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兩漢佚名的《桓靈時童謠》
一首童謠,將東漢末年的社會狀況說了一個清楚,秀才本應該是知書達理,學富五車,但漢末的秀才卻是連字都不認識幾個。孝廉本應該是以孝道出名,被當地官員推薦給國家作為官員儲備人才,但漢末的孝廉卻是連老父親都不贍養。
有清廉之名的官員其實比誰都貪,有名將之稱的將領其實膽小到連一只雞都抓不住。這些都是漢末時代的真實寫照,和如今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共和國一模一樣。
孟德就是漢末最好的寫照,曹操年輕的時候家里條件好,那也是著名的富少爺,有權有勢,喜歡模仿古代的大俠,從來都不知道存錢和經營產業,當時的人都沒有將曹操當回事,覺得這就是一個紈绔子弟。
曹操二十歲的時候就被當地官員推薦為“孝廉”,成為了大漢帝國中央官員儲備人才隊伍之中的一員,前面都還在說曹操是一個紈绔子弟,每天都是像現在的精神少年一樣到處逛,那他是怎么成為孝廉的呢?
武帝元年,初令郡國各舉孝廉各一人。《漢書武帝紀》
孝廉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比科舉制度更早,是漢代就已經出現的人才選拔制度,那個時候的人才選拔還沒有考試,完全就是靠著地方官推薦,這種為國選才的大事,地方官依據什么來推薦人才呢?
一個依據就是這個人的才華本事,這個人真正能夠做到精通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都能夠倒背如流,然后運氣比較好的話,被地方官看上了,那明年的秀才名額就會有他的一份。
另外一個依據就是這個人的品德。品德在中國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時候比國家法律還要重要,有的時候法律不允許做的事情,但是在道德上面允許的話,那封建王朝的法律執行者都會考慮為你讓步,所以品德好的人就會被推薦成為“孝廉”。
東漢時代的天下被劃分為十三郡,每個地方就只有幾個名額。按照曹操年輕時候的不學無術和斗雞走馬,是根本沒有資格成為孝廉的,那他為什么能夠被推薦成為孝廉呢?
其實還是因為一件事,曹操出生的好,他有一個好爹,名字叫做曹嵩。曹嵩是漢靈帝時代著名宦官,靈帝曾經給曹嵩加官到了大司農、太尉。這是真正的三公。
曹操有一個好爹,舉孝廉的時候必須要賣一個曹嵩面子。而且根本原因在于東漢末年的為國攬才制度已經完全敗壞,孝廉制度完全淪為了人情工具,今天你推薦我兒子做孝廉,明年我推薦你家孫子作秀才。
漢靈帝也不是不知道,只是裝作看不見,他一心要錢,甚至將朝廷官位都明碼標價,這樣的國家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孝廉制度這是當時社會唯一打破階級的官方允許通道,現在都變成了官員之間的人情工具。
那大漢王朝的命運也就自然而然的走向了終點。其實今天美國的人才選拔制度和東漢末年何其的相似,美國的教育本來就是安樂教育,大家讀書不讀書都不要緊,玩的開心最重要。
美國官員和政要的產生方式是選舉,只要你有錢,就可以像馬斯克一樣大把大把的撒美元為自己拉選票,后來特朗普能成功,絕對離不開馬斯克的投資,馬斯克投資之后也在政治上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由此來看,如今的美利堅看來真的是腐朽不堪了,國家政治和官員都已經到了可以用錢買到的地步了,這和東漢時代孝廉制度變成人情工具有何不同,這樣的美利堅還能欺壓大家幾年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