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真實發生的事件,部分情節有潤色,文章前半部分免費閱讀。
他是全世界以毒建國的第一人,控制金三角毒品貿易的80%,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海洛因出自他手,其控制的私人武裝力量高達4.5萬人,還配備了飛機編隊和防空導彈,他跟緬軍開戰,暗殺美國警察,致電克林頓承認他的合法地位,他就是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最強毒梟,鐵血屠夫---坤沙,更為離奇的是他最后卻能安享晚年,極少有善終的大毒梟。
坤沙,緬甸人叫他“關約”,祖輩是漢人,在緬甸北部生活百年有著撣族血統,他本姓是張,家里有漢名和撣名,坤沙漢名為張奇夫,父親叫張秉堯,撣名叫坤愛。
坤是撣族語言里“官長”、“頭人”的意思,因為他的母系家族是撣邦北部莫萊山的土司,家里傳承了幾代人,親坤愛當年從云南來緬甸做生意入贅莫萊山家族,后來當上了土司。
坤沙1933年出生于緬甸東部的撣邦,當時緬甸還是英國殖民地,緬北土司們都是土皇帝,平時賣鴉片掙錢,父親是土皇帝,坤沙就是太子爺,但坤沙的命運比較悲慘,3歲那年父親死去,有說法說坤愛是病死,還有說法說他被周邊土司勢力殺死。
兩年后坤沙母親死于鴉片吸食過量,坤沙成為孤兒,被幾個舅舅趕出家門,后來遠走泰國、緬甸等地投奔親戚,十幾歲時才回到緬北,靠著家族莫萊山土司的名聲,坤沙被外公介紹到一個土司武裝里擔任小隊長,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運輸鴉片膏。
1949年十六歲的坤沙正式走上販毒道路,同年中國大陸解放,國軍殘部退入緬甸,當時老蔣讓李彌在緬北準備隨時接受反攻大陸的準備,他帶著幾萬人在緬北、泰北一帶活動。
不久之后,臺灣派來的特務遵照指示和李彌聯合開了抗俄大學,教游擊戰和反攻大陸思想,學員都是緬北當地的土司或者毒販,已經被欺負無望的坤沙看到這支國軍像是遇見了救命真主,于是就去投奔這支國軍部隊,坤沙就在這所學校上了幾年學,系統接受了軍事訓練,從一個只知道開槍的大頭兵,變成了懂得養兵、練兵、打仗的軍事頭目。
國內潰敗的國軍殘部來到緬甸之后靠著販毒支撐日常開支,把當地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進化為集團化、產業化、軍事化的販毒集團。
這支國軍殘部靠著強悍的戰斗力實現了當地毒品的壟斷,在他們沒有到來之前,金三角的毒品產量不到60噸,他們來了之后金三角的毒品產量瞬間突破到1000噸以上,到了八十年代2000噸,九十年代2500噸,全世界80%以上的毒品都來自于金三角。
他們的做派緬甸政府還能勉強接受,關鍵是國軍這支殘部的最高長官李彌當時已經徹底瘋狂,他曾經公開對記者說道:我當個云南王估計不容易,但我做個緬甸王完全看我心情。
李彌在敗退之前主管云南,被稱之為云南王,緬甸政府聽到這話之后態度徹底改變,撣邦還不夠你禍害的,你是不是還想來仰光稱霸,這時候緬甸趁機向國際社會求援,最終迫于國際社會的壓力,這支殘部的高級將領都被召回了臺灣。
蔣介石秘密下達了一道密令,“想留下的可以自行留下,馬上給你們改編”,老蔣算是在緬甸給自己留下了一支后備隊,隨著李彌的離開,留下來的人開始內訌,誰也不服氣誰,四分五裂開始折騰,加上緬軍的不斷開火,這支殘部很快失去了囂張氣焰。
坤沙很有眼光,感覺自己再留下來只有死路一條,趕緊趁亂帶著自己的部下脫離了部隊,跑到家里當起了土司,這段經歷對坤沙后來的崛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從李彌那里學會了集團化、軍事化販賣毒品的方式,再者坤沙當時表現的十分優秀混上了排長,參加了李彌在金三角創辦的一所軍校,學到了真正的軍事指揮技術,而此時他的同事羅星漢成為了金三角第一代大毒梟,成為了坤沙一生的勁敵。
金三角的大毒梟都是科班出身,按照戰爭的規格去販毒,回家做了土司的坤沙發現讓、他的同學羅星漢早已成了氣候,無論武器配備還是地盤都要比自己強大很多,坤沙知道自己實力弱小,直接就向緬甸政府投誠,想要借助緬甸的力量猥瑣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