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青島,估計沒有人不知道八大關的,多樣化的建筑風格別墅群,成為這座城市“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精髓,素有“萬國建筑博覽會”的美譽,形成了青島獨特的城市風貌。
在已經對外開放的精美別墅中,花石樓、公主樓和蝴蝶樓,可謂是八大關里三幢名氣最大的老建筑。猶如童話般的造型和色彩,每日里吸引著無數市民游客前來打卡探訪。
因之前八大關內的建筑長期處于對外封閉式狀態,加之早些年資料公開程度欠缺,導致了很多延續至今的歷史錯誤,這些建筑也不出意外的被蒙上了很多神秘的面紗,包括它們的建筑年代、使用業主等。雖然近些年有關部門也做過多次修正和調整,但早些年的很多誤導信息可以說已深入民心,在民間不斷傳播,逐漸衍生出一段段張冠李戴的故事、美麗虛幻的傳說。
“花石樓”沒住過蔣介石
花石樓,位于黃海路18號,風景獨特,環境優美,是八大關極具代表性的建筑。
花石樓曾長期被誤傳為“蔣介石樓”,也叫“蔣介石公館”。據說蔣介石來青時住宿于此,解放前特務頭子戴笠來青島時也曾在此住過。其他還有“德國提督樓”等不相及的多種宣傳,建筑的歷史被搞的面目全非。
歷史還原真相,1929年8月,定居上海的白俄商人、報業大亨淶比池從他人手中購得這個地塊,于1930年11月開始建造,由劉耀宸設計,王云飛負責施工,青島東亞建筑工程行施工,1931年建成,整座建筑造型小巧玲瓏,是融希臘、羅馬及哥特式等多種建筑藝術風格于一體的歐洲古城堡式建筑。
這座建筑,早些年被描述稱德國提督漁獵休息的寓所,并被標注成“海濱提督別墅”,當時的人們為了區分膠澳總督府官邸(迎賓館)與這座小樓,就把這里叫做“歇腳樓”......直到今天,這種介紹還會在網上看到,真不知當年是如何與德國提督聯系到一起的。
花石樓建成后,它的第一任業主竟然都沒有看到。1932年11月,淶比池因感染急性肺炎在上海突然病逝。他去世后,其妻子沃維·淶比池繼承了這幢別墅樓,因無暇顧及,便委托同鄉,青島著名的俄國建筑師尤力甫作為代理人,全權處理這一房產。直到1936年授權尤力甫,將其轉賣給了在青的英國商人埃非哈里司。
再說早已灌輸于人們思想的蔣介石樓,之前還有專門的介紹,“據傳1946年,東北戰事緊張,蔣介石秘密飛到青島研究對策,即住在花石樓一樓”。上世紀90年代末,還有據說來自臺灣的一位當年警衛員來此游覽時回憶,什么警戒位置在花石樓墻外東南角的暗堡,“美玲號”機組成員住在花石樓的三樓等等......
1947年10月,蔣介石的確曾兩次來到青島。第一次是10月9日過境青島,由北平飛赴南京,途中停靠滄口機場。在此接見國民政府青島官員、美駐青軍隊將領,歷時一小時余,并未留宿。第二次是10月16日至10月21日專程來青,居住的地方,則是八大關正陽關路36號臨時官邸。
而一代特務巨頭,被譽為“軍統教父”的戴笠,1946年3月16日來青時,則住在龍口路36號的一棟小樓內,與花石樓均沒有任何關系。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后,花石樓歸屬青島市人民政府交際處管理,成為接待中外貴賓的館舍。董必武、陳毅、鄭振鐸等都曾在此下榻,陳毅元帥還在此寫下了著名的長詩《初游青島》。欲說將軍樓,當是以陳毅元帥。或許產權性質以及常年不對外開放的原因,也導致了花石樓的神秘。
20世紀80年代后,改造修繕后的花石樓正式對外開放,逐漸揭開了這棟小樓的神秘面紗,2014年再次修葺一新后,這座八大關風景區的標志性建筑,成為青島旅游必不可缺的一站。
還原歷史,并不會影響這座柔情與威嚴、細膩與粗獷結合完美的精美建筑,登頂花石樓,一覽八大關海天美景,青島風景如畫。
“公主樓”沒住過公主
八大關內著名的公主樓,坐落于居庸關路10號,為一幢非常漂亮的北歐田園風格別墅。
而公主樓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與公主有關嗎?看著小樓內的圖片和裝飾,尤其是公主的閨房,難道這里真的曾經住著一位公主嗎?
據說,1929年,丹麥王子乘坐豪華客輪來青島,被八大關一帶的美景所吸引。其后安排在八大關內購地,按照安徒生童話中的意境設計建造了這座別墅,準備將其作為禮物贈送給妻子丹麥公主瑪格麗特,以備公主來青度假使用。雖然之后丹麥公主并未來青島,但公主樓一名卻流傳開來。
丹麥王子訪問南京期間,前排右二為弗雷德里克,蔣介石與宋美齡中間的是瑪格麗特公主,左一是阿克瑟王子。
歷史上,丹麥王子確實來過青島,而且還是1947年做了國王的丹麥太子弗雷德里克,同行的有王子,也有公主,時間呢?則是1931年,作為訪華的最后一站來到青島。本次來訪的,除了丹麥皇儲弗雷德里克太子,還有其堂兄克努茲王子和皇弟阿克瑟王子,以及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等人。在青期間,王子一行參觀了青島港口,會見了青島市政要,并游覽青島市容,頗具歐韻的海濱風光給王子留下了美好印象,其后一行從青島離華直赴新加坡。
所以也有傳說是其中的阿克瑟王子準備建造這座別墅送給他的妻子瑪格麗特,也有說是太子想送給自己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只是很可惜,至今沒有很嚴謹的原始資料,可以證明公主樓的建造與丹麥王子或是公主有關。
再看看這棟別墅的建筑年代就更清晰了,由白俄著名建筑師尤利甫設計的居庸關路10號小樓,建成于1941年,這處地塊早在1932年就被一浙江商人購得,但卻一直閑置,其后轉給了德商薩德,所以這棟建筑建成后也被稱為薩德別墅。而此時,距丹麥王子訪問青島,卻已過去了整整10年。
公主樓這一浪漫的傳說,或許僅是人們賦予它的一種美麗想象,不過一些歷史的資料,也印證了島城民間的傳說并非都是空穴來風,只是二者之間的時間線與人物關系等,并沒有很好的銜接在一起。
青島解放后,該別墅被劃歸市交際處招待所使用,公主樓之前因一直被占用沒有對外開放,直到2014年,經過全面修繕更新,才終于重煥青春,并于2015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
傳說雖然美麗,但傳說終究是傳說。公主從未來此居住,此樓也與公主無關,不過對來來往往的游客來說,漂亮的歐式別墅,撲朔迷離的身世之謎所營造的神秘感,或許才是公主樓的魅力所在。
站在歷史的角度,雖然它的一些宣傳造成了一系列誤導,但這座藍色的漂亮小樓,確實也憑借著“公主”的美麗神話傳說,成了八大關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蝴蝶樓”沒住過胡蝶
蝴蝶樓,位于山海關路的最西頭,這棟圍裹在石墻院落中,漂亮的 二層磚紅色小樓 ,于2016年4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也是前些年突然火起來的一座景點建筑。對 這座小洋樓的基本描述為,1935年,洪深編劇的《劫后桃花》在此別墅取景。一代影后胡蝶,在此作為女主角演繹的一段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而聞名。
這棟最初名為“瑪麗達尼列夫斯基夫人別墅”的建筑,位于山海關路21號,建于1934年,磚木結構,地上二層,孟莎式屋頂。由中國建筑師劉耀臣和俄國建筑師拉夫林且夫設計,原業主為俄僑瑪麗達尼列夫斯基夫人。
1935年,在這座臨海別墅中,拍攝了由當時著名女影星胡蝶主演的電影《劫后桃花》,后來就得名蝴蝶樓。蝴蝶樓的二樓,被裝飾成影后胡蝶當年居住過的客廳和臥室,并擺放著典雅的大床,墻壁上懸掛著胡蝶的照片。
胡蝶扮祝瑞芬
《劫后桃花》海報
蝴蝶樓因1935年胡蝶主演的《劫后桃花》成為文化地標,在網上資料中也是如此介紹,《劫后桃花》是以青島人的生活為題材并在青島拍攝的第一部電影,于是市民們便把中國第一位影后胡蝶居住過的這個片場稱作“蝴蝶樓”。更有一些自媒體將這里渲染成一代影后胡蝶的豪華別墅......
真實歷史是怎樣的呢?胡蝶真的在此居住過嗎?
近日,良友書坊,年輕學者王帥先生策展的【倒影·洪深與《劫后桃花》文獻展】,對影片拍攝及放映期間的故事做了系統的解讀與梳理。
1935年9月,《劫后桃花》到青島拍攝外景時,胡蝶并未同行。影后胡蝶確實來過青島,但不是1935年,與山海關路這幢別墅更是沒有關系,也就是說,胡蝶根本就沒來過這里。劇中祝有為別墅場景,完全在上海楓林橋畔搭建,花園、花圃、花廳等都是在上海所拍,因時令已過,桃樹桃花也都是假的。
青島解放后,該別墅被劃歸市交際處招待所使用。徐向前、李立三、吳玉章等國家領導人曾在此下榻療養。
八大關作為歐韻青島的象征,一棟棟精美的別墅建筑,美不勝收、令人驚艷,也不自覺地會產生各種遐想。因為有了花石樓、公主樓和蝴蝶樓,使其更加風情迷人。也或許正因為有了那些美麗的傳說,使八大關的風格更加圓滿,一年四季,向世人展現著不同的風情。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