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jié)30小時停火剛結束,俄烏雙方又開始新一輪的停火博弈。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21日宣布,烏英法美四國代表將于23日在倫敦舉行會談,討論無條件停火及持久和平方案。同一天,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回應稱,俄方積極對待任何和平倡議,但會認真評估烏方提出的延長停火時間和范圍的提議。這場看似“積極”的互動背后,實則是雙方對停火條件的激烈拉扯,以及對戰(zhàn)場主動權的爭奪。
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上強調,烏方希望通過“無條件停火”打開和平大門,但俄方顯然不買賬。普京在回應中直接戳穿烏方“搶占先機”的意圖,指出烏方在復活節(jié)停火期間違規(guī)近5000次,雖然作戰(zhàn)活動有所減少,但俄方對此并不滿意。這種互指違約的戲碼,已經成為俄烏停火談判的常態(tài)。更值得玩味的是,澤連斯基提議的“30天全面停火”,與普京的“30小時臨時停火”形成鮮明對比。烏方認為30小時不足以建立信任,而俄方則認為烏方試圖利用停火期重整軍備。這種時間差的背后,是雙方對戰(zhàn)場態(tài)勢的不同判斷。俄國防部21日宣布,停火結束后俄軍已恢復對蘇梅州、哈爾科夫州等地的進攻,顯然對自身軍事實力充滿信心。
俄烏的停火提議從來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而是摻雜著政治、外交和國際博弈的復雜棋局。澤連斯基選擇在倫敦與英法美會談,意圖借助西方盟友的力量施壓俄方,尤其是在武器援助和制裁方面。而普京則通過強調“積極態(tài)度”,試圖在國際輿論中塑造“愿意和談”的形象,同時為繼續(xù)軍事行動爭取道義支持。更深層次的矛盾在于領土和安全問題。澤連斯基多次強調“無條件停火”,但普京在回應中明確表示,停火必須與消除“烏克蘭危機根源”掛鉤,這顯然指的是烏方放棄加入北約的立場。這種根本性分歧,使得任何停火協(xié)議都可能成為一紙空文。正如俄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所言,烏方在停火期間動用美制“海馬斯”火箭炮,證明其缺乏誠意。
美國在這場博弈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特朗普政府的態(tài)度卻充滿矛盾。一方面,美方“歡迎延長停火”,另一方面,特朗普又喊話希望俄烏本周達成協(xié)議,甚至暗示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這種搖擺態(tài)度,讓烏克蘭感到被出賣,也讓俄羅斯看到了可乘之機。法國和英國雖然支持烏克蘭,但馬克龍?zhí)岢龅摹熬S和部隊不部署前線”方案,顯然無法滿足烏方的安全需求。更諷刺的是,國際社會對停火的期待與戰(zhàn)場現(xiàn)實形成強烈反差。俄國防部21日通報,停火結束后俄軍已摧毀74個烏軍軍事目標,烏空軍則宣稱擊退俄軍數(shù)十次進攻。這種“邊打邊談”的模式,讓停火協(xié)議淪為雙方休整的間歇期,而非和平的起點。
從歷史經驗來看,俄烏的停火協(xié)議往往成為雙方“喘口氣”的工具。2024年3月的能源設施停火協(xié)議,最終因烏方襲擊俄能源設施而破裂。此次復活節(jié)停火,雙方同樣未能遵守,烏方指責俄方2935次違規(guī),俄方則指控烏方5000次違約。這種“以暴制暴”的邏輯,讓停火變成了一場互相傷害的游戲。未來的倫敦會談,或許能在不打擊民用基礎設施等細節(jié)上達成共識,但核心矛盾——領土和安全——依然無解。澤連斯基的“無條件停火”缺乏實質內容,而普京的“消除危機根源”又觸及烏方底線。除非雙方能在關鍵問題上讓步,否則停火談判只會陷入新一輪的拉鋸戰(zhàn)。
這場持續(xù)三年多的沖突,早已超出俄烏兩國的范疇,成為大國博弈的角斗場。當澤連斯基在倫敦尋求支持時,普京正在莫斯科評估烏方的提議,而特朗普則在白宮盤算著如何“讓美國再次偉大”。停火的信號雖然頻繁釋放,但和平的曙光依然遙不可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