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健康科普大會
4月7日19時,第六屆健康科普大會暨2025健康科普傳播月在雄安新區健康中國傳播大廈正式啟動。
由中國醫師協會主辦,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雄安新區衛生健康局、雄安未來健康傳播中心聯合承辦,本次大會從健康科普網絡晚會轉型升級而來,是國內首個聚焦“體重管理”的微綜藝科普大會,為公眾呈現了一場科學與人文交融的健康盛會,成為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的生動實踐。
他是生命通道的疾速守衛者
為打通急救診療的黃金四分鐘
十余年奮戰急診一線
挽救無數危急病患
從診室到千萬粉絲的新媒體平臺
他以通俗語言拆解急救要領
用短視頻架起醫患橋梁
他用永不停歇的腳步證明
生命救援的奇跡
正藏在每個及時專業的應急響應中
他是
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委員
雄安新區未來健康傳播中心入駐導師
未來健康傳播中心人才中心主任
健康自媒體“醫路向前巍子”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密云醫院急診科醫生
高巍
他是眼底世界的溫情解碼者
為守護人類心靈的透亮之窗
二十載深耕眼科領域
重燃數萬患者光明希望
從手術臺到云端科普陣地
他以詩意語言解讀眼健康
用直播傳遞醫學人文溫度
他以涅槃重生的信念詮釋
醫學之光的真諦
正藏在每雙重獲清澈的眼眸里
他是
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委員
雄安新區未來健康傳播中心入駐導師
健康自媒體“陶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
陶勇
他是公益火種的播撒使者
為延續張金哲院士大醫精魂
跨世紀傳承兒科薪火
培育杏林新苗遍九州
從臨床一線到慈善版圖
他以慈愛情懷搭建救助網絡
用基金會托起患兒未來
他以潤物無聲的堅持印證
醫者仁心的力量
正藏在每份跨越代際的溫暖傳遞中
他就是
張金哲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張傳俯
第六屆健康科普大會的舞臺上
他們圍繞科普初心、科普人文、AI賦能科普
等話題展開討論
探討“口袋科普”“光芒計劃”
等優秀科普項目
感動全場
今天
讓我們一起聆聽這場圓桌論壇——
高巍:各位朋友好久不見,又來雄安了,去年的4月1號是我們成立的日子,現在一周年了。然后今天呢,我們看到很多的老朋友,還有一些新朋友,先做個自我介紹吧。我是巍子,急診科醫生,然后要強調一下身份,我是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的委員,擔任很多年了,而且是我們未來健康傳播中心的理事,也是我們人才中心的主任。
陶勇:大家好,我是眼科醫生陶勇,我加入健康傳播工作委也有4年的時間,一直致力于希望將近視防控,眼底病防治以及像青光眼等等日常的防控科普知識傳播給大家。
張傳俯:高老師好,陶老師好,大家好,我是張傳俯,是“張金哲公益基金會”的發起人 、理事長,張金哲公益基金會是為了紀念已故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小兒外科主要創始人——張金哲院士而成立的。然后 張院士也是我的爺爺,我們秉承傳承院士的精神而成立基金會。基金會同時也是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很好的合作伙伴,謝謝大家
高巍:謝謝,其實剛才提到了,我也隨著您叫 ,提到了爺爺是小兒外科的創始人,我們老是覺得我們做科普已經可能挺早了,真正最早其實是爺爺在做科普,爺爺那時候是把科普裝在口袋里面。
張傳俯:因為在很多很多年前,還沒有網絡、互聯網的時候,包括紙質的傳媒也并不發達的時候,張金哲院士雖然作為小兒外科的專家,但是他所傳遞的健康理念,包括育兒理念,其實已經覆蓋整個兒科,甚至是婦幼這個行業了。張院士把很簡單的一些育兒常識或者說小兒外科領域術后的護理常識,把它印成這個A4紙,然后再裁成一張一張小條,釘在一起,放在他的白大的衣兜里。所以基金會現在的科普項目,我們起了四個字叫“口袋科普”。張院士其實從很早很早開始做科普,像高老師說的,也算是咱們國家做科普的第一批人了。
高巍:那陶勇老師 您最早做科普的時候,您是什么時候開始做?
陶勇:我應該是在住院醫師之后,那個時候還是紙媒的時代,在“健康世界”上去寫一些關于日常眼睛養護的科普知識,后來等到有門戶網站的時候,在搜狐健康;再到后面是短視頻的時代。其實我也一直希望能夠采用更新更好的新媒體技術手段,將我們的眼健康科普知識傳到千家萬戶去。
高巍:大家看到,每位導師并不是因為現在新媒體的興起才做科普的,從我們內心里邊開始做,那我也很不好意思不要臉告訴大家,我從08年開始做的。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在座很多的醫生都很年輕啊,我自己做健康處方,其實跟爺爺那種做法一樣,我把我電話留給老百姓,那個時候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有意思,老百姓打電話問我的時候,我覺得他們很重視我,我是個醫生了,那一點點成長起來的。所以我覺得科普它是無處不在的,那像陶勇老師,其實這些年一直在做科普。陶勇老師分享過一個故事,一個阿婆的故事,我給大家去講一講。阿婆知道自己生命可能快結束了,她說:我們這邊有一個習俗,我要親自給自己做一個壽衣穿在身上,之后我死去了,可以看到我以前的親人。所以陶勇老師為這位阿婆做了一臺手術。其實很多東西,我覺得不單單是科普可以做,而且能賦能很多的事情,陶勇老師也在做一些公益幫了很多很多的人。
陶勇:其實大家如果有空的話呢,可以在手機的微信下拉小程序里邊,可以去搜“光芒計劃”,這個“光”就是光明的“光”,然后“芒”就是大寫的M。為什么要去做這樣的一個事情呢,其實也是因為我自己覺得,一開始我們還是年輕小醫生的時候,會覺得可能視力1.0就比0.8幸福,0.8就比0.6幸福。但是呢,可能到后面隨著自己慢慢的對患者、對醫學的這種理解更加不一樣、更加深刻了,就會發現,其實有的時候希望會比光明還要更重要。所以呢 我們現在致力于向前和向后延伸。
向前延伸就是采用科普和科技的力量,希望去能夠幫助更多的眼病患者獲得光明。像最近這個網絡上很火的“蘇牙子”,他是一個被拐賣的兒童,很小的時候失去了父母,后來被外國的夫妻給領養,但是他的眼睛視網膜脫離一直沒得到醫治,在美國做了兩次手術也不是很好,現在視力只有0.12。那回國來一個是找父母,同時的話也希望能夠眼睛得到更好的醫治。
我們幸虧之前有這個智能眼鏡的儲備,就是采用AR的技術,能夠幫他的這個眼睛提升生活視力,因為他的夢想是希望還能夠上博士,那上博士的話,0.12的視力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這塊的話呢,我們就可以用智能眼鏡幫他,用科技幫他恢復更多的光明。
那同時我們也向后延伸,就是希望用人文和工藝能夠幫助那些已經視障的人,讓人覺得他們能獲得溫暖。所以,我們也先后培訓了5期光芒小主播,幫助盲校的孩子,讓他們去學會如何配音、去講故事。那未來他們就能夠成為有聲網站的主播,而不只是做按摩,可以有多元化的選擇。同時我們也去開展像其他工作,例如像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的AI早期篩查,希望每年能夠為全國減少4,000個因病而失明的人。我們會向前向后始終貫穿一致,希望讓所有的眼病患者、所有的視障人群都能夠獲得始終如一、全周期的關懷和幫助,這是我們做光芒計劃的目的。
高巍:真的是太好了,這里要打個廣告啊,大家把手機拿出來,趕緊去下拉頁小程序“光芒計劃”,我們陶勇老師發起來的。然后我也相信我們在座很多老師,能不能一起來助力陶勇老師把項目做的更大,幫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人。說到陶老師的奉獻,張老師也一直在奉獻,做基金會其實也是一個奉獻,從我們的爺爺那里傳下來的,一輩一輩來,其實我知道爺爺付出了很多很多。
張傳俯:謝謝高老師,我有三點這個體會吧。“規范化”今天大家一直在提,我覺得我們科普的國家隊,其實已經走在很前沿了。然后第二點是這個“基層化”,因為今天有很多老師提到說科普其實要直達老百姓、直達基層,其實離家庭、離老百姓、離患者最近的主體,或者說這個群體,是做科普最有效的群體。然后第三點,我總結了一下叫這個“平臺化”,因為我們現在做科普,輸出的主體有很多,有醫生大v們,也有醫療機構,然后包括也有咱們國家隊,然后也有我們公益基金會等等,我覺得大家其實要有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形式,大家要組合在一起,然后發揮不同的作用,形成一個大的一個平臺。
剛才聽陶老師也提到了一個“人文”這個理念,因為我特別喜歡“人文醫學”這個概念,因為我覺得健康科普、健康促進和人文醫學是緊密相關的,剛才跟大家分享說口袋科普從哪來,張金哲院士的白大衣有一個兜,然后還有一個細節是,他白大衣這上面永遠寫著“外科張金哲”這5個字,不管換多少件白大衣,這輩子都有這5個字,因為他要讓所有找他看病的小朋友、家長,知道他是誰。
上上周我跟中國科普研究所的一位老師,溝通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健康傳播、健康促進、健康科普的這個工作中,我們怎么能讓結果能夠有一個量化的反饋,因為如果現在通過網絡,通過線上,通過新媒體,其實我們有大量的數據反饋,我們的傳播量、點贊量 評論量 私信量等等,覆蓋平臺的數量有很多。我跟老師探討,我說除了外顯數據以外,我們有沒有從科研的角度能夠研究,做科普這個行為能給老百姓帶來了什么?科普研究所d 老師跟我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說:傳俯,你不要糾結于量化,科普這件事是潤物細無聲的,你只有不斷地做,自然而然就會提高大家在這方面的素養,這方面能力,我覺得這也是今天在座的,包括國家隊、各位老師,大家秉承的一個理念。
高巍:謝謝,感覺您說的特別對,這種感覺就是人文關懷,這是我感覺是刻在骨子里面的,從爺爺那輩一直傳下來的,我們覺得要對病人好,不單單說要去給他們治病,有的時候 往往一個笑容、一個微笑、一個話語真能幫助他們。當時我母親在天津醫院住院的時候,那個時候我是一個急診科醫生,家人出現問題都很害怕很焦慮,那我是一個醫生都是這樣,老百姓呢?大眾呢?我們再對他冷冰冰的,在醫院里面再冷冰冰的,科普還是用冷冰冰的,我覺得不是大家想要的。
陶勇:我也想借這個機會采訪一下巍子,我也經常看你的短視頻,這樣一刷就出來了。就是很多的時候背景都非常晚,我們知道你是急診科,你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下,平時的作息時間是什么樣子?
高巍:我近一年好多了,睡覺每天應該能超過6個小時。然后我現在的科普視頻存量——如果我突然間倒下了,沒有把我救回來,應該能發3年。今天兩位老師都說到一件事情,就是我們要回饋社會、回饋患者。
我是運氣比較好的醫生,我想幫助更多的醫生去了解如何做科普,那如何做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踩了什么坑、我吃了什么虧,我把這些告訴他,更快一些去給他們一些動力、一些信心。然后剛才我們也提到了用心去做,那逃不開現在一個很熱的一個話題:AI來了,您覺得AI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還是一個機遇,您怎么看待AI?
陶勇:我個人的性格總是喜歡對不確定性的新生事物表示歡迎,我自己覺得AI肯定是給我們能夠帶來更高效率的工作,那我前面剛才也提到,我們會用AI的技術去篩查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就是像骨髓移植術后的白血病患者,他們免疫力低下,CD4陽性細胞低于200個每微升,所以他們就有可能會患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這種病的概率大概是5%,所以全國現在48,000個眼科大夫里,只有3,000個會看眼底,就是我們不大可能有時間去篩陽性率只有5%的這樣一個病,但這個病有一個特點,如果你發現晚了,患者有癥狀、看東西有黑影、視力下降,那他的失明的概率就非常高。所以必須得在他還沒有癥狀的早期就篩出來。所以就是存在一個矛盾,一邊是會查眼底的醫生忙得不可開交,沒有時間給這些人查,而另外一方面,這些患者有篩查的需求,因為發現晚了就是晚了。所以我們就是采用AI,那愛心企業,像我們張老師基金會這種愛心企業,給我們去捐眼底照相機,放在血液科移植的病房里邊,志愿者的工作其實很簡單,往往他們的家屬給患者拍照片,通過Wifi上傳,我們那套AI的程序就自我運行,然后會將那些可疑的照片篩出來。大部分篩掉了,正常的就篩掉了,那剩下有限的一小部分我們再去復核,再去給他治療。
我們現在已經幫助上百位早期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患者及時扼殺住了病變,如果全國推廣,每年可以減少4,000個因這個病而失明的人,所以我相信AI只要合理使用,一定能成為醫學的一個利器,非常期待。
高巍:張老師您覺得,AI跟醫學相結合之后,它會給我們帶來一個怎樣的機遇跟挑戰呢?
張傳俯:我就著陶勇老師說的擴展一下,AI技術正好在醫學科普這個領域里,因為陶勇老師剛才提到臨床層面會篩查一些,咱們說回來做科普的目的,純粹的目的是什么,比如說我們做兒科方面的科普,我們是希望家長帶著孩子少去醫院,能在家自己解決一些基礎性的問題,或者說我們要提高就診的效率。我母親也是一位兒科醫生,然后前些日子跟我說的,最近發現家長問診量比以前少了,這是真實案例。為什么少了?家長他自己去問deepseek,自己去問AI,有一些很成熟、很模板化的育兒方面的問題,他自己就接受了,那他就不用再去跟醫生去問診了。那這點說明了什么,說明技術其實已經提高了問診,或者說解決問題的效率。我覺得我們醫生在做科普的過程中,像剛剛陶勇老師說的,我們能用好這個工具,其實是對我們這個群體的一個挑戰,或者說我們未來要著重做的一個事情。
高巍:說的特別對,其實醫學科普還有AI,它是互相賦能它并不是說我們做科普就是做科普,它知道知識的時候,還知道我們人、我們醫生,活生生一個人在那里。我聽到一個消息,郝鵬老師的特區在朝陽醫院,特區的號比門診的號都要多,這是為什么呢?
通過互聯網、通過科普,老百姓認識我們、了解我們了,這個時候我們開個檢查,老百姓不會問為什么,會很相信我們的,效率高了,對患者治愈也更好。其實我覺得AI跟手術刀它其實很像的,手術刀它是冰冷的又是溫暖的,患者覺得它在剌開皮膚那一刻是疼的、是涼的、是冰冷的,但是握刀的這個醫生,他去治療病患的時候,這一刻是溫暖的。我們說手是溫暖的,所以說如何用AI、拿好手術刀,看這個人是怎么樣使用的,我們可以用AI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永遠忘不了,還是您最早說的一個詞:人文。我們是個醫生,我們有血有肉,我覺得這一點是我們忘不了的。感謝兩位老師,然后向兩位老師學習,我們都把科普做的越來越好。
第六屆健康科普晚會
現場啟動?健康科普傳播月?活動
邀請權威專家、達人主持
推出精品健康科普線上直播
今晚18:00
第二場直播重磅接力
讓我們一起期待——
4月16日
周三18:00
·主題·
專家在線答疑:
你的體重管理団惑,我來解答!
·特邀嘉賓·
劉建萍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醫師
江西省百千萬人才 江西省5511人才工程人選
江西省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糖尿病分會常委
舒羿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黨委宣傳部 視頻負責人
江西省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秘書處成員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檢驗醫學分會臨床基層培訓委員
這場重量直播
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精彩呢
一起看健康科普,享美麗生活~
院士領銜,共話健康
張伯禮視頻
詹天佑視頻
陳君石視頻
吉訓明視頻
完整版視頻,精彩回顧
完整版視頻
宣傳片
往期回顧,精彩推薦
主編 | 施琳玲
責任編輯 | 黃琳 編輯 | 盧文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