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韓國憲法法院對尹錫悅彈劾案作出宣判,8位法官全票通過,尹錫悅即時被罷免總統職務 。這位在外交上動作不斷、將中韓關系拖入低谷的總統,終于結束了他充滿爭議的任期。如今,隨著韓國大選臨近,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李在明宣布參選,中韓關系似乎迎來了可能轉變的契機。
李在明(資料圖)
2022年5月上臺的尹錫悅,在外交方面采取了“一邊倒”向美國的策略。在與中國的關系上,他多次做出錯誤舉動。例如在國際場合,嚴重干涉中國內政,這種錯誤言行引發了中韓之間的外交風波。在經貿領域,中國本是韓國極為重要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龐大,然而尹錫悅政府一系列不恰當的政策,使得中韓貿易關系也受到沖擊。
韓國對華出口出現下滑,一些韓國企業在華發展面臨困境。在國際事務中,尹錫悅政府還緊跟美國步伐,參與一些針對中國的行動,進一步損害了中韓關系的健康發展。韓國外交部雖多次保證尹錫悅看法不代表官方立場,強調維持穩定中韓關系,但尹錫悅的種種行徑,已然對兩國關系造成了難以忽視的負面影響,中國出于大局考慮,隱忍許久。
如今,尹錫悅被彈劾下臺,韓國政治格局迎來新變數。在4月9日,李在明宣布辭去黨首職務,全力投入總統競選,次日發表競選視頻,正式宣布參選。李在明在外交政策上,與尹錫悅有著顯著差異。他一直強調中韓關系的重要性,認為韓國承受不起疏遠中國的代價。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采訪時,李在明曾明確表示,在雙方貿易額占韓國貿易總額四分之一的情況下,韓國經濟承受不了失去中國這個最大貿易伙伴的代價。
李在明(資料圖)
這一觀點體現出他對中韓經濟聯系的清晰認知。在競選視頻里,李在明表示,美韓同盟和美日韓合作固然重要,但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在有沖突的領域妥善協調。言下之意,韓國不應為了迎合美國,刻意制造中韓關系的矛盾。
從韓國國內的民調情況來看,李在明具有較大優勢。目前多家民調機構數據顯示,李在明的支持率領先其他競爭對手。部分民調中,他的支持率高達49.5%甚至更高,遠超保守派候選人金文洙等。這一領先優勢的形成有諸多因素。
一方面,尹錫悅被彈劾下臺使得保守派陣營出現分裂,其政策引發的國內不滿情緒,讓許多選民期待新的改變。另一方面,李在明自身的政策主張,尤其是在外交上的務實態度,吸引了不少選民。他主張緩和與中國及朝鮮的緊張關系,這符合韓國國內一部分民眾對穩定周邊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訴求。
若李在明成功當選總統,中韓關系有望迎來積極變化。在經濟領域,他可能推動恢復和加強中韓之間的經貿合作。中韓兩國在電子、汽車、文化等多個產業有著廣泛的合作基礎,李在明若積極推動,有望讓韓國企業重新重視中國市場,擴大對華出口,也為中國企業與韓國的合作創造更好條件,促進雙邊貿易額回升。在政治外交層面,李在明承諾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可能促使韓國在國際事務中保持更為中立和客觀的立場,減少對中國內政的無端干涉,這將為中韓政治關系的修復和提升營造良好氛圍。
李在明(資料圖)
在地區事務上,李在明支持美朝恢復對話,與前總統文在寅在朝韓關系上立場一致,這有利于緩和朝鮮半島緊張局勢。而半島局勢的緩和,對于中韓關系的穩定發展也具有積極意義,能夠減少地區安全方面的不確定因素,讓中韓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合作與發展上。
不過,李在明的總統之路并非毫無阻礙。他目前仍面臨一些法律案件的指控。盡管在部分案件中二審被判無罪,但韓國檢方提出抗訴。根據韓國法律,如果最終被判有罪或緩刑,他將被剝奪國會議員席位,且在服刑期滿后至少五年內或緩刑期結束前不得競選公職。這一不確定因素,可能影響他的參選資格,進而對中韓關系走向產生變數。此外,韓國國內政治勢力錯綜復雜,尹錫悅雖已下臺,但在國民力量黨內部仍有一定影響力,其支持者群體也可能在大選中發力,給李在明的競選帶來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