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廈門大學舉辦了“陳孔立臺灣研究講壇”的首場講座。講座旨在傳承陳孔立教授的治學精神,并通過重溫《臺灣歷史綱要》一書,梳理臺灣歷史的發展脈絡以及對當代社會的啟示。
講座現場,陳孔立教授介紹了《臺灣歷史綱要》的編寫背景與過程。他指出,自開放交流以來,兩岸對于共同歷史的認識與闡釋存在諸多差異。面對這一現實,1993年,參與臺灣學術討論會的兩岸學者形成了“兩岸歷史要說清楚、講明白”的共識;1994年,《臺灣歷史綱要》編委會正式設立,并由此開啟了全書的編撰工作。
陳孔立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臺灣歷史綱要》仍具有現實意義。陳孔立教授指出:“因為這本書是以真實的歷史事實來講話,書中的材料都經得起考驗的,對現在來反對‘臺獨’很有意義。”
他還提到,賴清德以“務實的臺獨工作者”自居,實際上要搞分裂、搞“臺獨”。“賴清德就是臺海危險的制造者,我們要狠狠地打擊、批判,《臺灣歷史綱要》這本書就能很好地批判臺獨。”
《臺灣歷史綱要》是臺灣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為兩岸歷史研究與學術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礎。內容涉及臺灣移民、政治、經濟、文化、外貿等方方面面,兼具通俗性與學術性,將臺灣地方史納入大中國史當中,實現了完美的平衡。
汪毅夫
汪毅夫教授在對談中表示,作為地方史的臺灣歷史是中國歷史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對臺灣歷史的研究是中國歷史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書為大眾理解臺灣歷史的基本脈絡與關鍵問題搭建了良好的橋梁,是臺灣研究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著作。
鄧孔昭
鄧孔昭教授回顧了其參與《臺灣歷史綱要》的編寫歷程,他認為:“這本書實際上適應了當時兩岸關系發展的需要。由大陸專門研究臺灣歷史的一些學者共同編寫而成,所以這本書的質量還是不錯的。它能夠以比較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這樣一種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所以我是覺得這確實是代表那個時代最好的一部臺灣史的著作。”(海峽導報記者 鄭玟/文 俞舒林/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