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害模式
零售業還能影響地區派出所業績?
沒錯。因為不斷零售業態倒閉,只要有點儲值功能的商業倒閉,都涉及到客戶投訴和后續處理,處理不妥,憤怒的用戶就撥打110。
110出警率高了,所在片區派出所的業績考核就受影響。
所以大家在外面看到商業街的蕭條,倒閉商鋪門板除了貼著轉租的廣告,往往邊上還有轄區派出所的直線電話,這是個無奈的解決方案——推薦你打這個,不是怒氣沖沖撥打110。
上海西面商業中心,七寶派出所的所長1978年出生,忙了一輩子派出所業務,本命年了到現在都沒結婚,和父親住在一起。
所長最頭痛的就是地區商業,尤其是商鋪。半夜鬧騰,電話響起來,自己睡不好,父親也被吵得睡不好。
開了關,關了開,留下一地爛攤子。
轄區內七寶寶龍城,是有名的大商場,開業四年來一直業績良好,廣受周邊居民好評。
但是2025年以來,零售業內卷之下,寶龍城也顯出了疲態。
先是停車場收費強行要加APP,被客戶投訴到了市里。
然后商鋪倒閉。
最怕教培項目倒閉,因為牽連到小朋友和家長,商家也為難,警方特別難處理。
寶龍城最新鬧起來的是“音樂大師課”商戶,做兒童音樂培訓的。商家已經艱難挺過了5年,持續受到市場歡迎。
但還是在今年早期倒下了,線下實體店關了,實體課換成了等價值的線上“公益援助課”。這一下價值感就大大跌落了。
家長們聞訊趕到店鋪,早就鐵將軍鎖門,人去屋空。
便集體鬧了起來,撥打了110。
派出所處理多次,雙方也沒有達成一致。家長充值沒用完,商戶的錢早已入不敷出。
派出所無奈在停業整頓的門板上貼了快速處置聯系方式,提醒有事直接找所里,不要撥打110。
民警反復跟家長們宣傳:商家影響你業績,你影響我們業績,環環相扣,社會互害模式對誰都沒好處。
可受損的消費者聽不進去。平均每家在“音樂大師課”都投了過萬,都打了水漂。
家長們稱,這年頭花50給自己買頓早餐都要考慮一下,讓每戶人家損失小一萬,心態就不好了。
死于團購
地下一層的商業街,六成都倒了,倒閉招租慘綠色的廣告一片。
剩下不到四成商鋪還挺立著,放眼看去門口也是用戶寥寥。
底樓統層,人氣是肉眼可見的蕭條。
陳老板的重慶小面店也關了。
筆者和筆者的父母在這家店吃了多次,口味不錯,價格也適中。
筆者再次看到陳老板,他花白了頭發,坐在理發店的破沙發前罵娘。
陳老板創了一輩子業了,餐飲是他做得最多的,到上海旅居25年,目睹無數店的起起落落。
他最早是滬上餐飲前輩“厚味”湘菜館靜安店的小股東,魂魄里都是餐飲崛起的細節。我每次到他店里,吃面半小時,聽他聊當年創業要聽20多分鐘。
“我當時只是靜安店的跑堂的,年紀還小了。看到老板給客人飯后送西瓜,送半只那么大,好像西瓜不要錢似的,就覺得劉總(厚味湘菜館創始人劉學軍)特別有‘立升’(上海話,有實力),就東拼西湊了2萬元錢投進去了,不到半年就回本了。”
2004年第一次投資就斬獲成績,陳老板膽子就老大了。
他涉足過很多餐飲領域,如白斬雞、粵菜熟食、烤鴨、重慶火鍋、千島湖魚頭,除了日料因為階層感高深,土味十足的陳老板自認攀不上,其他分類幾乎都一一踏足過。
2016年最后一輪創業,封箱之作,老陳立足在面上,理由無他:
做面,跑量,毛利率高。
最高到駭人的80%。
重慶小面的項目,他是老江湖手拿把掐,“考察了不要再考察”。2018年品牌剛剛進入上海,他就參加招標,投資460萬,拿下西區最大的代理。
最鼎盛時候開了16家門店,月流水超過800萬。
老陳以為自己可以功成身退,江湖退隱了。
他的失誤在于,小看了團購——參加了美團“霸王餐”的促銷。
賣給食客30元的面,外賣騎手要分走4元,美團要賺12元,店里要賺8元,成本只有6元,可想而知質量如何……
流水是變大了,但店里沒賺多少。成本越投越少,面的口感變差,老客人流失。然后繼續加大營銷,繼續失血,繼續流失……
“美團還不停要求你充值,參加營銷,不參加還不行。”
從鼎盛的16家店萎縮到西區的三家店,最后退守寶龍城唯一的一家店,老陳的腳步最終停止在這里。
他抑郁,幾度發狂。多次在寶龍城四樓樓面逡巡,猶豫間被好心的保安大哥拽走……
“人活著,本來就不容易,但沒想到那么難。”
經濟蕭條,硬生生把餐飲老板逼成了哲學家。
最后的剛需
頗具經濟學諷刺效果的是,明明是老百姓手中沒錢,專家偏說要刺激消費。
扛不住多年不景氣折磨,上海零售業、服務業已退至無路可退。本質問題是大家伙手里沒錢,刺激也刺激不起來。
寶龍城地下一層,據老客人回憶,當年開業時候也是熱火朝天。底樓最大的導流者是永輝超市,寶龍城管理層那是相當看重。
據說超市入口那個位置也是請大師過來看過的,幾經調整,選了寶地。
超市入口的正對面,據說是風水被爭搶最兇的位置,商家都擔心自己競爭不過永輝的人氣,紛紛退讓。
12平米的面積,落到江西來滬創業的三兄弟手上:
一對親兄弟,外加一個異姓兄弟。
三人一合計,開了一家理發店。
簡單的盤算:別的不圖,就是圖這里附近2000多居民以及1000多商業住戶,每個月都有理發的剛需。
男賓理個發也就20-30元錢,女賓來染發也就50-60元,主打便宜,跑量。
理發店投資也就2萬元錢,三個月月租金+管理費2萬元錢,此后月租金3000-4000元,每月跑量能賺1萬多,穩定經營半年以上,投資就回本了。
三兄弟輪流守店,也不雇人,在上海雇人太貴。
此外,理發店模式從來不用網絡導流,全是口口相傳。源頭就是永輝超市熱火時候那點導流的量。
2024年永輝超市倒了,撤了,老客戶依然不斷。
理發店就靠周邊2000多人的口碑,活了下來。
光是留在用戶的心智模式里這點,理發店的根基就比周圍餐飲店來得扎實。
寶龍城管理層也認清了,導流的關鍵是超市,也在招租新業主,哪怕虧本也要招到超市。最近又要新開了,位置還是永輝超市那個旺口。
不到五米的地方,招租廣告頑強站位:
“免租金商鋪,不收錢!你開店,我支持,一起把生意做旺!!”
不靠導流那套的兄弟三人,在另外一個區又盤下一家店,生意越做越大,還在不斷購入其他美發店的股份。
有投資人在這里理發,順帶問了模式,覺得不錯想要投資,兄弟三人異口同聲“不要”,自己有錢。
也就是守住最后的一點剛需了。利益不分出去了。
理發店小老板自嘲說。
貌似中專畢業的人,經濟浪潮中也懂點經濟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