存在混亂。
林小雨找到了一位貨幣鑒定專家李教授,請他對那些假幣進行鑒定。
李教授確認這些假幣很可能來自同一批次,且是近期制作的。
“這些假幣的特點很明顯,是用普通打印機印刷的,手感和紙張都與真幣相差甚遠。
任何經過培訓的銀行工作人員都應該能夠輕易辨別出來。”李教授的結論給了他們一些信心。
同時,這起事件也開始引起媒體的關注。
一位姓趙的記者聯系到林小雨,希望深入報道這個故事。
“消費者維權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針對金融機構的。”趙記者說,“你們的經歷可能會幫助更多人。”
在媒體的初步報道后,銀行的態度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蘇副行長主動聯系林小雨,邀請她再次面談。
“林女士,我們銀行非常重視您反映的問題。”
會議室里,蘇副行長的語氣比上次和善了許多,“經過初步調查,我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核實情況。”
林小雨這次不是一個人來的,陳明和王律師陪在她身邊。
“那請問蘇行長,銀行準備如何核實?”王律師直接問道。
蘇副行長有些猶豫:“我們會查看相關記錄和流程,但這需要時間。”
“我們需要查看當天的監控錄像。”陳明堅定地說。
蘇副行長的臉色變了:“這涉及銀行的安全規定,恐怕不太方便。”
談話再次陷入僵局。
離開銀行時,林小雨感到沮喪,但陳明和王律師卻顯得冷靜。
“他們態度的變化說明我們的行動有效果了。”王律師說,“繼續施壓。”
就在他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一個意外的轉機出現了。
一天晚上,林小雨接到一個陌生號碼的電話。
“林女士,我是建設銀行普陀支行的員工,關于您的假幣事件,我有些信息想告訴您。”電話那頭的聲音很低,似乎怕被人聽見。
“你是誰?”林小雨警惕地問。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真相。”那個聲音繼續說,“那天確實有一批'待驗證'的現金被錯誤地發放給了客戶。銀行內部已經在調查這件事,但他們不想公開承認錯誤。”
林小雨的心跳加速:“你有證據嗎?”
“我可以給你提供一份內部備忘錄的照片,上面提到了這個問題。你們應該尋找直接證據,比如那批現金的序列號或特殊標記。”
通話結束后,林小雨收到了一張模糊的照片,上面確實有關于“待驗證現金錯誤分發”的記錄。
她立刻將這一線索告訴了陳明和王律師。
“這是個突破口,”王律師興奮地說,“但我們需要更直接的證據。
林女士,請你仔細回憶一下,取款那天有沒有任何可能留下的證據?
比如收據、照片,或者...”
林小雨努力回憶著那天的每一個細節,突然,她想起了什么:“等一下,我當天穿的外套!我記得柜員遞給我錢的時候,好像有一張小紙片混在里面,我隨手塞進了口袋...”
她沖向衣柜,翻找出那天穿的淺藍色外套,仔細檢查每一個口袋。
終于,在內側的一個小口袋里,她找到了一張折疊的小紙片。
當她展開那張紙片時,三人都驚呆了。
“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