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視頻截圖
評董明珠的“海歸間諜論”
文/海北尬生
董明珠女士向來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她最新的言論是:“絕不任用海歸,因為里面有間諜”。我簡稱為“海歸間諜論”。
這一言論當然激起了非常多的反對。它荒謬在哪里呢?
首先,我們其實沒有證據證明海歸就是間諜,或者說得更準確一點,海歸中間諜的比例真的更大。說這話的理論顯然是,海歸在長期國外生活的時間里有被策反的可能,乍一聽似乎有點道理。但是這只是一種可能和猜測,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偏見,是沒有任何數據支撐的。
中國最近幾年也好,再往前倒幾十年也好,所發生的那些影響特別惡劣的間諜案往往都不是海歸做的,即使少數人有海外留學的背景,他們也都是回國之后,而不是在國外被策反。實際上科研人員即使不出國留學,跟國外的聯系也會十分密集:科研人員往往都會登錄外網去找文獻,也會參加學術會議之類的交流活動。因此科研人員就算是沒有海歸背景,也幾乎沒有人不與國外的人有聯系。所以幫董女士推進一步,恐怕不應該是“海歸間諜論”,應該是“科研人員間諜論”才對,她應該絕不任用任何科研人員才對。
極個別人充當間諜,并不會妨礙我們得出一個統計學上的意義:海歸群體被策反的概率并不高于一般的科研人員,科研人員充當間諜的概率也不高于一般的普通人。而且真的有必要把個別人的行為上升到全體的層面嗎?她經商這么多年,一定也遇到過所謂的奸商和垃圾顧客,難道她就不找合作伙伴,不賣貨了?
《麻辣賤諜》劇照 圖源網絡
而且董女士話里話外,顯然是想給人造成這樣一種印象:我們有非常先進的技術,能夠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所以我們要有非常嚴格的保密措施,要嚴防特務間諜。但很遺憾,作為一個專業就是環控領域的人,這只是一種誘惑性的說法而已。
我們研究飛行器環境控制的人很大程度上要研究溫度的控制,也就是制冷,因此雖然我們從名義上不是研究民用空調的,所學的東西卻幾乎一模一樣,很多時候考的題就是家用空調的題。所以制冷行業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其實是很清楚的:這個行業還真不存在什么特別新鮮的、絕無僅有的、需要嚴格保密的東西。
早在1834年,英國人就造出了蒸汽循環的制冷機,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絕大多數空調的技術。打那以后,空調制冷的基本原理就從來沒有變過(不考慮現在出現了一些非主流的制冷產品,比如磁制冷的冰廂)。到了維多利亞時期,制冷裝置就已經開始普及,英國著名的國菜炸魚薯條能夠誕生在這一時期并風靡英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制冷裝置讓鮮魚的保鮮變成現實。
而最終讓制冷走入尋常百姓家的要歸功于一個美國人:托馬斯米奇利。此人在1928年發現了氟利昂,也就是所謂的冷媒或者雪種,專業名稱應該叫制冷劑。相較于之前的制冷劑,氟利昂更安全,既不像乙醚那樣易燃易爆,也不像氨那樣有毒有惡臭,同時工作的壓力非常合理,即使按照三四十年代的技術也很容易達到,在那以后空調和冰箱就開始在居民普及。我們都知道《貓和老鼠》里面有非常多的關于冰箱的戲,而這部動畫片就是四五十年代的作品,也從側面印證了制冷裝置的普及。
《貓和老鼠》劇照 圖源網絡
在米奇利之后,空調制冷就真沒什么新鮮的了。之后比較大的變革無非是兩方面:一是人們發現米奇利研究的那第一代氟利昂,比如R12,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也是很強的溫室氣體,所以人們開始研究新型的氟利昂來替代舊的產品,比如現在常用的r134a就是一種;另一方面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后,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節能,于是開始研究更高效、使用成本更低的制冷裝置。
其中一種用得比較多的就是所謂的冰蓄冷。這是出于降低使用成本的考慮研發的裝置。眾所周知,電力的價格是有峰谷電之差的,而空調系統工作的時間往往都是在用電高峰時,蓄冷的原理就是,在電力廉價的時候(比如晚上)制冷,制出冰或者溫度很低的鹽水,并儲存起來,這樣當白天到來需要提供制冷量時,就可以由冰或者鹽水提供能量,而不需要或者只是在很少程度上需要啟動制冷機了。當然也有很多別的方法,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但不論是換制冷劑也好,研究節能和提升經濟性的裝置也好,最核心的東西從來沒有變過:制冷的原理從來就是1834年做出來的那套原理,所需要的機器,比如壓縮機,換熱器,膨脹閥等等,也都是發展得極為成熟的,甚至不需要重新設計,在已有的設備中進行選型即可。更換制冷劑說白了,只是要用新的參數重新算一遍,重新設計一遍,舊有的那套理論完全可以沿用,而所謂節能,其實都是圍繞著制冷裝置的外圍進行設計。
而且這些變動也無非是上世紀七八十年的技術,最近十幾年真的沒什么太新鮮的,或者說別人沒有做過的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有很深刻的體會:像研究空氣動力學之類的老師往往都做很多理論的研究,顯然,這一領域仍然方興未艾,但我們的老師不做理論,除了授課,就是接各種各樣的項目搞設計。我們這些學生畢業向來都只是做設計,而不是寫畢業論文——因為真是沒什么可以寫的了。打開制冷領域最高級別的期刊《制冷學報》,我們發現這個領域所謂的“前沿”也無非就是我之前說的那兩大類:某人研究了一種新的制冷劑(很多時候甚至不是新發現的分子,而是多種已有的制冷劑摻混),某人研發了一套新的節能裝置,等等。但最核心的制冷裝置還是那些東西,它們只不過是在給一具100多歲的軀體化妝而已。
所以董女士經常說“格力掌握核心科技”,這話我們大家聽的都只是啞然失笑:他們的確掌握,但干嘛說的就跟別人不掌握似的?這是誰都掌握的啊,都是半個多世紀的成熟技術了,就算是有專利也都過期了,做來做去都是我們學校老師十幾分鐘就能做出來的東西,拿這事出來吹什么?
圖源網絡
當然公平的說一句,這樣的宣傳策略其實在制冷方面很常用:大家都沒有什么顛覆性的新技術,就只好玩玩這種文字游戲。老師經常給我們講的一個故事是某冰箱廠,宣稱自己用的是“無毒無害的制冷劑”——他用的當然是無毒無害的,但顯然他希望我們理解成“其他廠商用的是有毒有害的”,而這就不是事實了。氟利昂從來沒有什么對人生理上的毒性,像r12這樣的制冷劑被淘汰,無非是出于臭氧層保護和溫室效應方面的考慮,與毒性無關。所有的氟利昂都無毒無害,因此所有廠商都適用這句宣傳語。
當然不管怎么說,董女士在這兒說她“怕間諜”,多少有點搞笑:要是說外觀設計方面還可以防一防,但那些東西往往不會是什么海外間諜所關心的,那是一些珠三角的小廠商愿意復制的,根本不可能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至于制冷方面,真是沒什么可防的。對于我們那些老師而言,只要你能告訴他們一些基本的參數:制冷劑種類、冷熱端溫度、制冷功率之類的,他們就已經能想象出這個機器是什么樣了,搞定量計算,在軟件的幫助下很快就能出結果。這樣的東西還要防間諜,說白了真是自作多情。
最后,董女士顯然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言論對自己團隊的影響。別的不說,人們很快就發現了她身邊的大紅人王自如先生的來歷:
以他們之間的關系,董女士可能忘了別人是什么來歷,但不應該忘了王先生是怎么來的。說出這種一不小心就扎到大動脈上的話,想必董女士是年紀高糊涂了吧。
我們甚至可以壞壞地挑撥一下:王先生啊,你對這番言論如何看呢?你愿意給一個懷疑你是間諜特務的人打工嗎?你和這樣的人真的能共事嗎?要不要考慮換個人跟著走呢?所謂天涯無處無芳草,以您的水平,應該是“天下誰人不識君”吧,不妨考慮一下呢?
歸根結底,現在商業有點寒冷,很多企業感覺自己朝不保夕,就希望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吸引人的注意力,好多賣出點產品,于是一些企業家就徹底撕下了“友商”的假面具,對自己的同行大肆攻訐,或者是效仿一下不久之前剛剛翻車、我也專門寫文章提到過希望司馬南能“掰開揉碎講一講自己如何成為可恥的偷稅者”的司馬夾頭先生他們,吃點兒愛國飯。
結果就是,有些原本人模人樣體體面面的人,突然間日益集體展露出自己的膚淺和無聊,洋相百出,而這顯然對于自己的公司毫無禆益。我們只能勸他們把自己看得重一些,別干一些自己丑化自己的事兒,比如這次的董女士,我們過去覺得她是個干練又有遠見的女強人,現在一看只是個慈禧太后轉世。
作者:海北尬生,因其嘗求學于北海之北,每不顧環境而放尬言,故起此名也。喜航天,愛讀書,本學理工,愛好文學。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