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宣化店鎮張墩村,天朗氣清。村北的小河畔,曾經蚊蠅肆虐的臭水坑已悄然“變身”——綠意盎然的草坪上點綴著鵝卵石步道,紫薇花隨風輕搖,孩童在嶄新的健身器材旁嬉戲,幾位老人圍坐在涼亭下嘮著家常。“以前這兒臟得不行,現在成了全村人最愛來的地方!”村民周嬸說笑著。
這番變化,源于大悟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與多方力量攜手打響的一場“環境翻身仗”。2024年,隨著“口袋公園”的落成,張墩村不僅擦亮了“面子”,更夯實了鄉村振興的“里子”。
(口袋公園一角)
情系鄉土“破頑疾”:從“痛點”到“亮點”的蝶變
張墩村北側的河畔低洼地,曾是村民心底的“隱痛”。因地勢問題,這里常年積水成潭,垃圾漂浮、臭氣熏天,雨季時污水甚至漫上村道。“別說外村人嫌棄,連咱自己都不愿多看一眼。”村支書站在改造后的公園前,感慨萬千,“橋頭這片地,過去是村里的‘傷疤’,現在倒成了‘門面’。”
轉機始于一次走訪。駐村工作隊在入戶時,聽到村民對環境的抱怨聲此起彼伏。村民的訴苦,讓工作隊記在了心里。很快,一場由村兩委、鄉賢和村民代表參與的討論會火熱召開。“環境不改善,談何振興?”村民王老漢的發言擲地有聲。
共識迅速凝聚:改造臭水坑,打造一座集休閑、綠化于一體的“口袋公園”,在立足村情民意,且充分走訪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大悟煙草捐贈了幫扶資金20萬元。“這筆錢就像及時雨,澆醒了咱們村的希望!”村干部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難掩激動。
匠心筑夢“煥新顏”:一草一木總關情
項目啟動后,張墩村迎來了久違的熱鬧。挖掘機的轟鳴聲驚飛了河畔的水鳥,村民們卻圍在工地旁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在挖排水溝呢,以后再也不怕積水了!”“聽說還要種桂花樹,秋天肯定香得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眼里閃著期待的光。
施工期間,不少村民自發加入義務勞動。六十多歲的張大爺每天清晨扛著鐵鍬來幫忙清運垃圾:“這是給子孫后代造福的事,咱不能光站著看!”就連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通過微信群“遠程獻策”:“涼亭頂上能不能加個琉璃瓦?顯得更氣派!”“步道邊種點波斯菊,開花時肯定好看!”
三個月后,當最后一車建筑垃圾被運走,“口袋公園”驚艷亮相:鵝卵石步道蜿蜒如帶,新栽的桂花樹吐出嫩芽,彩繪文化墻上描繪著鄉村變遷的故事。最讓村民驚喜的,是公園角落那口重新修葺的古井——井欄上“飲水思源”四個大字,正是對幫扶情誼的無聲銘記。
幸福落地“潤心田”:小公園托起大民生
夏日的傍晚,“口袋公園”成了全村最熱鬧的地方。婦女們隨著音樂跳起廣場舞,孩子們在滑梯上追逐嬉戲,老人們在石桌旁下棋喝茶。“連鎮上的人都專門騎車來拍照呢!”村民劉大姐自豪地舉著手機展示朋友圈里的點贊。
環境的蛻變,悄然改變著村民的生活習慣。曾經隨手丟垃圾的村民,如今會多走幾步將廢紙扔進分類箱;過去蹲在門口曬太陽的老人們,現在常聚在公園里聊村里的新鮮事。
(張墩村口袋公園現狀)
久久為功“繪新篇”:清泉長流潤沃土
“幫扶不是‘一陣風’,而要‘四季常青’。”大悟縣煙草專賣局負責人站在“口袋公園”前,望著嬉戲的孩童說道。
暮色漸濃,公園里的太陽能路燈次第亮起。村民們三三兩兩散步閑聊,晚風裹著桂花香拂過笑臉。河畔那塊刻著“思源”二字的景觀石,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仿佛訴說著這片土地上正在生長的希望。
(圖片由大悟縣局 楊子龍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