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行業,眾多企業,苦“探店視頻”、“測評視頻”久矣。
終于,政府出手。
為進一步深化短視頻惡意營銷問題治理,中央網信辦自今日起,開展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
整治重點之一,為“打著網絡打假、維權斗士等旗號,發布虛假打假、測評、探店內容,誤導用戶對相關品牌形象、商品質量、服務水平認知”。
話雖然就這么一句,但需要做出正確理解——
其一,是針對“打假”、“測評”、“探店”三類視頻。
這次中央網信辦發文,完全是精準打擊。顯然,之前各家企業肯定沒少往上面“扎針”。
其二,是“虛假”。所謂“虛假”,不是張嘴就來,不是拍腦門。
首先,企業需要進行內容方面的調查核實。聽著簡單,但不少企業的相關人員實際上是缺乏這樣的意識的,以及相關能力。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就是企業內部多部門的掣肘、協調難溝通難的問題。在有的企業,還真不是企業PR想核實一件事,其他部門就順順當當去配合的,麻煩事一堆,還不足為外人道也。
然后,企業相關人員需要拿出證據,證明視頻中有虛假不實信息。舉證、取證,也是一種能力。有時候是關鍵。
最后,是基于事實和證據,做出簡潔清晰、有重點有邏輯的論述,讓相關單位相信這些打假、探店、測評視頻是虛假不實的。
其三,是“誤導用戶對相關品牌形象、商品質量、服務水平認知”這句話。
這句話說白了,就是要求這些不實視頻已經達到了商譽侵權的程度。視頻里存在失實,并不一定等于侵犯企業商譽。
實踐中,有的人給視頻挑錯,是報社校對式的,挑出來的都是一些雞零狗碎的地方,或者非常碎片化。這些往往不足以證明存在商譽侵權。
比如,銷量到底是110萬,還是120萬,如果數據差異不大,這種細微上的錯誤往往就達不到商譽侵權的程度。
或者,從一個時長六七分鐘的視頻里,挑出來幾處非常細小的、彼此毫無關聯的不實之處,有可能也達不到被判定構成商譽侵權的程度
上述三點,如果都能做到位,對企業來說,此次將是一次重大利好。
根據中央網信辦今天上午的發文,此次將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整治問題,對重點難點問題持續督導、一抓到底,確保取得扎實成效。
同時,中央網信辦宣布,將壓實平臺責任,督促短視頻服務平臺對照專項行動整治重點,暢通舉報渠道,強化重點環節內容管理,健全算法推薦和流量分配規則(作者注:被舉報后,平臺認定構成侵權的自媒體賬號,很可能會被限流)。
中央網信辦在發文中還強調了“從嚴處置處罰”: 重拳打擊,對存在突出問題的網站平臺及賬號依法依規從嚴采取處置措施,及時公開曝光一批典型處置案例。
此外,此次“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的其他幾項重點,也與企業利益密切相關——
以“剪切拼湊”“斷章取義”“故意模糊時間地點”“冒用身份”等方式惡意制造不實信息。
利用“換臉”“換聲”“P圖”等手段編造不實內容。
假借“科普”“解讀”名義,或假冒、“碰瓷”權威機構、專家學者,惡意編造、散布涉經濟、醫學等專業領域虛假信息。
使用“揭露行業秘密”“曝光行業內幕”“舉報行業騙局”“我被行業封殺”等夸張、煽情的“標題黨”文案博眼球吸粉引流。
總之,今天中央網信辦發布的“行動綱領”,值得企業市場品牌公關人員和法務人員關注。
順著政策走,一定事半功倍。
轉型Media人”,以媒體從業經歷為紐帶,打造一個可以收獲新知和人際的平臺。歡迎加入我們的社群!
微信號 |xiaoxiaojiayou66666
沙龍活動篇
法律篇
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規則已調整。
如果希望及時看到
“轉型Media人”推送文章,
如何星標——
進入“轉型Media人”首頁,
點擊右上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