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4月17日電(記者 程思)4月16日,2025年全國殘疾人文化周活動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啟動。中國殘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衛星出席活動并致辭,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奇巴圖出席活動,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殘聯宣文部負責同志,自治區殘聯、文化和旅游廳、新聞出版局和自治區殘工委成員單位相關負責同志以及來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寧夏、新疆等九省(區、市)、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的殘疾人工作者和殘疾人代表共計500人參加活動。
活動自4月至11月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融合共享,攜手同行"為主題,展示殘疾人生產生活的新變化新亮點。中國殘聯、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專門就活動印發通知,要求挖掘本地特點,加強區域合作,利用基層資源,建立健全殘疾人文化周活動常態化運行工作機制,讓殘疾人更多受益。
"我們的文化服務延伸一寸,生命光彩便多綻放一分;我們的助殘事業深耕一尺,文明厚度則再累積一丈。"中國殘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衛星在講話中飽含深情地說:"內蒙古是我們黨領導建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素有'模范自治區'美譽,本次活動的舉辦,正是內蒙古自治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將踐行蒙古馬精神和'三北精神'融入全區殘疾人文化工作,打造'大愛北疆'公益助殘品牌,推動殘疾人文化事業均衡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體現。" 張衛星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本質要求,實現文化服務精準供給;要緊緊依靠深化改革這個根本動力,促進文化服務創新發展。要穩穩抓住科技賦能這個關鍵引擎,推動文化服務智慧升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啟動儀式上,內蒙古自治區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佟國清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時指出:"發展面向殘疾人的文化工作,是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保障殘疾人文化權益、實現殘疾人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要以文化周活動為契機,突出 '融合共享,攜手同行'的主題,與文化旅游、新聞出版部門聯動協作,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方式方法,大力弘揚'北疆文化',深入開展'大愛北疆'系列助殘行動,讓更多殘疾人在藝術創作中找到自信,在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中感受到溫暖。"
中國殘聯、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領導共同按下手掌柱,啟動2025年全國殘疾人文化周活動。
隨后,以《石榴花開》為主題的文藝匯演將活動推向高潮,匯演共分《石榴同心 民族團結》、《多彩神州 文化交融》、《生命之光 自強不息》、《北疆贊歌 同心向黨》四個華章,來自內蒙古、河北、寧夏、黑龍江、天津、遼寧、北京、吉林、山西等省區市的殘疾人演員聯袂登場,歌舞、戲曲、雜技,精彩紛呈,交相輝映,呈現出各民族兒女在中華文化沃土上的團結與共生,彰顯出殘疾人在與身體殘缺、病痛折磨、艱難困苦的較量下,在愛心善意交融交匯的勃發中,那些不屈不撓的靈魂,在文化藝術的世界里,自信自由地驚艷綻放!
據悉,"殘疾人文化周"自2010年創立以來已持續整整十五年,雖以"周"為名,實則貫穿全年。2025全國殘疾人文化周活動,以圍繞豐富基層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殘疾人文化服務能力為追求,通過組織開展理論宣講、專題座談、知識競賽、文藝演出、藝術展覽、演講征文等活動,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殘疾人文化素質,保障了殘疾人基本文化權益,打造殘疾人文化事業品牌,促進了社會對殘疾人群體的理解與接納,推動了殘疾人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